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专访美女考古学家徐心眉

Welcome Home / 家页 Forums 文艺时事杂谈 《联合早报》专访美女考古学家徐心眉

Viewing 1 post (of 1 total)
  • Author
    Posts
  • #31247
    Anonymous
    Inactive

    《联合早报》陈宇昕/报道

    美籍华裔考古学家徐心眉的祖先是赫赫有名的明朝重臣、集大成之学者徐光启,她的母亲则是清朝大学士纪晓岚的后人。而她自己,一个在美国生活的华裔,精通中英文,深谙中西文化,又是纪录片主持人。

    她在探索频道去年完成的纪录片《华人艺术纪》中担当主持人,从四位当代著名的华人艺术家的作品和艺术理念,窥探他们所展现的“华人性”。
    2013_Hsu_Tang
    “华人性”(Chineseness)是近年学界热烈研究探讨的议题。如果说当下是个视觉艺术蓬勃发展的时代,世界各地华人艺术家的作品又展现了怎样的“华人性”?

    对美籍华裔考古学家暨艺术史学徐心眉(42岁)而言,“华人性”到最后总归是一种“人性”,如果谈什么“中国性”、“中华性”,无非让视野变得狭隘,毕竟探索“人性”才是艺术家的初衷。

    徐心眉去年受探索频道邀请担任主场,拍摄完成纪录片《华人艺术纪》(Chineseness)从四位当代著名的华人艺术家:李真、杨识宏、徐冰和张洹的作品和艺术理念,窥探他们所展现的“华人性”。

    他们四人风格各异:李真的雕塑从中国传统元素中延伸当代意义;杨识宏的画作结合水墨笔法与西画色彩和线条,表现出时间及速度的视觉感又兼容东方的神秘气息;徐冰对文字、语言的使用,超越了艺术类别的疆域;张洹前卫的艺术表现与表演,总能震撼人心。

    徐心眉接受本报越洋电话访问时说,中国性、中华性的表述都太民族化了,而无论何人到最后都是人。四位艺术家中,杨识宏是在美国生活的华裔,徐冰与张洹都在中国国内长大,李真则是道道地地的台湾人,但他们同时也都是当代人,当代的华人,虽然在不同地方,但都已经跨越了文化、民族和艺术的分界。

    视觉艺术是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最好体现

    为什么选择视觉艺术家与他们的作品为切入点呢?

    徐心眉说:“在我看来,视觉艺术其实非常矛盾,表面上好像是容易接近的,可是也相当模糊,难以理解,却也是当代中国时代精神(zeitgeist)的最好体现。我只能说,我觉得在中国艺术史上,我们已经走进了视觉艺术的时代。”

    对徐心眉而言,视觉艺术就像音乐艺术,是全世界的通用语言。她以徐冰以汉字为概念创造出来的作品为例子,这些像汉字却又不是汉字的字,每个人看了都会有所反应。而李真创作的水月观音,也绝不是传统的水月观音,是能够带到巴黎去展览的水月观音,一个给全世界的水月观音。

    这些作品表现的,正是艺术家对人性对世界的知觉。

    她觉得,这些作品都是艺术家的乌托邦追求,“可以说他们四位都是梦想者,都像庄周。”

    有人或许会认为四位艺术家的作品过于前卫,但徐心眉认为,所谓的前卫不过是一种相对的形容词,“我是做考古的,可以这么说,从汉朝的眼光来看唐朝,唐朝是很前卫的。”

    她认为,视觉艺术中的七项(颜色、形式、线条、形状、空间、纹理和价值观)与中国古代的五行(金、木、水、火、土)非常相似,人们借以定义宇宙观和人性观。

    从四位艺术家的口中与作品中,徐心眉发现,他们的宇宙观非常单纯,出发点即为“人性”,而不分中国人、台湾人甚或华人。这就有点像道教所说的,人到最后只不过是纯纯朴朴的一个“人”一样。纪录片中,当她询问四位艺术家“你们认为自己是华人艺术家吗?”,四人的反应都是毫不犹豫的:“我是艺术家。”他们是艺术家,不过刚好都是华人而已。

    徐心眉觉得自己更像是个导览员,试图把观众带入博物馆去感受四位艺术家的知觉。

    徐光启的后代

    徐心眉有着显赫的家族身世。去年,她与71岁的著名美籍华裔慈善家唐骝千(Oscar Tang)共结连理,再传佳话。她是一名考古学者,又是纪录片主持人,也是一个在美国生活的华裔,精通中英文,也了解中西文化。

    徐心眉的祖先是赫赫有名的明朝重臣、集大成之学者徐光启,她的母亲则是清朝大学士纪晓岚的后人。

    徐光启官至礼部尚书,他与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合译的《几何原本》对引介西方科学有承前启后的历史意义。纪晓岚则官至协办大学士,在乾隆年间更负责总篡《四库全书》,另著有《阅微草堂笔记》。

