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L北美社区专访著名公益人邓飞

【波士顿双语网特约记者张橦报道】8月11日晚,GYL北美社区受邀赴麻省理工学院(MIT)参加哈佛公民与社会创新种子社区(Harvard SEED)举办的“我们如何改变中国”活动。随后,担任全球青年领导力联盟(GYL)北美社区宣传部长的笔者对演讲嘉宾、知名公益人、GYL青年导师邓飞先生作了专访。
2014_Deng_Fei_MIT_Interview
上图:邓飞(右)接受张橦的专访(GYL北美社区提供)。



邓飞分享了使用微博和微信的个人体验,提出个人对媒介素养与青年领导力的看法。数十名Harvard SEED成员以及来自波士顿的多方公益爱好者参加了活动。

首先,邓飞在“我们如何改变中国”主题演讲中介绍了中国公益与媒体结合的“免费午餐”案例,讲述了政府与公益的关系。他说:“爱是最大的秘密,让他从真相和愤怒的力量转变为爱和柔软的力量,来推进公益事业为国家做出一点点的改变。”邓飞建议,采取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扭转过去抱怨政府而不行动的状态,我们要做的是找到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再实践其可能性。“通过新媒体来实现跨界合作,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有力量。”其次,海外优秀学子微公益“单行道”成员讲述了北美留学生61天骑自行车6000公里横穿美国,用实际行动为贫困山区孩子换取免费午餐的故事。
2014_Deng_Fei_MIT
随后,邓飞接受了GYL北美社区关于“媒介素养与青年领导力”的主题专访。当看到2009年8月他发出的第一条微博时,邓飞十分感慨。起初他只是单纯的以写新闻的手法写微博,揭露社会黑暗现象,微博是一个举报线索和记者们彼此沟通的平台。没想到后来微博凝聚起整个的社会力量,进行“微博打拐”“免费午餐”等大规模的社会运动,并促进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完善。邓飞本人也从一名专业记者转身成为知名公益人。而现在,微博和微信已成为他调动各方资源组织公益活动的工作平台。他时刻关注社交网络上的信息,从私信、留言或群组中获取其感兴趣的主题资源,进一步整合资源寻求机会,使成为其公益活动的推动力。针对于谣言传播或信息被删除等微博使用中的问题,他说: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人们的智力、见识、以及认知角度的不同,很容易导致信息偏差。而微博具有一个比较好的自净系统,专家指出事实或逻辑的不正确,谣言就会不攻自破。

邓飞说:“我是做媒体的,媒体对我来说,就是传播力。” 移动互联网是我们的现在和未来,它也会很深刻地改变我们的国家。他认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介素养是每个人发展自己都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需要一个自然成长和积累的过程。媒介素养是一种判断力,它的养成包括三个方面:正确的价值观,对人心、人情、人性的把握,以及一定的专业知识结构。对于青年领导者来说,正确的价值观和一定的知识储备非常重要,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得出多元的结论。柔软改变中国,邓飞坚信:“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伟大的革新者,只要你愿意和努力”。

最后,GYL北美社区副主席、MIT访问学者路宜向邓飞赠送了麻省理工学院的纪念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