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鼎山是旅美著名作家,书评家,世纪老人。曾任纽约市立大学资料参考部主任,资深研究教授。自1940年代起开始写作,在上海《申报》等著名报刊任记者,并着有短篇小说多部。 1947年赴美深造,并在美国各大报刊文化副刊上发表英文作品。 1980年起,在大陆先后出版《天下真小》、《书·事·人》、《董鼎山文集》等16部著作。曾任纽约华人文艺协会副会长、美中友协会员、国际笔会会员,2000年荣获纽约国际艺术中心颁发的“文艺创作终身成就奖”。】
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上海家人辗转来美的信,吿诉我国家粮食匮乏,民众饿肚的苦况,他们甚至营养不良,特别是我尚在世的父母。于是我委托瑞典亲友们帮我邮寄食物与药品,因那时瑞典尚保持与中共政府的外交关系。我还记得1957年反右运动在我心中引起的忧虑与悲痛,特别是得知弟弟乐山与一些戏剧文化界的朋友们,也被卷入到令人绝望的漩涡之中(有的甚至跳楼、跳海自杀),弟弟被迫下乡劳改20年。
不久我又听到大跃进运动导致全国饥荒的消息,但是居住在纽约,街道满是超级市场的我,绝没有体会到祖国全面饥荒的严重程度。直到新华社前记者杨继绳所著《墓碑》于2008年在香港出版(国内当然禁止),才听说到大跃进运动引起的饥荒在农村已到了食人肉的地步。但我没有机会读到原著,现在英译本的出世,反倒给了我方便,单是读了美国两个重要刊物(《纽约书评》双周刊与《纽约时报书评》周刊)的书评,已令我心惊肉跳地想读到原作,书评上的描写已足可令人心悸。
英译本乃是由FARRAR,STRAUS & GIROUX书局出版,全书长达629页。两位合译者是STACY MOSHER与郭建(GUO JIAN,译音),前者恰好与我相识,是一位深通中英文的编辑,后者是一位美国的大学教授。书评者特别指出英译的精准。
《墓碑》(TOMBSTONE)副题是《中国大饥荒,1958-1962》,我想一般国人多已知晓,在1958年至1962年4年内,全国有3600万人活活饿死,整个死亡人数比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亡的人数还多。当时中国政府自称是“三年自然灾害”所致,据说目前尚有人不信如此大规模灾难的发生。
《纽约时报》书评者指出,1962年夏,当时国家主席刘少奇曾向毛泽东警告:“历史将会纪录你我造成这么多人的饥荒,也永不会忘记人食人的现象。”他曾前往毛刘故乡湖南省视察,省内有100万人饿毙,有的甚至饿到抢食同志们的遗体。关于大饥荒情况,以前也曾有一本《毛的大饥荒》(MAO’S GREAT FAMINE)出版,作者是FRANK DIROTTER,甚获好评。但是杨继绳的叙述更详尽。他出生于1940年,是共产党员,新华社资深记者。这样的背景当然使他的报道更具可信度。《墓碑》早被译成日文、德文、法文,现在英译本的出版,更令世界知晓饥荒实况。
作者称,“也许有人要问,政府既然早已放弃毛的极左经济政策,从那时起,就粮食有余,为什么政府还不许人讲述这段故事呢?”我也有同样的疑问。
作为一名虔诚的共产党员,作者的那位曾抚养他成人的叔父竟在1959年饿死,令他特别痛心,但他仍以为那是中国要走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途径。在当新华社记者的青年时期,他对党的政策深具信心,成熟后他才慢慢觉醒,最后终于当了大陆《炎黄春秋》(一本老党员发表真实感情的刊物)副总编。
杨继绳在纪念英译本出版的后记中称:望《墓碑》可使人民治好“被当权者所造成的历史遗忘症”。
我们都知道刘少奇向毛谏言后的命运。我所愤愤不平的还有我青年时代敬重的彭德怀的遭遇,当了国防部长的他,写信给毛坦诚讲出大跃进运动引起的问题,反而被打入冷宫。
有人以为家丑不可外扬,可像大饥荒这样的历史,怎能不向世界敲起警钟?我望《墓碑》英译本畅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