华人摄影师凭什么脱颖而出?

超歌,bostonese.com 专栏作家

今年六月,在麻州的Framingham 举办一场《No Limit》(中文意译为“艺术无限”)的艺术展览。这是西方近代最为时髦,风行世界的展览形式:在一个旧厂房里举办的包括油画,装置工艺,抽象美术,拼贴艺术,摄影,雕塑等等美,国人称为Fine Art现代艺术展览。

大门入口的一个醒目的告示牌引用了著名华人摄影师黄定国先生的摄影作品《云山石海》 作为这次由全美国三百多位艺术家投稿而仅仅录取其中45幅作品的展览会的封面以及作为这次展览会的名帖(明信片)发行。而主办单位开设的网站www.FountainStreetFineArt.com 网址也印在这个明信片(名片)上。
2013_Chaoge_Eadwn
超歌(右二)同黄定国(左一)在展出现场合影。



我注意到如果对全场的参展作品做一个大约统计的话,摄影照片是属于物以稀为贵之类的参展作品。作为华人我倍感失落与荣耀交替的是:我至少在整个历时两个钟的参观展览里除了黄定国先生以外我还未能够发现第二个华人的参展作品。尽管我真心诚意希望观音菩萨不会容忍我的疏漏,因为打入美国艺术主流社会是整个华族的荣誉而不是某某人的个人成就,正如我们也没有区分某某白人的参展作品而统称为“其他白人参展作品”一样。

宽阔的展览大厅对于几十位参观者来说仍然显得有点比较哪个拥挤是因为参观者对每件艺术作品未必都千篇一律仔仔细细欣赏一番,但是对于某些引人注目的作品由于地面挤爆了各色各样的男女装鞋子而使得展览厅的空间有时候出现不成比例的地产界学术名词“有待调整尺码计算”产生。

或者,我估计作者自我估算标价九千美金的那幅拼贴艺术作品肯定就是全场最高分贝的热点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人类社会进入商业化的时代使得世间万物一切的唯一标准度量衡就是商业货币。不过,我试图在黄定国先生的摄影作品《云山石海》面前占有一个比较正面的欣赏位置就需要对一般社交礼貌抱有最起码的十分钟左右等待常识以免与其他欣赏者发生球场术语”非合理冲撞”。没关系,我的耐心修养是在青年时代拍拖就久经考验修炼成精了,更何况现在大陆据说已经进入了”小三”的新纪元。

显然,我不得不承认也的确很难否定黄定国的两幅从全美国300多位艺术家成千的投稿里脱颖而出的摄影作品之实际价值可能与其自我估价完全脱节。

无可否认,对于缺乏艺术细胞遗传基因的我来说,展览厅的各色饮料和小蛋糕,小甜饼以及菠萝,橙子等等水果的吸引力绝不比鸡蛋壳的拼贴工艺画有任何感官落差。尽管彼此的商业价值在数学上可能不仅仅是倍数比值。

当然,油画艺术以及工艺美术,抽象艺术,装置艺术,拼贴艺术—–等等等等都显然与我的文学”专业兴趣”无关使得我无法理解很多自我估算价值动不动就是几千美金的作品依据是什么。不过,如果要对别人的荷尔蒙分泌能量是否达到医学界名词术语”正常”的人首先要清楚自己的大脑能量是否达到物理最高级别,特别是在有关艺术方面.至少,在一处地面干净的似乎没有任何脚印遗留痕迹的一幅在墙角可能很不幸地被人们忽略了的油画引起我对中六合彩的奇妙幻想以及立即参加抽象画学习班的心头冲动是因为这幅自我标价(记得好像是一千美金以上)的作品只是让人们看到红白双色的网格之外别无他物。这真让我想起德国近代哲学家和美学家,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阿多洛在他的《美学理论》里所说的话:
“今天,不言而明的是,一切有关艺术的事情都不再是不言自明的了。更有甚者,不再是不思自明的了。有关艺术的一切变得成问题了,比如艺术的内在生命,艺术与社会的关系,甚至艺术的存在权利。”

与一般装贴工艺,抽象艺术等等不同,黄定国先生的摄影作品尽管也有发人深思妙不可言的地方,但是,我有理由相信任何一位走过他的两幅作品面前的观众都不难发现作品表现的内涵。我最为欣赏的当然是其中摆在下面的那幅《云山石海》照片。从远处咋一看仿佛是摄自云雾山中,走近一看却是海岩浪击。摄影师在摄影构图方面打破初学者或者一般画家摄影家的视觉平衡原则而大胆应用非对称平衡构图原理从而使得海面哪种海浪冲击的动感呈现给观众。这幅摄影作品还打破一般构图理念的以“虚”托“实”手法,用深色的岩石作为近景以及有层次分明的若明若暗的海浪做远景去烘托浪击飞花的主题成为以实托虚的画面。这种构图手法真有点像把数学的反证原理运用到摄影构图的实践也很可能就是他的作品能够面对成千艺术作品激烈竞争的情况下成功脱颖而出的因素之一。

