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亭”餐厅 波士顿的传说

Welcome Home / 家页 Forums 服务推介 “风味亭”餐厅 波士顿的传说

Viewing 1 post (of 1 total)
  • Author
    Posts
  • #20074
    Anonymous
    Inactive

    绿小儿,写在2012七夕前夕

    曾经对于中餐厅甚为恨其不争。中餐烹调的档次和讲究比西餐不知要进化的高几个几何级别,更不要说和啥也不用做的日本寿司比(我窃以为愿意花大价钱吃日韩菜的不是脑子被驴踢了,就是犯贱),照说价钱比他们高几个几何级也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却总要以价廉来竞争,最让人不能忍受的是就餐环境差。好多拥有绝版大厨的中餐厅只好被我称为“苍蝇小馆”。对于我来说,外出就餐既然要忍受别人做的并不一定如我的厨艺,唯一的动力就是感受就餐的舒心气氛了。也许这个就是为什么西餐只重情调不重菜品的原因吧。所以这家中餐厅是暗合我心意的,既可品位中餐的博大精深,又可细酌中华文化的幽兰之品。它的存在着实是让我惊讶的,让我这个读了几十年的读书人对“文化”二字却有了新的认识。

    “风味亭” (我窃冠名为“兰亭”)。据说是由京城一位文化圈人士所开。 位于哈佛北隅,公共交通并不方便到达。 “漫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可能不作凉风计,护得幽香到晚清。”与大多中餐厅开在熙熙攘攘的哈佛南街相比,可以体会到“文化人”闹中取静的那点洁身自好。

    不大不小的一家店。之所以说它不大不小。是因为除了周末晚上就餐高峰期,大多时候是客人大半,恰到好处。看不到有些中餐厅包括某些西餐馆的狭小局促。在这里却总让人感觉舒适悠闲。可用“多一分则燕肥,少一分则环瘦”来形容。

    有些调调却并不浓到象某些西餐馆装逼程度的垂式灯罩和小巧雅致的相框把气氛淡淡勾勒出来。中国的流行音乐经过抽象处理后比较文艺的缓缓的泻在每个角落。只要坐在那里我的视觉和听觉就已经能够被满足了,全身心放松下来。

    让我真正受到感触的是第一个动人细节是去年的一次,友人提醒我说,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个不小的店多年来只有一个侍者(今年已经物是人非换了老板,多了四五个侍者)?

    是啊。即使比这家店小两倍的意大利餐厅都会用2到3个。友人继续说,因为侍者的工资不是老板付,全从顾客小费来。如果只有一个侍者,那所有的消费都是她的。于是我开始细细打量这个小女子,为何让文化人老板如此情有独钟。结果却是让我唏嘘不已。

    没有西餐馆女侍的火辣,没有其他中餐厅豆腐西施们的妖娆,却是如此清汤挂面的一个爽快女孩。“文化人”! 我在心里不得不钦佩不已,果然品位卓然,欣赏的是这种深山幽谷中白露的清新与花草的芬芳。 如果非要说小女孩有什么与众不同,大概就是那种朴质与亲切。她和你说话如同想熟多年的老友,没有丝毫的距离和矫揉造作(即使时过境迁现在她已经做了老板却依然不改这个气质)。没有淑女的装腔作势,没有熟女的趋炎附势,没有乡女的自惭形秽,没有。。。 没有的很多,有的只是清澈的水般的让人舒服。

    兰之韵,清幽可人,丽而不艳,雅而不媚,香而不俗,气度不凡。因而,古人将幽兰喻为人之交往。古人曰: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檀气熏溢,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是为兰交。

    也因为了文化人的这种“情有独钟”的安排,让我坐在这家店的时候有了一分深层次的感动。如果没有文化的牵拌,我们的社会也许就是一个大机器,我们做的工作可以被许多其他人替换,我们扮演的各种角色都有好多竞争者。爱人丢了,不需要找回来,继续向前走,按照概率来说还可以碰到好多爱我的和我爱的,所以没有什么“唯一”一说,按照“运动是永远的,静止是相对的”原理来说没有什么“永远”,那些都是骗人骗己
    的。可是真的是如此么?新生代导演娄骅的所有电影似乎都在反驳这个科学的悖论,难道说我们的爱真的没有什么了不起,丢了可以在别处找到么?难道人不过只是机器上的螺丝钉而已,每个人没有什么不可替代的价值么?也许他是在探讨这个话题的过程中实现他人文领域的职责。这就是“文化”与科学的不同,赋予人的不同。你也可以说是唯心的。是的,我们的爱是唯一的。这样告诉我们自己后,我们赋予了自己的爱以价值,赋予了我们的生活以可以感动和流泪的色彩。“情”因为有“所钟”而浓。

    更让我惊讶的是另一个从更深层次打动我的细节。毫不讳言,这个店的有些菜不好吃。(尤其是作为湖南菜招牌的红烧肉和北京菜招牌的北京炸酱面,真是应验了我自己的一个理论:大多店招牌菜是最难吃的菜。Hehe,不知道老板们是怎么想的) 有一次一个人来吃,点的菜很不合胃口,要皱着眉头下咽实在太委屈,再点个别的又太奢侈,看到我的为难,她走过来,爽快的说不好吃就换。于是我吃上了称心的。当然心里会有愧疚以至于走的时候再多点一道菜带走。不过可以想见这个女孩在这里的自主权,无怪乎她会有那种自如的气质。也让我想到了为什么人说《红楼梦》里贾家的丫鬟每一个拿出去也比得下一般富贵人家的小姐,那都是贾家的“文化”与“自由”熏陶出来的,“自由”似乎只有在有“文化” 的地方才有。对比之下,如果是别家餐厅主人不用说看到一个人来吃大多会皱眉,更不用说给你换菜了。这个换菜我在之后发生过多次,她从来没有让我感觉我很麻烦(当然到头来每次我最后点的菜都要比初衷要多,花的钱也比一般情况下要多)。。这个经营理念在西餐厅也是罕见的。直接导致的是我尝遍了几乎所有的菜(尤爱清蒸鱼,孜然羊,和小炒牛),即使有可以去别家餐厅的选择也会选到这里,虽然相对来说这家的菜价还是有些偏贵。

    曾和友人谈起这家餐厅可以换菜这个惊人举措,友人说这也就是因为在哈佛旁边,来吃的都是高层次,不然来的都一个接一个换菜,估计也开不下去。客观的分析。我却宁愿从另一个视角来诠释。“文化人”开这家餐厅,并不是象其他商人以“利”字打头,能省的尽量省,不然就不会有这么舒适宽敞的就餐环境。客人吃的不开心就换菜,只有客人喜欢了才会有长客,才会对这里产生感情。不是为了赚那个一次的小钱,客人再也不会来。道理谁都会讲,但是真正能够做到不因小失大却不是大多数人能够的。这也让我对这个骨子里的“文化人”钦佩不已。只要是与人打交道,最重要的还是一个“感情”。他可谓掌握了内中真髓的高段。

    古人爱将幽兰喻人品,他们认为,兰花若君子,君子待人,以情相融,以义相交。人们可以为功名利禄、蝇头小利而喋喋不休。然幽兰则不然,它不以物变而变,“生于空谷,不以无人而不芳”,体现了兰之性、兰之品。古人以兰喻德,以兰养性,以兰明志,令人们在这个纷扰的世界中,觅得了一块清静的绿洲。“风味亭”给我的就是这么一块绿洲。即使有一天我离开了波士顿,它也将作为哈佛北谷幽兰永驻心田。“兰生山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Viewing 1 post (of 1 total)
  •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reply to this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