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ACS年會講述哈佛華文教育百年史

作者:劉玲,原載於牛頓中文學校2014年六月份校刊《星星草》

哈佛中國文化工作坊主持人張鳳在今年五月份在波士頓舉行的美東中校協會(ACS)41屆年會閉幕式上作哈佛百年華人教育史演講。她暢談了自戈琨化以來一些華人學者學人對哈佛開展華文教育領域的貢獻。張鳳女士是應美東中校協會邀請首次針對中文學校做這一演講的。
2014_ACS_Talk

在演講中,就職於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編目部的張鳳(上图)將多年對哈佛華文教育史的研究心得如數家珍,娓娓道來,為大家描畫了戈琨化、胡適、趙元任等學者、漢學大師的風範,以及不同階段以這些學者為核心文人學人雅集哈佛、推進華語文化教育在哈佛以及附近地區發揮影響的盛況,使與會中文老師如臨其境,遙想大師們的風采與魅力,感受自戈琨化1879年執教哈佛至今百多年間,在西學東漸的浪濤下西方就學於東方的反方向力量,從而增進文化自豪感。


弘揚中華文化正是這屆中校年會的一大主題。除張鳳的主旨演講外,大會還安排了捏麵人、畫糖人、舞獅等民俗技藝的演示。太極養生、從文化角度欣賞中國音樂等是分單元演講環節受人矚目的議題。此外,中華文化知識競賽、中華文化壁報賽也得到中校學生熱烈參與。

在傳統的教學研究會演講部分,不少演講者的議題也體現出濃濃的文化味,如牛頓中文學校的夏銘老師將其興趣教學的演講題目定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加拿大多倫多方舟學校的蔡素娥老師關於教學法的演講題為《如沐春風的課堂》,都得自《論語》的啟發。


中校協會六大區之一的新英格兰中校协会会长陳式儀以東道主身份擔任了在波士頓伯靈頓召開的41屆年會主席。他说,以往的中校協會年會強調華文教學,今年首次將文化也同時列為大會主題,主要的考量是單純教中文容易失之於枯燥,通過學習中華文化,可以激發學習中文的趣味性;海外華裔子弟通過學文化,可以增強其文化認同感,從而更激發學習中文的動力,可以說是學文化與學中文相輔相成。

為此,大會作出了額外努力。大會安排的捏麵人、畫糖人演示是由台灣回春堂國術館帶來的。館長王宏隆說,他們由大會邀請出資遠道前來。他即興將筆者的名字嵌入對聯,寫就一幅書法以贈送筆者,一展技藝,以記惜緣之情。王館長說,捏麵人、畫糖人以及即興書法等民俗藝術在台灣廟會、喜宴等場合非常受歡迎,他很高興這些民俗藝術能飄洋過海到新英格蘭地区來展現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