摄影艺术一般比较强调色彩的鲜艳,线条的优美,整个构图给观众提供某种视觉感官刺激的事实。但是,黄定国先生的这幅《云山实海》的照片就不是我太太的拿手好戏—–炒冷饭之作了。这幅照片事实上让我们进入作者预先设定的视觉思考与辩证的游戏里而不是简单的视觉享受或者复杂的视觉素描。作为一般的观众当我在大门入口处第一时间漫不经心拿起那张印有《云山石海》的小名片的时候,习惯成自然的犯了一个视觉惯性错误认为这不外乎又是一幅什么名山圣境罢了.云山雾雨老生常谈是一般普罗大众早已经麻木了的景色就如同我对名片中间哪个超大的展览会主题和时间表毫无感官反应一样。


但是,一进入现场近距离仔细正面一看黄定国先生的这幅摄影作品才发现自己的视觉失误与妈妈生我下来之前是否吃过感冒药无关。”云雾山中”这个词组似乎更适用于描述我的头脑而不是这幅作品,因为使用”云雾山中”这个词组来形容这幅照片作品显然未必适合像我这样语言记忆数据库里缺乏无限联想思维的观众。华人艺术家身处西方主流文化的美国既要适应本地主流文化同时也要考虑到自己同胞的感官接受确实应得一句俗话是:就得哥来失嫂意。而黄定国先生聪明就聪明在这个东西方文化平衡木上寻找到一个不可多得的平衡点!它既不会让人看得一头雾水也不是简单的一看就明。这幅作品与一般摄影艺术的区别我想仅仅是多了一点需要我们一般公众必须进行视觉素描,解读罢了。简单举例:这幅照片拍的是山吗?不像吧?为什么不像?有点像。但是,哪些又是什么?是水?是云?是水!肯定是水。从远景看是大浪滔天扑面而来,好像是洪水泛滥。老一代大陆华人可能很快联想到中国传统京剧《水漫金山》的场面。而美国人可能联想到金融海啸,东南亚移民可能马上回忆起09年大海啸呢。事实往往未必完全符合我们从眼睛视觉反复输入的生活经验信息记忆形成的”头脑记忆库”里提取的数据.这是一幅描述海浪冲击岸边的岩石的摄影作品.它既兼有西方抽象的超前艺术同时也没有违反一般传统的近视眼镜或者老花眼镜的框架范围。

为什么主办单位把这幅作品缩小为一张手掌大小的名片会让人产生一种恍如绘画的云山雾岭的潜意识?其中一个不可否认的因素在于摄影师巧妙的运用多层次光线组合使得浪花飞溅,海天一色,石如山,水如云的错觉而达到似云似雾是山是水的欣赏价值.而且海浪翻腾也是运用光线从右边上角全黑向左边中心点由淡黑到灰暗慢慢过渡到渐光渐明的一层一层营造出一种音乐旋律般的节奏感,充分体现海浪冲击岩石哪种排山倒海之势以及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勇敢精神..其中摄影师更是利用最强光线去突出主体海浪对岩石哪种猛烈撞击而爆发出一瞬间的电光火石耀眼光芒,仿佛哇啦啦一声巨响惊天动地的”故事剧情”.

摄影师再运用全黑无光泽的,以从左边边缘延伸到画面底下构成半月形岩石群去烘托海浪主体.海浪对岩石的冲击白热化程度又反衬出中心一块岩石宛如一座哥特式的建筑物,又似高崇入云,刺破青天的泰山面对海浪疯狂撞击巍然不动.
形成一个既突出海浪无坚不摧势不可挡的威力,也表现了海边岩石哪种铜墙铁壁雷打不动的盖世英雄阳刚气概,坚定不移无所畏惧的豪侠精神,真教人情不自禁联想起一首古诗曰: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摇万撼尤坚定,
任尔东南西北风。

整幅照片左边我们看到一些强白色的浪花前赴后继奋不顾身的冲上岩石.而右边的海水只剩下几条暗淡无光的水线在一块同样是淡色的岩石上流下来.一种无可奈何”水”落去的感觉跃然画面.整幅作品构图通过光线在左右,上下的分布,以及有层次的强弱,明暗营造出一种动静对比的效果来把水击石不动的主题呈现给我们.

