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哈佛博报:百岁老人文怀沙

张凤,波士顿双语网专栏作家

2014年六月份的哈佛中国文化工作坊有幸邀请到104岁的文怀沙主讲,另外两位演讲者为戴联斌博士和姜有国博士。燕京图书馆的聚会厅被慕名而来的听众和文学研究者、爱好者挤得满满的。
2014_Wen_Chang_Harvard1
文老(右)出席演讲会,张凤(左)主持。



文怀沙老先生原来是预定出席今年春季文学讲座和书展,但因身体不适而推迟到6月12日同波士顿地区的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见面。

文怀沙,斋名燕堂,号燕叟。笔名王耳,司空无忌。1910年生于北京,祖籍湖南。百岁世纪老人, 现为上海大学文学院名誉院长、西北大学唐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名誉主席、中国诗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黾学院名誉院长等。

抗战爆发后,文怀沙以战地记者的身份活跃在皖南、桂林、重庆等地,时有诗歌、散文、杂文、译文发表。后在上海搞地下工作,在上海棠棣书店担任文字编辑,新中国后,他在棠棣书店继续兼职, 主编了中国第一套古典文学研究丛刊。

文怀沙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1953年调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工作,他曾在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开设讲座,并连续四年参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古典诗词吟咏节目~参与该节目的另有余冠英、游国恩、王力等诗人、学者。著作包括:《屈骚流韵》、《鲁迅旧诗新诠 》(署名司空无忌)、《屈原集》、《屈原九章今绎》、《屈原离骚今绎》、《中华根与本》、《文怀沙序跋集》、《文怀沙书法集》、《五李诗词吟赏》、《生与死的思索》,并主编《隋唐文明》百卷、《四部文明》二百卷。著名的学者钱钟书曾有赞其“文子振奇越世”。张贤亮、范曾、胡耀邦、许嘉璐、王学仲、谢云、崔自默、郑欣淼等均有嘉评。


戴联斌博士目前是哈佛大学东亚系College Fellow,牛津大学博士。研究领域为明清图书史、阅读史、知识史、文本史,并旁涉目录学、学术史、思想史、社会经济史、文化史等相关领域。

博士论文探讨朱熹的读书法在明代的影响。本学年在哈佛东亚系主讲明清图书史和中国历史(750-1800),并研究明末清初方以智家族学术传统演变与阅读习惯的关系。他先后毕业于中国南开大学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2013年获牛津大学博士学位。在来哈佛以前,曾在牛津大学、西蒙菲莎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任教,在柏林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MPIWG])从事博士后研究,并担任UBC亚洲图书馆中文古籍善本顾问。

戴联斌博士发表的著述都与图书史研究有关。2008年在《通报》(T’oungPao 94.4-5)发表专文Edition of the Buddhist Tripitaka,讨论嘉兴藏的生产成本与价格波动。2013年为UBC亚洲图书馆编定《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图书馆藏中医古籍选目初编》。即将面世的文章有Bibliographic Tradition and the History of the Book,比较中国目录学传统与英美和法国的目录学传统,将由《书籍史》(Book History 17)学报刊载;in the Society of Ming Hangzhou,讨论明末清初家刻本的社会功能,收入Imprimersans profit Le livrenon commercialdans la chine imperiale 一书,将由日内瓦Librairie Droz出版。


姜有国博士目前在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研究员,牛津大学访问学者,担任美国波士顿学院伍兹学院副院长。曾工作和服务于东南亚各国的教育领域以及国际组织。译著包括:《全球高等教育趋势》、《追踪学术教育革命》、《世界级大学领导力》、《下来吧!匝凯》、《蓝眼睛中的亚洲倒影》、《麦子中的莠子》、《从枯井中汲水》、《祈祷三阶段》等书籍。他的中文研究文章发表于《大学教育科学》,《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复旦教育论坛》,台湾《人籁》杂志,以及英文杂志如Comparative Educ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nese Education,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等。

著作包括:国际博雅教育;发展中社会的教育改革─中国博雅教育发展(Forthcoming),耶稣会在华高等教育(1903-1949),国际名校入学指南。

研究专长和兴趣:国际对比高等教育,博雅教育,人生哲学,宗教与灵修,公民与伦理教育,神学与伦理哲学,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