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副教授、連環創業家盧冠達引關注

【本報記者李強波士頓報導】在波士頓地區的高新科技創業的熱潮中,有不少青年華人是其中的弄潮兒,引起各界的關注,來自台灣的盧冠達(Tim Lu)就是其中的一位傑出代表。才30多歲的他,已先後共同創辦過四家生技公司。最新的Synlogic,成立不滿三年,已獲風投基金7000萬美元的資金。
2016_MIT_Tim_Lu
上圖:擁有兩個博士學位的MIT副教授盧冠達。檔案圖片





像盧冠達這樣的優秀創業家被業內​​人士稱為「連環創業家」,其英文Serial Entrepreneur和「連環殺手」的英文Serial Killer相似。盧冠達現為麻省理工學院(MIT)生物工程與電機系合聘副教授的他,擁有兩個博士學位,曾被《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 Review)評選為35歲以下35位全球創新青年之一。過去獲此殊榮者包括雅虎創辦人楊致遠、Linux操作系統之父托瓦茲(Linus Torvards)等知名人士。

盧冠達在MIT獲得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的本科和碩士學位。此後,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了哈佛大學醫學院,並獲得醫學博士學位,成為一位具有跨學科知識的科學家。2010年,他加入了麻省理工學院擔任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助理教授,2012年又獲得哈佛和麻省理工合辦的醫學工程項目的博士學位。

據報導,盧冠達在攻讀博士期間,發表一篇論文證明可以對噬菌體(bacteriophage,病毒的一種)進行基因改造,用以有效殺死一些具有抗藥性的細菌,引發廣泛興趣,許多人因此建議他創業。

當時開始有人從工程師眼光切入生物學,開拓出合成生物學(synthetic biology)的領域,更讓他著迷。盧冠達解釋,編碼電腦寫程式,這個方式已發展得很完善,一支手機就可以開發出成千上萬個App,「但人體細胞要怎麼編碼?還是一個很大的未知。對我有很大吸引力!」於是盧冠達和很多MIT的教授一樣走上了創業之路,將他們的論文轉換為產品。

MIT科技技轉辦公室(TLO)前主任妮爾森(Lita Nelsen)非常欣賞盧冠達年紀輕輕就已經在生技領域開出四家公司。波士頓台灣人生物科技協會(BTBA)的共同主席陳映嘉指出「這代表有研究成果,所以才開得出公司來。」

盧冠達博士現在時常在台、美間奔走。他的父親是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會長、鈺創科技創辦人盧超群。他從小看著父親創業,設計集成電路。或許是受此影響,高中畢業後進波士頓MIT就讀,一開始選的也是電機系。

在回顧他的求學和創業歷程時,盧冠達博士說「波士頓是一個滿特別的地方。雖然是念電機,卻很容易遇到一些奇奇怪怪、不同想法的人,」他原想進入熱門IT領域,甚至大一就到一家網路公司參與草創過程,卻漸漸發現自己對生物更有興趣,在MIT碩士畢業之後報考哈佛醫學院,一路走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