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惠足教授做客「頂大訪問學人學術論壇」

【本報記者李強波士頓報道】「頂大訪問學人學術論壇」2017年首場演講近日邀請透過教育部頂尖大學計畫到哈佛大學訪問研究的中興大學朱惠足教授,以「翻譯冷戰:沖繩與金門的語系文學」為題,探討同為軍事島嶼的沖繩與金門,兩地文學反映出冷戰時空背景下市井小民深受軍事影響的生活,解析這特殊的歷史與地理背景,文學創作者如何透過文字表達軍事島嶼的特殊性。本次活動由哲學星期五主辦籌劃,與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及駐波士頓教育組共同合辦,成功吸引老中青不同世代數十位聽眾齊聚一堂。

上圖:朱惠足(前排左四)、黃薳玉(前排左三)與部分與會者合影。

沖繩與金門同為軍事島嶼

朱教授首先以美國總統特朗普外交顧問建議將日本沖繩的美軍基地移至台灣的新聞為引言,帶出冷戰背景下,美軍在日本沖繩設立軍事基地的歷史。朱教授接著解釋沖繩與金門同為軍事島嶼,地處邊陲,同樣具有無法歸屬於哪一個國家,卻是與他國接觸最前線的共同特性,兩地也因此發展出不同於主流中心的文學語系。

對於日本東京居民而言,生活中並不會見到美軍,因此覺得隨著冷戰結束進入「戰後」時代,然而沖繩因美軍基地長期駐紮,冷戰對於沖繩當地居民而言,並沒有結束,仍然持續中,而美軍享有的治外法權,也使沖繩居民承受大部分日本遭受的國家主權與人權的壓迫。長期下來,引發沖繩居民近年反對美軍基地的抗議活動。沖繩文學家又吉榮喜及崎山多美透過他們的作品深刻與寫實地刻劃出沖繩居民的心境與生活樣態。

而位於兩岸軍事前線的金門,也與日本沖繩有相似的特性,民眾的生活與戰爭、軍人密不可分。朱教授從兩位金門作家作品:黃克全的《四個故事》及吳鈞堯的《破》,介紹金門的特殊文學性。黃克全的作品中,透過父親敘說國軍誤認他是間諜而遭審問與疑似刑求的4種不同細節故事,反映出金門居民深受戰爭影響的恐懼及心理創傷。吳鈞堯則透過主人翁的回憶,以妯娌互鬥、軍人役男與金門女性的情慾流動及鄰里女鬼傳說等雙重寓言暗喻兩岸從軍事對抗的緊張情勢,到台商赴中國大陸投資的經濟交流等現實。金門則隨著兩岸政經關係的改變,從戰事的前線,搖身一變成為經濟交流的後門。




金門與沖繩有相似的特性

經過朱教授精彩豐富的解析分享,聽眾踴躍提問關於台灣主體性、金門年輕一輩文學作品、方言在文學的表現方式等問題。朱教授坦言,不管是沖繩或金門的文學界都出現斷層,目前較少有年輕一代的沖繩與金門文學家。關於方言在文學作品中的呈現,方言如實地顯現當地居民生活型態,但也形成翻譯成其他語言上的困難,朱教授認為這是一種不可翻譯性,如朱教授嘗試將沖繩文學作品翻譯成中文,作品中的沖繩語以台語譯出,但沖繩語卻變成了台語,閱讀上仍感到怪異。

駐波士頓教育組黃薳玉組長感謝朱惠足教授的精彩演講。由來自台灣的訪問學人分享研究成果的「頂大訪問學人學術論壇」從2013年開始,已邀請許多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分享他們有趣的成果,帶領聽眾進入更多不同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