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顶峰上的华人:中科大校友、苏州才子杨培东教授

【编者注:从2015年7月份,波士顿双语网开辟了“科学顶峰上的华人”的系列报道,将定期向读者介绍海外著名华人科学家和他们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他们的研究成果为人类科学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他们的精神激励着全世界所有的青年人不断求索,揭开一个又一个大自然的奥秘。】

【波士顿双语网2015年7月26日讯】去年与诺贝尔物理学奖擦身而过的44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终身教授杨培东日前获得2014年度欧内斯特·奥兰多·劳伦斯奖。评选委员会充分肯定了杨培东“对于发现和推进对纳米材料的理解,以及开发新型半导体纳米线和纳米金属的应用程序和设备”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2015_Peidong_Yang
上图:杨培东教授在实验室(资料图片)。





杨培东1988年考取中国科大,1993年赴美国哈佛大学求学,1997年获哈佛大学化学博士学位。他在纳米级材料的的合成等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研究,其中包括半导体纳米线和金属纳米晶体,和它们在纳米光子学,纳米电子学影响的结构和设备的应用和能量转换。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杨培东科研组网站介绍,杨培东近日又获得纳米研究权威学术期刊《今日纳米》(NANO Today)的嘉奖,这个奖项将在于迪拜举行的第四届《今日纳米》大会上颁发给杨培东教授。

《姑苏晚报》:苏州人杨培东获劳伦斯奖

在美国能源部刚刚公布的2014年度欧内斯特·奥兰多·劳伦斯(Ernest Orlando Lawrence)奖中,苏州人杨培东以其杰出的科学成就榜上有名。昨天,在杨培东母校木渎高级中学的网站上,这则喜讯已经被传递给全校师生,以激励大家向这位校友学习。

劳伦斯奖是美国历史最悠久、最隆重的科学奖项之一,是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为了纪念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欧内斯特·奥兰多·劳伦斯而创建的,主要用于奖励为科学做出重要贡献的中年科学家。1960年该奖首次颁发,至今有232人获奖,其中包括费曼等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往共有5位华裔学者获得过该奖,分别为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丁肇中,美国工程院院士刘锦川,美国科学院院士谢晓亮、沈志勋。今年获奖者中有3位华裔,除了杨培东外,还有生物和环境学家周集中、核物理学家柏梅。

今年44岁的杨培东1971年8月出生在相城区元和镇,1988年从木渎中学毕业后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系,1993年赴美国哈佛大学求学,1997年获哈佛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999年至今,他先后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2012年,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公布新增院士名单,杨培东榜上有名,获得了美国科学及工程界的最高荣誉。作为一位在中国大陆出生、有大陆教育背景的世界纳米研究领域顶级科学家,杨培东近年不断有重量级科研成果问世。他对纳米光子学的贡献,包括研制出第一个纳米导线激光器。而今年4月17日,杨培东团队在人工光合作用方面取得划时代(Game-Changing)的科研成果,有望解决由二氧化碳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的这一科学难题。

这次杨培东获得的劳伦斯奖是世界上中年科学家的最高荣誉之一。其实,年轻时代杨培东的科研水平早已在同龄人中处于世界顶尖水平。2003年,他被美国《技术评论》杂志列入“世界100位顶尖青年发明家”行列,2004年他又获得了美国材料学会(MRS)青年科学家大奖。2007年,杨培东再次让世人瞩目,获得了美国科学基金会(NSF)授予的艾伦·沃特曼奖。该奖项每年仅授予一位杰出的青年科学家,在业内素有“青年诺贝尔奖”的美誉。此外,去年,他以43岁的年轻年龄被著名数据提供商汤森路透列为诺贝尔奖热门人选,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是全球最大的专业信息服务提供商,作为全球唯一采用定量数据预测年度诺贝尔奖得主的机构,它根据研究人员所发表论文在过去二十年间被引用的次数来进行分析、预测,曾多次成功预测了当年诺贝尔奖得主,因此汤森路透的名单往往也被视为诺贝尔奖预测名单。(《姑苏晚报》记者周伟蔚)



《新安晚报》:纳米专家科大校友杨培东与诺奖擦身而过

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布,早先备受瞩目的华裔科学家、科大校友杨培东与诺奖擦身而过。作为从科大走出去的学子,这位纳米领域的专家在接受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对科大有着特殊的感情,并将不遗余力推动科大发展。

业余爱好是陪女儿散步

杨培东1971年生于江苏,是科大88级校友,也是伯克利化学系历史上受聘终身教授的两位华人科学家之一,前一位是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博士。

10月5日,在诺贝尔奖开奖前,对于自己是否能够获奖,杨培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顺其自然”。杨培东表示,能入选预测名单“是一件好事”,但能不能得奖是另外一回事,很多人都是在做出成果很多年后才得奖,他对得奖并“没有特别的想法”。

“他为人很谦和,有天赋,也很勤奋。”科大党委副书记蒋一告诉记者,旅美这么多年来,功成名就的杨培东依然勤奋,每天都要工作十三四个小时。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姐姐杨静漪说,杨培东的工作时间从早上进学校开始,一直要持续到第二天凌晨1点左右。但其中要剔除傍晚5点到晚上9点这4个小时,这段时间是属于他女儿的,“陪女儿散步是他现在最大的业余爱好。”

对科大充满了特殊感情

“我是从科大毕业的,所以我自然而然会对科大产生非常特殊的感情。”杨培东接受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将不遗余力推动科大发展。

2011年6月,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联手中国科技大学成立培东实验基地、培东实验班。“培东班”寓意“培养东方之子”,并通过实施课程创新、学分考核制、跳级制等改革,尝试破解“钱学森之问”。

在揭牌仪式上,杨培东对两所母校满怀感恩之心。他表示,自己一直很关心两所母校,希望能对两所母校的发展都尽一份小小的力量。今年4月,杨培东还与科大的相关领导、教授在那里见面并交流。

除此之外,杨培东告诉记者,自己还积极推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与科大的联合研究项目。去年9月份,杨培东还来到位于苏州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做讲座。

“未来我肯定还会做更多的。”杨培东表示,他会继续践行自己的这一想法,推动科大的发展。(徐腊梅,陈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