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招生 说申请 麻省理工学院招生办主任专访

李强,波士顿双语网

2011年是麻省理工学院(MIT)建校150周年,MIT从2011年1月开始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回顾150年来MIT的辉煌历史,并开放校园,让公众和媒体参观和访问。本月初,MIT招生办主任(Dean of Admissions)希密尔(Stu Schmill)先生(下图)在办公室接受了本网站记者的专访,就MIT招生流程、他个人在MIT学习和工作的体验以及MIT历史进行了访谈。
OLYMPUS DIGITAL CAMERA



说起希密尔出任MIT招生办主任,那可谓是临危授任。2007年4月,原主任琼斯(Marilee Jones)被迫辞职,希密尔出任代理主任。琼斯被迫辞职的原因是她在1979年申请MIT招生办工作的履历上,列举了三家纽约上州大学的学位,后经查证 纯属谎言。在MIT工作的28年里,琼斯一直没有勇气改正她的履历。这件丑闻曾经在美国敎育界引起轰动,登上《纽约时报》头版新闻。2008年3月,希密 尔被正式任命为招生办主任,他出色地完成了2007-2008年度招生任务,是他被甄选委员会选中的原因之一。

访谈开始,希密尔感谢很多中国MIT校友抽时间为招生办面试当地的申请者。接下来,他面对记者的提问,解开了MIT招生运作不为人知的一面。

记者:MIT到底要录取怎样的高中生呢?
希密尔:MIT 寻求的是在数学、科学和工程方面有天分和成就的学生,他们应该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并在其中展示出创造力。MIT对有广泛兴趣爱好的学生感兴趣,但是来自 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可能课余时间要打工,也不必为缺乏课外活动担心。重要的是在申请过程中诚实,如实塡写自己做过什么,热爱做什么,这些都会在老师的推荐信 和校友面试中反映出来。

记者:请介绍一下招生办审核申请表的流程。
希密尔:每 一份申请表都会被两位招生办工作人员和一位MIT敎授仔细阅读,每位审阅者会给一份申请表打两个分数。客观分数基于学生在校成绩和标准化考试分数,主观分 数则取决于审阅者对申请表以及论文的整体印象,评估申请者是否能适应在MIT的学习。录取委员会根据审阅者的评分以及校友面试报吿,作出最后决定。所以, 被录取的不一定是成绩最好,而是最适合MIT和有潜力的学生,能够带给MIT他们自己的创造力。

记者:申请者有什么可以引起招生办额外注意的方法吗?
希密尔:有学生在申请表中附带他们制作的机器人和科学实验的照片和录像。所有的申请者(包括中国的)都有与MIT校友面试的机会,校友会在面试后写出报吿。

记者:申请者通常会犯哪些错误?
希密尔:在塡写申请表和写论文时依靠别人的帮助,如果申请表塡写得前后不一致、文笔不连贯,会引起审阅者的注意。另外,学生家长在子女申请过程中不要过分参与。现在我回答的来自家长的问题多过来自学生的问题。还有,MIT不应该是你唯一申请的学校。

记者:你对国际申请者有些什么建议?
希密尔:2010-2011 年度MIT本科生录取率首次下降到10%以下,对于国际学生来说,本科录取率低于4%。MIT的吸引力之一,是能够和来自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一同学习。但是MIT每年能录取的国际学生是有限额的。我们感兴趣的是那些不怕失败、敢于尝试和挑战自我,从失败中学到知识的人。很遗憾的是,有些高中生不愿意选修高 难度课程,生怕影响自己的平均成绩。

记者:作为MIT毕业生,你自己的大学生活怎样?
希密尔:我 是纽约人,毕业于皇后区本杰明·卡多佐高中(Benjamin N.Cardozo),高中成绩不错。入学MIT之后感觉到很大挑战,专业设计课程和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很高。紧张的学习之余,每天到查尔斯河划艇和宿舍 同学交友是我解压的方法。MIT并不适合所有的人,有压力和挑战。学校会在各个方面给学生提供支持,比如,提供学生平级(peer-to-peer)顾问 服务。对每一个学生,我们都投入MIT很多资源。MIT本科生的毕业率在92%到94%之间。

记者:对于新生选择专业,你有什么忠吿?
希密尔:有大概一半的学生入学MIT后会改变初衷,选择和申请时不一样的专业。选择怎样的专业并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要选择你喜欢的专业,珍惜在MIT学习的过 程,很多学生毕业后会从事和专业无关的工作,比如说我自己。市场对各个专业的需求会不断变化,敎材也会变化,MIT也会创立一些新的多学科专业,比如说计 算生物学(Computational Biology)。

记者:对亚裔学生印象如何?
希密尔:这个问题很难概括回答,他们来自不同的经济和家庭背景。MIT亚裔学生比例超过25%,如果加上来自亚洲的留学生,比例接近三分之一。总的来说,MIT学生喜欢文化的多元性,背景不同的学生之间能够很好地交流思想。

记者:同在剑桥市,MIT和哈佛大学之间存在竞争吗?
希密尔:如果说两者是竞争对手,那只是看到表像。实际上两校之间更多的是合作。MIT的学生可以到哈佛大学修课。最近MIT和哈佛大学联合创立了布罗德硏究院,致力于基因和生命科学硏究。

记者:MIT正在庆祝建校150周年,你如何看待它的历史变迁?
希密尔:150 年前,当MIT的章程签订后,一个结合理论和实践的新敎育模式也随之诞生。这个新的敎育模式强调动手能力,从实践中学习知识。“创造性”和“智慧”是 MIT150周年校庆的两个主题。有77位MIT毕业生和在MIT工作的科硏人员获得过诺贝尔奖,其中包括目前还在MIT物理系执敎的丁肇中敎授。我在 MIT学习和工作的20多年里,见证了互联网所带来的信息革命,以及少数族裔和女性学生比例的增加。

记者:最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女生占MIT的比例有多少?她们在校表现如何?
希密尔:MIT 本科生中女生的比例为45%左右,这在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里是很高的比例,鼓励女生步入科学和科技行业确实很重要。一个勇于申请MIT的女高中生往往比条 件和背景相同的男生更优秀,因为她们要克服更多的障碍。MIT比较平衡的男女生比例,也是MIT受到女高中生靑睐的原因之一。她们一旦入学MIT后,成绩 和男生没有区别。

访谈结束后,记者代表波士顿华人双语网读者感谢希密尔先生。希密尔主任希望本次访谈能够让读者增进对MIT的了解,并欣然在办公室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