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人聚哈佛 論中西 — 中國訪問學人論壇側記

【僑報周末特約記者李強波士頓圖文報道】5月17日,哈佛中國文化工作坊、中國訪問學人論壇將在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聚會廳舉行爲期一天的2012年第2次會議。十多位來自中國的訪問學者分四個專場探討文學敎育、文學史、戲劇、文藝評論、宗敎思想等一系列主題展開演講和討論,展示了他們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嚴謹的硏究風範。

部分演講嘉賓在論壇結束後合影。




第一個專場由天津師範大學文學院的郝嵐主持。清華大學外語學院的陳永國、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的謝江南和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的徐改平先後做了主題爲“經典閲讀與文學敎育”、“哈樂德·品特和他的荒誕劇”以及“魯迅與梅蘭芳”的報吿。陳永國敎授在演講中提到,他從一位電子書商那里知道當代中國的年輕讀者,包括高中生、大學生和剛剛大學畢業參加工作的一兩代人,有相當一部分或者説絶大部分都讀“手機文學”,而引起了他對年輕人不再願意閲讀經典名著的擔憂。他羅列了引導年輕人閲讀經典所要解決的問題。

“回歸經典的當下敎育意義,也就是從培養人的角度回答爲什么重讀經典的問題,必須從思想史、文化史以及文學自身歷史的角度重新定義經典以及經典閲讀的方法,也 就是從經典的語境和時代要求來回答讀什么和如何讀的問題。同時還必須擺正經典閲讀與批評思想和文學理論的有機關聯,也就是從經典的批評和硏究入手解決經典重讀中理論的作用問題。”

第二個專場從上午11:00到中午12:20,由清華大學外語學院的陳永國主持。3位報吿人分別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所的鍾志清、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張媛和郝嵐,他們先後做了主題爲“希伯來語《聖經》及其在現代世界中的再闡釋”;“美國象徵的修辭作者:在新英格蘭文藝復興經典作品中的經典闡釋”以及“文學經典的當代境遇”的報吿。

下午的最後一個專場由黃慧珍主持。楊宿珍將首先以“從聲韻論韓愈碑誌的活水源頭——東漢碑銘”爲題做報吿。接下來,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硏究所王筱蕓主講了“蒙元兩都巡幸詩人群體與多元大一統價値重構”;華東師範大學古籍所方笑一的主講“南宋永嘉學派文學觀念綜論”;西北大學外國語學院楊柳主講“驪山女神的歷史流變與身份確認”。




方笑一敎授在演講中列舉了經書對宋永嘉學派文學觀念的影響,具體分析了歐陽子、陳傅良、葉適等名家的論述。他指出,葉適承認文章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値,認爲文章 與經學分屬於兩個傳統,經學並不比文章高明多少,文章可能浮華,經學也照樣可以陷入“俚箋臆解”的境地,與文章相比,並不具有學術上的某種特殊“豁免權”。

當天的最後一個報吿由浙江大學古籍硏究所馮國棟所做,題爲 “書寫,儀式與述行——涉佛文體淺論”。

本次論壇的組織者之一哈佛中國文化工作坊的張鳳女士對學者們精彩的演講表示感謝,並提到她將于6月份赴中國大陸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