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月知音:浅谈北美教育之中学篇(下)

【编者注:波士顿双语网非常荣幸邀请到中国青年作家苍沉月为专栏作家。曾经在加拿大读中学,在复旦大学读本科,在哈佛大学读研究生,苍沉月小姐现定居上海。她将通过专栏文章定期同波士顿双语网的读者们分享她的成长经历,以及对中西文化、哲学的思考。2015年2月,苍沉月的长篇魔幻传奇小说《日月双重梦》由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

上一篇写到了有关北美中小学教育里边的一些边缘现象问题,很多北美中小学校园里都有霸凌欺负华人事件,这种时常发生却往往受到忽视的情况。其实在北美被欺负(bully)的华人孩子们真是数不胜数甚至极少有人幸免(我遇到的华人孩子们当中没有一个小伙伴表示没有受到过欺负的,只不过有些乐观的遇到不严重的情况很快忽略没当回事儿)。甚至还有一些其他族裔的学生们,包括说广东话的香港广东移民喜欢欺负讲国语的同种族孩子们,以欺凌同伴为荣。这种在中国国内主流观点的眼中是差生闹事做的事情,在北美主流观念里却跟差生并没有扯上关系,也并不让他们感觉特别丢脸。
2015_Chenyue_Profile2
上图:波士顿双语网专栏作家苍沉月。





我看到过很多说法都讲中国学生们尤其是大学之前的中小学生到了国外,成绩挺好但是不会与人相处,人际关系不好、难以融入主流圈子、较为孤僻不活跃等等,这类说法往往将视角和责任放在了中国教育和华人孩子们自身的身上,却没有从我这样花了诸多笔墨来描写的华人学生受到欺凌、成为“霸凌文化”的受害者的角度去分析!

或许我是一个性格坚毅刚强的人因此遇到欺凌会想到去报复反抗,比我脾气更强硬暴躁的华人孩子们有少数就真的做出了报复他人的“糊涂事”,这在当地华人新闻中也是有报道的。遇到这种情况孩子们的家长只能寻找当地的华人律师去从种族文化的差异角度帮孩子辩护了,然而不管辩护结果如何,是否判孩子正当自卫或者文化误解而属于无辜,这孩子的前途也被毁坏了好多,十分可惜。而大多数华人们大概性格较为崇尚中庸之道一些,或者讲难听点懦弱一些,就选择忍气吞声,或者遗忘、甚至可说是遗失了自我,抛开尊严去讨好洋人跟在他们身后试图忘记本国语言文化去融入他们的圈子(这或许也是另一层面的勇敢吧,反正我是做不出来的),倒是也能表面看起来相安无事,遇到霸凌事件也感到只是小事,忙碌于打工工作且自身英语很差、生活中各类麻烦感到头很大的华人家长们更少关心孩子们成长上遇到的心理阴暗层,就觉得那是小孩子们随便打打闹闹罢了,也就这么忽略了过去。却是也还有处在另一端的少数派,太过懦弱畏缩过度了而选择了自我逃避,也就是自杀。在海外自杀的华人学生虽然看起来不如在国内遭受所谓学业压力的学生们数量比例那么大,但也同样是令人心酸唏嘘的群体。而且在北美教育制度之下,看起来学生们可以有很多自由度的选课,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进度来选择高难度或者很简单的课程,这种看似轻松宽松的环境下还能“逼死人”,就更显得可惜和匪夷所思了吧。或许其实出过国的华人们都明白,出国短期旅行还可以长期去移民和留学的话,必然有太多的困难艰辛和压力。心理承受能力弱一些的华人们遇到这种压力就会产生自杀的念头,真正付于自杀行动的只是其中的少数而已。

说到北美教育体制看似宽松自由一些,在中学阶段就可在一定程度的自由度里边选课,类似国内的大学,比如说在人文类里边选两门课,在科学类里边选两门课,具体选物理还是化学,历史还是地理,提高班的还是普通班的,这些都可以让孩子自己来决定。这么来看确实是比国内的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中学教育要自由度高很多。然而有一点请大家不要忘记,中学的孩子们尚未成年做决定很多时候不是只由自己,特别是很多华人家长都较为专制,对孩子们的教育方式也不是民主放养型的,都会帮助(逼迫)孩子们去选这个那个的课,规定孩子们要上提高班,要选高难度课程等。这样一来的话,很多北美华人孩子们在当地的教育体制之下其实就没有充分利用到当地体制的自由性,反而多了“跨层级”追逐更高级别班级课程的额外压力。

