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

【波士顿双语网2015年10月5日讯】瑞典皇家学院今天宣布84岁的中国著名女药学家屠呦呦成为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得主之一,是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第一位中国人,也是有史以来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第13位女性。就在上周,哈佛大学医学院颁发2015年度华伦·阿尔波特(Warren Alpert)奖给屠呦呦,波士顿双语网就预测屠呦呦将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分享今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另外两位科学家是爱尔兰的坎贝尔(William C. Campbell)、日本的大村智(Satoshi Omura)。
Tou_Youyou_Nebel_Prize
上图:屠呦呦在研究中(新华网)。





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市的屠呦呦一直以来致力于研究在继承传统中医药的精华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发掘中药的活性成分,特别在疟疾及免疫疾病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研制开发新药。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在北大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并在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后曾培训中医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前后分别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

屠呦呦研究员获奖原因

疟疾是在发展中国家大肆传播的一种致命恶疾。仅在2013年,就曾出现2亿相关发病案例,导致了584,000例死亡案例。相关病例主要出现在非洲,可以说疟疾是新千年里人类所遭受的一大酷刑。

屠呦呦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523工程的带头人,该项工程由中国政府设立,旨在寻找有效的抗疟药物。她和她的团队对能退烧降温的植物提取物进行了检测,并 确定了其中能够抗击疟原虫的有效成分。在发现该提取物能消除老鼠和猴子血液中的疟原虫后,屠呦呦教授和她的同事们不顾安危在自己身上做实验,确保该药有效 安全。该团队最终成功研制出青蒿素药物,至今该类药物仍然是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抗疟药物,成功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事实上,每年有4亿人份的青蒿素被使 用于抗疟的综合治疗。

哈佛医学院专家评语

哈佛医学院院长杰弗里(Jeffrey S. Flier)表示,“非常感谢这些能将实验成果转化为临床治疗途径的研究人员,我深受启发。他们的贡献使医学研究成为治病救人有效的‘助推器’,而非无用 的‘试验场’。”他还说,“今年我们将此项荣誉授予这三位医学科学家,他们用行动证明了如何通过漫长而辛苦的基础生物学研究工作来改变数百万人的生死。”

阿尔波特基金会颁奖委员会的科技顾问,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免疫学和传染性疾病研究中心主席戴安(Dyann Wirth)表示,“如果讨论科学发现的成功转化,青蒿素可以称得上是一百年来最重要的典型案例之一;这项工作是基础研究转化为药物并成功挽救生命的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