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中国论坛“92派”企业家重温20载春天的故事

【侨报特约记者李强波士顿图文报道】 – 原载于美国《侨报》2012年4月17日B5版

四月中旬,哈佛大学已经是春色满园、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如织。也许这些游客们并不知道,20年前,一位中国老人南国早春到深圳考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过去20年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毛振华在14日的开幕式上谈“跟着走”。

参加第15届哈佛中国论坛的多位“92派”企业家们,在论坛中同与会者一同分享小平南巡讲话“力挽狂澜”的历史意义,并呼吁在各个层面深化政治和经济改革,为中国的持续和平发展创造条件。

14日,第15届哈佛中国论坛在哈佛大学的纪念大教堂正式开幕。本次论坛的联席主席陈奕伦首先向700多位与会者介绍了哈佛中国论坛过去15年来的历史,“希望15年后,还有人在这里讲哈佛中国论坛的故事。祝愿哈佛中国论坛、祖国再创辉煌。”

接下来,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逐一介绍了参加本次论坛的企业家代表。

王石开幕式演讲之前紧张准备。

喜爱挑战高峰的王石用英文发表演讲,目前在哈佛大学访学的他畅谈哈佛大学追求真理、个人自由等价值观对美国社会的深远影响。他还提到10年前在哈佛中国论坛的演讲,是他第一次用英文演讲。

梁锦松向与会者致意。

前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曾经于1982年在哈佛商学院上过课。他在演讲中指出引进市场经济是过去30年中国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市场经济虽然存在许多问题,但是在过去几百年来一直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接下来,他针对中国对外投资所遇到的挑战和应对办法作了深度探讨。


开幕式的最后一位演讲者是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的创办人毛振华。作为一位“92派”企业家,他用三个字概括自己过去20年的创业史:跟着走。他说:“曾经有一位小孩问邓小平,‘长征时你在干什么?’,邓小平回答说自己只是‘跟着走’”。毛振华指出,红军长征从8万人在瑞金出发,只有3000人到达陕北,其间有不少人在途中逃跑、叛变。跟着走要跟对方向、要跟主流、不要被淘汰、最后你必须走。

毛振华提到他1979年考大学、后来参加工作,参与了从1978年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的讨论,1992年受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鼓舞,下海经商,一直走到今天。“大家都在怀念邓小平,他的南巡讲话,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力挽狂澜,统一了认识。”

他对参加论坛的许多中国留学生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是要学会坚持,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专业。其次是顺势有为,看准了机会,要勇于出击投入。最后是制定有限目标,把远大的理想和有限的近期目标结合起立。

13日晚在哈佛大学的西北科学大楼的欢迎会上,300多位提前到达哈佛大学的与会者听取了东道主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哈佛中国基金会主席、著名中国历史学家科比(William C. Kirby)的欢迎致词,和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的主题演讲。


科比教授感谢陈东升、郭广昌等人在他参加今年2月份在黑龙江亚力布举办的中国企业家论坛时的热情接待。他在短短的十多分钟之内,回顾了中国过去百年的发展史,强调军事力量和教育的发展是中国崛起的两大关键。他还提到中国和哈佛大学的历史渊源,比如袁世凯委托哈佛大学起草宪法等。最后,科比教授问道:“21世纪是不是中国的世纪?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如果说这是一个排他性的命题的话。21世纪是中国和她的合作伙伴的世纪。历史上有很多个中国的世纪,今后也会有更多的中国世纪。”

科比教授13日在欢迎会上发表演讲。

俞敏洪的演讲不乏幽默和妙语,引起听众笑声不断。他强调中国要给商人、私营企业家阶层一个确定的定位,要不然他们看不到明天。

他形容中国社会像一个大皮球。政治家在球里面,要靠外面的力量来推动。能够推动这个大皮球的将是两种人:商人和企业家为社会创造财富,知识分子和思想家推动社会往正路上走。

他对商人和民营企业家提出若干建议,特别是要尊重人品尊严,要像温总理说的让每一个中国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对员工和社会负责。

在3天的论坛中,与会者以“2012:一起向前看”为主题,分文化与社会论坛、财经论坛、商业与创新论坛三大板块就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前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来自纽约的中国留学生张天表示很庆幸能够参加本届论坛,聆听学习实业界和投资界领袖的声音。“即便是事业处在巅峰、年龄过半百,他们仍热衷学习并寻求改变,这比话题内容本身让我更受到震撼。”

相关阅读:
第15届哈佛中国论坛开幕演讲稿
哈佛中国论坛探讨中国百年现代化历史 各界精英畅想未来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