这种情况,大多数洋人老师却是不理解的,知道了也会简单认为甚至鄙视地认为是中国人们的自作孽。与其相应地,洋人中学老师们也并没有中国中学老师们那种希望学生考上好大学、认为学生考上名校是带给自己光荣的想法。我在中学期间就听到好多个洋人老师都表达了这么同样一个意思,就在他们给学生们在看似较为宽松轻松的环境里说出来的,说他们当老师只不过是一个赚钱的方法,一个工作职业而已,我们学生们做得好不好跟他们无关,他们并不care, 他们只要拿到工资就好。于是这么一来,北美的中小学教师们隔一段时间就会通过那边的教师工会进行一些想要涨工资之类的要求,甚至是罢工游行!我记得自己在那边上小学后期(六七年级,在中国上海算是初中的年级了)和中学的时候,就遇到过好几次由于教师对工资不满意而罢工的学校放假了。我们同学们都十分开心,可以额外放假不去上课。但是记得当时我母亲就十分悲伤抱怨说这样子的老师怎么好好教学生啊。当时我还不理解为何我的母亲会有这样的感叹,后来不久以后经历了我自己申请大学遭到校内老师阻止甚至恶劣对待的事件,我就发现应当在更早之前就看出端倪了。这些都是千丝万缕息息相关的,北美洋人们老师们没有“为教育牺牲奉献”“当老师是蜡烛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思想观,也不可能强迫他们拥有这样的思想观。或许说句客观而冷漠又万能的话,就是“别管他人,只要做好自己的就行了”,可是有多少在海外艰辛生活和求学的华人孩子们就因为旁人们的不支持甚至刻意恶劣压制而发展不好,失去了本该取得的达到的良好条件——当然那些既然没发生没有达成就是不现实的,死无对证的空谈,无人再去追溯了。

北美的教育有比较大的自由性,这点意思是说那边中学教育水平和难度都是层次不齐的,同一城市的一个学校和另一个学校的教材可以完全不同,甚至同一个学校的两个班级不同老师教的也不同,并不像国内那样有统一规定的教材,因此产生了很大的随机性质。上一篇已经写了很多有关这样造成的看不见的竞争和难以把握、无底洞深坑似的必须加倍投入精力的效果。因为没有固定的教材,北美中学的老师很多都想到哪儿讲到哪儿,学生没弄懂的话要去找参考书什么的就很困难了。不像国内遍地都是应试教育的参考书,只要拼命做题看题库就能弄懂。这一点对于北美的中学生来说,比中国的孩子们更多了一些挑战和麻烦。

再说我在之前的章节已经有所提到过了,北美中学对孩子们的要求除了课内的课程学习之外,也还有零零总总不同的,都耗费着中学生们的精力。例如说,几乎在北美每所中学都会要求学生有一定数量的义工服务,这个要求的小时数也是不同的,比方说有的要求一个学期不低于30个小时有的要求不低于200小时,不同学区不同学校的要求可能差异非常大。这些都是需要孩子们服务的单位证明有时候还需要那边写推荐信的,中国人们都知道在国内进行这种实习推荐信之类的很多都是靠熟人关系可以放水甚至作假随便弄一个就来了,可是在北美华人们这种靠人际买通行不通,孩子们就得扎扎实实服务那么多个小时来换得一个证明文件,才能应付学校里的额外要求。这些中学当中做课外活动、参与义工volunteer服务的经历,还会在申请大学的时候被要求展示。

北美大学录取和国内的大学录取流程和侧重点都非常不同,这点大家已经越来越有所了解了,在这一篇里我就不详谈,就讲一下由于北美大学对于学生们各方面的发展包括大量的课外活动、课外奖项非常重视,导致了很多北美的华人孩子们又多了很多很重的负担,也许才刚克服语言关,刚刚把各科成绩弄起来不再被英语拖累,就发现自己又要做好多好多课外活动才能满足上个好大学的这种在国内对于他们并不难达到的愿望。当然这里说的是那群在北美表现优秀的孩子们,那些堕落的混得很差的孩子们之前已经多有提及了。这两类不同的孩子们都并非自己不刻苦不努力或者差人一等才造成了他们的命运,在见过很多很多不同种类层次的华人孩子们之后,我发现的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们的生活命运都因为出国而变得很苦和累。并不是说没法克服才叫苦,也有取得成就的,但都比在自己家乡按部就班就取得一定的成绩要来得付出多了很多,这点请没有出国留学艰难体验的国人们不要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