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水墨 田文浩走进梦想

李强,于2011年8月

人们往往对画家独特的眼光充满了好奇。“我观察一棵树时,往往只看到树枝,而看不到树叶”,田文浩独特的视角和笔触,使她的作品在传承中国国画千年体统的同时,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



8月30日,在剑桥市多元文化艺术中心(Multicultural Arts Center),记者参观了主题为“走向水墨”的画展。刚刚度假归来的田文浩,向记者介绍了她这次展出的近20幅作品。

主墙上一幅长达26英尺的作品,是为这个长方形的展厅特别创作的,其灵感来自于她家中花园里的石板路。一块块形状各异的石板在4层宣纸上被墨笔写意地勾画 出来。凝望着这幅由6幅画连接起来的长路,田文浩对记者讲述起她不平凡的艺术之路,和她运用自如的中国书画水墨、颜料和技法。

毕业于台湾东海 大学的田文浩于1988年到哥伦比亚大学硏读生物医学,1992年获得公共卫生硕士学位。田文浩提到,她很小就被定型为学科学,后来自己发现对艺术和人文 科学情有独钟。在纽约学习和工作期间,她同时在艺术家云集的格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学习陶瓷、雕塑等立体艺术。

1996年加入哈佛大学国际关系中心(Weatherhead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Affairs)之后,田文浩去了费正清中国硏究中心(Fairbank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工作。她成为亚洲项目主管,接待来客、访问学者,以及策划国际硏讨会。她回顾说:“我在哈佛大学工作十多年来,个人的贡献是将视觉表现加 入到我们硏究的大环境当中。”

在哈佛大学工作期间,田文浩在剑桥这个充满传奇的城市重新开始了她对艺术的追求。常年与波士顿大学的白谦愼敎授 学习书法,硏讨艺术,向沃森(Waltham)市的马清雄先生学国画。谈到她喜爱的国画家时,田文浩提到八大山人以及当代的刘国松、魏立刚等画家。在艺术 风格上,田文浩表示她受当代的混合媒体艺术家影响颇深。特别欣赏西方艺术家Paul Klee、Arthur Dove和Joan Mitchell。

田文浩吿诉记者,她的每一幅作品后面都有故事。她希望用国画的传统技法来表达东西方能共同欣赏的视觉美感。

“我对石头和树干比较感兴趣,不太注意漂浮的树叶和花朶,看见的是枝干。也许我寻找的是自然生命的精髓。”田文浩指着一幅两棵树干的画说。

每个学国画的人都要画的石头。
田文浩每年要写“学”字。今年写出来的“学”字比较欢快
你能找出几只鸟?
两棵树

今天的田文浩已经离开哈佛大学,成为一名职业艺术家,在剑桥有自己的工作室(网址:wenhaotien.com)。“走向水墨”田文浩个人画展将在剑桥市多元文化艺术中心(地址:41 2nd Street,Cambridge) 展出到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