当然了,不同的观众有不同的各自特定立场和不同的欣赏角度。不同的艺术修养,不同的文化底蕴甚至不同的年龄层次也必然有着不同的视觉素描与不同的解读方式而无法互相认同。例如,再给我配上更深度老花眼镜也还是无论如何看不出这幅《云山石海》里海浪冲击岸边的岩石能够撞出什么“激情热吻,爱情火花”之类的故事剧情。或者,应该留一点空间给一些擅长于编剧,善于导演的观众表现他们的思维方式吧。

的确,整幅照片构图色彩以黑白为基本色调而不是哗众取宠的采用鲜艳色彩取悦观众的高难度是全世界任何一位现代摄影,绘画艺术家所心知肚明的,特别是美国麻州这个多元文化的熔炉,要”就得哥来就嫂意”更是让我们的华人艺术家常常要在自己的私人工作室上演1745年意大利格尔采尼的喜剧<一仆二主>.曾经在摩顿台展览厅举办过摄影展的黄定国先生深知要跻身本地美国西方文化主流社会就需要融合中西文化,充分运用柔和两种文化的长处的技巧才能够取得成功.<云山石海>就是运用了中国传统黑白水墨画的特点和形式去反映西方主流文化传统观念对大海的深厚感情.当然了,我们身处花旗下的华人艺术家特别是书法家们是绝不会忽视这一个成功例子的.而黄定国先生的这幅《云山石海》作品也再一次以实例证明大陆开放后移民美国的华人艺术家除了快速适应西方生活外并且无可争辩地融入了美国的文化艺术主流社会.

这幅摄影作品是怎么拍的呢?真是冒着被巨浪卷走的风险面对大西洋的狂风巨浪惊心动魄的情景拍摄的呢还是在昆市沃伦斯顿微风细浪的岸边技巧性地”偷”拍的呢?还有,它是站在怎样的角度拍摄的呢?是趴在沙滩舒舒服服的平衡拍摄的呢还是硬桥硬马真功夫的站在某个制高点面对怒海狂风拍摄的呢?需要知道要拍摄一个天昏地暗狂风巨浪扑面而来的情景就不是阳光灿烂花好月圆哪么轻而易举的了。这又是一个刺激我对这个照片作不知不觉的扩散性思考和潜移默化的思维辩证了。因为要冒着不至于生命危险但起码要让海水浇灌成落汤鸡的风险去拍摄这幅<云山石海>是否因为受到世界周刊近期介绍Diesel的影响还是艺术家们对Trust stupid 这个英文词组有他们的不同于字典的解释?但至少我宁愿有机会”亲眼目睹”海浪来临的真实情景也不希望有机会亲临其境。

据说近代艺术家对艺术的形式十分重视,把它看成是审美观和艺术创造的核心概念之一..德国哲学家卡西尔在他的著作《人论》里也提到:

“艺术家是自然的各种形式的发现者就如科学家是各种事实或者自然法则的发现者一样.—–达.芬奇用”教导人们学会看”这个词组来表达绘画和雕塑的意义.因为对事物的纯粹形式的认识决不是一种本能的天赋的才能.——在艺术中我们是生活在纯粹的形式王国而不是生活在对感性对象的分析或者对它们的效果进行研究的领域中.”

或者,拿着现代的智能相机我也许可能拍摄到很多自然界精彩的美丽的情景给自己和别人一个又一个的感官享受,但是要使得照片有一定的内涵而不是给自己或者别人单纯的,单方向的视觉感受,让欣赏者有一定的联想,感应甚至无限的扩散转移到观众自己的思考中去,要像达芬奇哪样“教导人们学会看”的话,恐怕再有几次转世轮回都轮不到我有这种“本能的天赋”了。

无可否认,这幅《云山石海》的摄影作品在麻州艺术的汪洋大海里确实小的可怜难以给人留下记忆,但至少,它可能在麻州华人移民文化艺术历史的白纸黑字上打下一个微不足道的指模。

当然,我们可以相信世界上真有一幅艺术作品是十全十美但肯定不是黄定国先生这一幅,至少在我看来这幅作品的一个最大缺憾显然是它的内涵中似乎无意中暴露了我在文学上特别是诗歌写作方面的有心无力。尽管我绞尽脑汁但还是想不出一首能够为这幅优秀的”海似云,石似山”摄影作品匹配的诗歌而不得不寄希望于有高人出手了。以下我写的这首<粤语小调>后两句事实上应该是: 可惜超歌文笔尽,谁替江郎作诗篇。

但是为了配合黄定国先生竞标成功参与的展览会主题《No limit》(艺术无限)而不得不临时改为这样:粤语小调《云山石海图》

似山似云似看天
石情石景石海边
摄影万象无境界
艺术内涵任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