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波士頓台灣人生物科技研討會圓滿舉行(視頻)

【星島日報記者李強波士頓報導】第四屆波士頓台灣人生物科技研討會7月16、17兩日在哈佛大學舉行,來自台灣、美國各地的300多名與會者,共同探討美國和台灣生物科技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台灣大學校長楊泮池博士與OPKO健康副董事長許照惠博士為主旨演講嘉賓。
2016_BTBA_Conf1
上圖:BTBA共同主席陳映嘉(右)、王志傑(李強 攝)。





今年的研討會首次安排了新創觀摩環節,邀請9個初創團隊展示他們的產品。本次研討會由波士頓台灣人生物科技協會(BTBA)主辦,得到台灣政府、台北基金會、台灣同鄉會等機構的贊助。
2016_BTBA_Conf3
楊泮池校長(上圖左一,Jing-Sheng Li 攝)畢業於台大醫學系,隨後攻讀台大臨床醫學博士學位,目前也是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並在2006年獲選為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其研究領域為肺部及重症醫學、肺癌基因體及轉譯醫學研究,及微陣列基因表現科技。他在演講中提到作為台灣生技醫藥國家型研究計劃的總主持人,他希望推動並完善台灣的生技研發環境與體制,並歡迎海外精英回國創業。在出席了16日上午的研討會之後,楊泮池校長應邀前往麻州安多福鎮,出席波士頓台大校友會的野餐聚會活動。
2016_BTBA_Conf2
許照惠博士(上圖,Jing-Sheng Li 攝)是知名華人企業家,畢業於台大藥學系,之後到伊利諾大學藥物攻讀化學博士學位。她在1986年創辦的IVAX製藥,在2006年被大藥廠Teva公司高價收購。自2007年起,許照惠博士出任OPKO健康公司副董事長兼首席科技官(CTO),因兼具藥物化學專業背景及管理長才,使她在OPKO健康的產品發展及行政管理上能夠扮演整合角色。

大波士頓地區是全球生醫新創公司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今年的波士頓台灣人生物科技研討會首次在研討會舉辦生醫新創觀摩賽。共有9個生醫新創團隊展演其創新概念與產品,再由美國、台灣及新加坡等地的專業投資者評點回饋,同時邀請新創團隊與大家分享他們創業過程中的挑戰與經驗。

在學術講座方面,BTBA邀請在美國各地及台灣任職的傑出學者,分享業界和學界現況,並展望未來發展方向。今年新增學界實務技巧講座,介紹學術研究經費系統、科學文章寫作、面試、學術演講,及準備教職申請的技巧,受到學生們的歡迎。

在業界講座方面,組織者邀請了多位台、美生技公司及藥廠等資深業界人士,暢談在生技業界的生涯規劃及產業趨勢,分享醫藥研發產業中各種不同性質的職位,協助與會者探索更多職業發展選項。他們通過切身的經驗,向與會者介紹如何在業界發展和取得成功。

據BTBA共同主席陳映嘉、王志傑介紹,參加今年年會的有一半是學生,四分之一的與會者是來自業界的專業人士。目前在業界工作的陳映嘉表示目前BTBA有數百名成員,每年的年會都有至少300人參加,她特別感謝演講嘉賓自費前來與會,向大家分享研究和職場經驗。王志傑介紹說籌劃這次研討會花了一年的時間,每一個細節都需要落實到位,確實有些辛苦,但看到年會的成功舉行,為生物科技界的科學家、業界人士和學生提供一個交流的平台,感覺非常欣慰


業界人士分享成功經驗

在300多位與會者中,有超過一半是在各個高校就讀的學生,年會組織者特別安排了生物科技界成功人士分享他們在職場打拼的經驗。
2016_BTBA_Conf4
上圖:(左起)裘錦澐、何伯容、林俐伶、李文機、凌美秀分享職場經驗(Jing-Sheng Li 攝)。

新英格蘭玉山科技協會會長凌美秀目前在福泰製藥廠擔任生物統計資深主任,在製藥產業有多年經驗。她畢業於台灣清華大學取得學士學位,後來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取得統計學博士。她表示在工作中要勇於表達自己的創新想法。她開玩笑說「我女兒回家告訴我說同學偷了她的點子。我們亞洲人要從小就培養勇於發表自己意見的習慣,這樣才不會在公司裡被被人竊取你自己的好想法。」

擁有MBA學位的裘錦澐也強調要善於表達,英語很重要。她說多年以前找工作要看報紙,然後打電話同陌生人聯繫,這讓她的內向的性格轉了180度,學會了如何和人交談,如何找到適當的話題,使她得到了很多面試的機會。

何伯容則表示生物科技行業變化很快,競爭激烈。「你要想辦法在公司變化的時候把你留下來。要趙一個好的獵頭,有合適的機會的話可以選擇離開,這樣如果你在公司的職位被別人取代了,你可以到其他公司取代別人的工作。」他還強調要經常想辦法發表論文,跟踪最新的行業動態。

在生物科技行業40多年的李文機博士告誡與會者在職場上永遠不要說上司的壞話。他說找第一個工作沒有選擇,在找第二個工作時的時候,你也要面試你的上級,看他或她能不能成為你的導師。「我和現在的上司一起工作20年了,合作得非常愉快。有一個好的老闆非常重要。」

在談到外國人在職場受到歧視的問題時,李文機博士表示這有時候是源於無法清楚的表達自己,無法與同僚及上司有效溝通讓他們明白你的貢獻及能力所致。若能夠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與工作上的夥伴順暢溝通,不論到任何國家工作,都能完整展現自己的實力就不會有被歧視的感覺了。

據年會的共同主席陳映嘉、王志傑介紹,今年新增的學界實務技巧講座,邀請了學者說明學術研究經費系統、科學文章寫作、面試及學術演講及準備教職申請技巧等,以幫助從事研究的與會者。他們感謝來自業界的嘉賓們,以他們豐富的職場經驗讓與會的青年學生們在將來的職場生涯中可以少走很多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