    身为历史名人之后,徐心眉并不感到压力。

    她说,两位先人是她从小做人的榜样,她钦佩的不只是他们的才华学识,而是他们廉洁的性格、骨气,以及一生为国为民的大胸怀。

    或许是因为这个特殊的家庭背景,徐心眉的父母从来没有给她压力逼她修读“实用的”或是较有“经济安全性”如医生、律师、金融业之类的专业,反而鼓励她追求自己想做的事。

    带着上海和北京基因的徐心眉出生于台北,在台北接受教育直到14岁才远赴重洋到美国生活。她自小随祖父学习文言文、古筝与古琴,到美国后除了英文,她也学起拉丁文、古希腊罗马历史、英法文学,同时也学唱西洋歌剧。

    知识越丰富 责任越沉重

    大学毕业后,她曾担任美国驻华大使的双文外交助理。几年后她回返研究所修读中国考古与艺术史博士学位,并先后受聘于布朗大学与斯坦福大学。2006年,她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中心的国际顾问。

    “我走上学术研究这条路,不但是自己事业上的追求,更重要的,我从小就觉得这是我当徐光启和纪晓岚后人的责任。我如有能力,应该致力而行。”

    徐心眉自小喜欢历史,第一次看了电影《夺宝奇兵》(Indiana Jones)之后就梦想成为考古学、艺术史学家。她的本科修的是古希腊罗马考古艺术史和英国文学史,到了大三才增加中国考古艺术史这一科,从大学开始就一直潜心于考古工作。

    徐心眉说:“我拿到中国考古博士学位那时,寡言的祖父高兴地说:‘徐家出了位女状元!’我的母亲也加了一句忠言:‘知识越丰富,责任越沉重。做人处事一定得三思而行,必须有大志,有远见,决不能自私自利。学问不是你的私有,你只是一条文化的线。’”

    如此家教渊源,也一直支持着她朝梦想努力。

    此外,学科的多元,加上自身的移民经验,徐心眉对中西文化历史比较一直有着浓厚兴趣,这同时也开启了她做研究看世界的新维度。

    刚到美国时,她完全不会说英语,她自嘲自己当时像电影里以泰山猴人的方式向其他同学自我介绍,只能用手语沟通,对她这个从小参加朗诵、演讲比赛,爱说话的孩子来说是莫大的震撼和改变,却也让她学会谦卑。

    不仅当主持人 还要当评论者

    文化与文化之间难免有误解,徐心眉乐于充当中西文化之间的桥梁,她说:“我是一个华裔,是美国人,也是中国人,但是到最后我只是一个人。当我觉得有别人对中国文化有误解时,我会希望我能给他们解释清楚。而我每次回国时,当我觉得中国人对外国社会有误解的地方,我也希望能和大家讨论这个问题。”

    在主持《华人艺术纪》之前,她在2009年第一次与探索频道合作,参与录制《历史建筑奇观》(Man Made Marvels),讲解西安古城和乐山大佛的掌故。之后应历史频道邀请,担任纪录片《人类:我们的故事》(Mankind: The Story of Us)的评论学者。

    “我自己从没想过客串拍电视,而且一开始我的家人并不是很支持我当主持人。”

    为此,徐心眉尽可能让自己不仅仅是“主持人”而是“评论学者”。

    在接触录制工作后,她发现大众传媒力量其实与教书没有太大不同,她可以通过电视节目把大量中国文化历史以学者的身份和观点,用英语讲授给全球观众,当中只不过是介质不同了,但学生更多。

    接下来,她将完成历史频道的系列纪录片《中国古代之谜》(Mysteries of China)。分成5集的纪录片,每一集的主题都由徐心眉亲手挑选,目前已拍摄了3集,内容包括四川金沙以及三星堆古迹。

    出入历史古迹,她说,朋友都开玩笑说她就好像是好莱坞电影《古墓奇兵》(Tomb Raider)里的女主角Lara Croft。

    协助丈夫搞慈善

    去年在美国与徐心眉结婚的唐骝千是金融家、收藏家。他是纺织业巨商唐星海之子,出生于上海,但很早就到美国生活。1990年唐骝千与著名建筑家贝聿铭、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等人发起成立美籍华人精英组织百人会。他也热心慈善,曾一次过捐赠母校菲利普斯学院(Phillips Academy)2500万美元,创下该校接收善款的历史纪录。

    婚后生活幸福,徐心眉也把更多时间放在丈夫的慈善事业上。

    此外,她目前也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Museum of Archaeology and Anthropology)的特别委员会成员,为她母校的考古学系尽一份力。该馆藏有大量古埃及与中东文物,也收藏了中国唐朝“昭陵六骏”的两骏和清代世上第二大的天然水晶球。

    “华人艺术纪”探索频道3月30日、4月6日、13日、20日晚上9时30分播出。

Viewing 1 post (of 1 total)
  •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reply to this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