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哈佛名家讲坛谈创办西湖大学

【本报记者李强波士顿报道】今天(12月10日),西湖大学(筹)的前身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在杭州举行成立大会,这是中国在创办世界一流民办大学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和西湖高等研究院首任院长施一公教授日前做客哈佛大学名家讲坛,向300多位听众介绍了他和其他多位「千人计划」专家发起创办西湖大学的背景。
bos_yigong2





施一公向听众们介绍说他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人,在驻马店长大,至今引以为骄傲。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之后,施一公1995年在美国获得分子生物学博士后,在美国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直到2006年作为「千人计划」学者海归回到清华大学。

2007年,施一公在清华大学的实验室开张了。施一公带领一批研究员和学生进行了前沿性的研究,过去9年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1984到2009年,清华大学在生命科学方面有两篇在世界级学术期刊发表的高端论文,而2009年到现在,有多达50篇。我还为清华引进了100位主任研究员(PI),」施一公自豪地说。

施一公指出,没有好的待遇是吸引不到人才的。「2006年12年18日,和辉瑞签订合约,一年内作出6个结构,可以得到12万美元。当时招人年薪10万人民币封顶。只到2007年7月份实验室才开张,带着学生拼命地赶时间,花四个月的时间,做出来7个高分子结构。」这样,实验室有了很多收入,可以用来引进人才。2008年和拜尔(Bayer)制药公司合作,为清华学生提供5万美元奖学金,提供教授招聘基金25万美元、提供清华教授技术转化基金100万美元。现在助理教授的年薪从2007年的10万人民币,达到目前的50-60万人民币,为引进高端人才创造了条件。

清华大学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发展的大背景。施一公指出现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一年的100个实验室的研究经费达到5亿人民币,而9年前40多个实验室一年的经费只有3000万人民币。

在谈到创建西湖大学时,施一公提到2011年有一位长者鼓励说「你们这一代人为什么不能创办一个民办大学来突破体制的限制。」2015年3月,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张辉和王坚等七位倡议人正式向习近平总书记递交了《关于试点创建新型民办研究型大学》的建议报告。同年4月9日,报告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批示和中央、地方相关领导大力支持,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015年6月,「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与杭州市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明确提出双方将合作筹建一所新型的一流民办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我们这批人被历史推到了前台,中国必须要有世界一流的民办大学,」施一公在演讲中说。

施一公表示,西湖大学是民办公助,不受高考的限制,一开始只招博士生,主要专注于三个学科,理学,工学,生命科学。3到5年之后开始招收本科生,西湖大学届时也将正式成立,校长将由校董事会全球招聘。第一轮主任研究员的招聘已经结束,施一公欢迎波士顿地区有志于科研的学生学者们加入西湖高等研究所,西湖大学的规模将和加州理工大学相当,按斯坦福的模式运营。
bos_yigong1
演讲之后,施一公教授还回答了听众的提问。本次活动的主办方哈佛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给施一公教授颁发了感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