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大學人連弘宜談普京時期的俄美關係

【波士頓雙語網記者李強報導】頂大學人學術論壇2014年第二場日前在麻省理工學院舉行,頂大聯盟選派在哈佛大學做訪問研究的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教授連弘宜以“普京時期的俄美關係”為題坐了演講。近30位紐英倫中華專業人員協會和新英格蘭臺灣同學會會員等聽眾出席了本次演講。
2014_DingDa_Lian_MIT
(左起)張重華、駐波士頓教育組組長黃薳玉 、連弘宜、新英格蘭臺灣同學會聯合會新任會長李慧真與前任會長林俞安在演講之後合影(李強 攝)。



據悉,頂尖大學聯盟選派訪問學者學術論壇講座是駐波士頓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教育組與新英格蘭中華專業人員協會合作的系列活動。

2000-2008,普京的前兩個總統任期

連弘宜教授在演講中探討俄羅斯總統普京兩次執政期間美俄之間詭譎多變複雜關係。他指出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凋敝,力圖獲取西方國家的經援,以改善國內經濟情勢,因此奉行以親西方為主的“一面倒”外交政策。然而西方的經濟援助支票常無法兌現,迫使其調整外交政策。

1993年《俄羅斯聯邦對外政策構想》提出後,東西並重的“雙頭鷹政策”逐漸成形,成為普京上台前俄外交政策的主要方針。1999年12月31日晚,前總統葉利欽突然宣佈辭職,在20世紀的最後一天,普京以俄國憲法成為總統,首度上臺執政。在對外政策上,普京以務實、經濟效益及國家利益為主要導向,使俄國逐漸走向穩定復興之路,並在2000年和2004年兩度贏得總統大選。

2001年9月九一一事件爆發後,美國開啟全球反恐行動,美俄雙方在戰略上互相妥協。儘管雙方仍存在許多分歧,普京知道俄自身能力仍不足,現階段將重心放在經濟發展上,故在議題上多以退讓為主。

2001年11月,普京接受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採訪時曾指出,俄羅斯將成為文明社會的同盟夥伴,首先須成為美國的同盟夥伴。2003年9月,雙方在大衛營(Camp David)會談時確認,雙方在反恐及反大規模滅性武器上不僅是夥伴,更為盟國。

然而俄美之間的一些矛盾一直沒有得到解決。例如:美國於2002年1月單方面退出1972年的《反導彈防禦條約》(Anti-Ballistic Missile, ABM)及2004年4月的北約東擴等,都使得暫時妥協的俄美關係存在許多變數。當俄方的整體實力上升後,便不再採取一昧的退讓態度,使俄美關係惡化。

在普京的第二任期(2004-2008),前蘇聯國家爆發顏色革命,使其對美國的民主價值再度反思。而俄國內的經濟情勢亦逐漸好轉,助長俄羅斯挑戰西方國家國際政治中的主導地位。俄羅斯對於歐洲其他國家入約的底線應會以前蘇聯共和國為限(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國除外)。堅決反對前蘇聯共和國加入北約,對於原屬蘇聯勢力範圍的東歐國家則採取默認的態度。

2008-2012,梅德韋傑夫時代

2008年普京的第二個總統任期期滿,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出任總統,而普京成為俄國總理。不過在重大問題的決策上,有跡象表明還是普京定奪。

連弘宜教授指出,2008年的俄喬衝突是俄美關係“由親轉疏“的分水嶺。2008年8月,俄羅斯和喬治亞爆發衝突。8月12日,時任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宣佈結束「迫使喬治亞當局實現和平」的軍事行動,並於當天和前往斡旋的時任法國總統薩柯奇(Nicolas Sarkozy)達成包括撤軍在內的解決南奧塞梯亞衝突的六項原則協議。

美國對美國對於俄羅斯的軍事干預行動表示強烈譴責。俄國在俄喬衝突之後不再採取一昧的妥協立場,當美方試圖奪取昔日前蘇聯的戰略空間時,俄方將採取強硬的抵抗態度。

2008年12月,總統梅德韋傑夫簽署憲法修正案,將總統任期從四年延長至六年。這使得2012年從新當選俄國總統的普京的任期延長至2018年。

2012至今,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宮

普京在2012年就職演說提到:“俄羅斯在未來的六年當中,將繼續把捍衛國家權益、人民權益視為最重要的工作任務。在經濟方面則係以保持經濟的大幅增長為主要目標,然此目標需要所有人通力合作及努力,我們一直想重振俄羅斯的雄風,使俄羅斯在世界舞臺上可得到超級大國地位。”顯示其再次就任總統之後的新戰略。

普京此次重新執政,首度出訪的國家即為中國,並參加2012年6月6-7日於北京舉行的上合組織(SCO)峰會,顯示莫斯科當局對中俄關係之重視。連弘宜教授指出,中俄當前在中亞及東亞的地緣戰略上,具有共同對手─美國,因此雙方關係逐漸密切,中俄在SCO的框架下,實施幾乎成為定期機制的“和平使命”系列軍演,為雙方未來的軍事合作奠基。

2012年5月9日,普京致電歐巴馬表示將不出席同年5月18-19日的八大工業國組織峰會(Group of Eight),將改派總理梅德韋傑夫出席,外界認為這是普京上台後對美不友好的表示。原本本次峰會擬於芝加哥舉辦,為了方便普京出席而改至大衛營。然白宮表示,普京的不出席絕非怠慢,其曾計畫出席該峰會,只是正值俄組閣時期,因此改由梅德韋傑夫出席。

在總結中,連弘宜教授指出普京在處理俄美關係上有兩條紅線:1. 俄國默認原蘇聯集團的東歐國家加入北約,但北約的武器不可部署在新加入的東歐會員國內。2. 俄國僅默認北約東擴至原蘇聯集團的東歐國家,但絕不允許將原蘇聯加盟共和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及立陶宛除外)納入北約。

連弘宜教授的最後一個結論是“中國的崛起使俄不得不與之合作,尤其是在遠東地區的開發上。而俄國的遠東政策亦牽動著俄美關係,當中俄聯合開發遠東地區,雙方在各領域的合作,使得俄更加重視與中國的關係,美國與西方各國可能不再是俄羅斯優先合作的對象。”

與會者對連弘宜教授的精彩演講報以熱烈的掌聲。紐英倫中華專業人員協會董事長張重華給連弘宜教授頒發了獎牌。


今年最後一次頂大學人學術論壇將於5月17日(星期六)下午 2:00~4:30在麻省理工學院教室 56-114(Whitaker Building)舉行,下面是兩位演講嘉賓的簡介。

簡美玲博士,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碩、博士,現為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2013-2014年在哈佛大學人類學系擔任頂大訪問學者。講題:田野裡的聽。

許峻誠博士,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學博士,現任國立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副教授,2013-2014年獲傅爾布萊特資深學者研究獎助,目前在麻省理工學院 (MIT) 擔任頂大訪問學者。講題:社群媒介與設計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