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报)
——记武汉市硚口区崇仁路小学校长张彦平
程 墨 王小占
张彦平,武汉市崇仁路小学校长,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理事,武汉市优秀校长。
学校合唱队与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同台演出
课题研究——建设崇研尚创的教师主体性文化
立德树人——党员教师“三万”活动实践行
上学即上岗——我是图书管理员
“作为一所省级示范小学,贵校的办学特色是什么?”
“‘不为特色而特色’便是崇仁路小学最大的特色。”走访中,现任崇仁路小学掌门人的张彦平校长微笑着告诉笔者。
走进深居武汉市硚口区一隅的崇仁路小学,看着孩子们课间嬉闹时仍不忘捡起地上的纸片;老师们匆忙进出教室,脸庞却洋溢着幸福的笑意;不论是教师、员工还是孩子们,碰到学校管理者并非敬而远之,而是自然地问好,聊天式交流。原来,他们在崇仁路小学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崇仁伙伴”……对于教育,最平常的生活场景或许就是最好的表达,胜过千言万语。
近年来,张彦平校长在传承学校办学理念的前提下,积极培育“立德树人、主体创造”的核心价值观,其办学实践极具“思”、“创”个性的同时,又倾尽心血做好“人”与“爱”的文章,不断厚实了教育质量,带领学校迈上了品牌发展的快车道,让崇仁路小学拥有了基业常青、持续发展的后劲。
在时代呼唤教育均衡、优质、多样化发展的今天,各地校长都在积极探求自主办学、走向成功的路径。崇仁路小学秉承“好习惯是学生第一成绩、好师德是教师第一财富、好文化是学校第一追求”的教育理想,致力于让爱与成长伴随每一个崇仁伙伴,走出了一条个性化实施素质教育的道路。
好习惯是学生的第一成绩
“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其论著中,涉及“习惯”的表述多达百余处。
叶老的教育智慧在崇仁路小学可谓得到细致、有效的呈现。用他们自己的话语,就是“好习惯是学生的第一成绩”。
一句很“草根”的名言展现出崇仁路小学以生为本的育人目标和教育情怀。张彦平说,当今时代,办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学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不同的人可能观点不一。但崇仁路小学以小学生的学段定位和成长价值为追求,进行人才规格设计,确立了“爱学、会玩、好习惯”的育人目标,旨在突出学习热情的保护和兴趣的焕发,重视动手实践和玩中的学习锻炼,并在教育的全程树立与贯通“好习惯是学生第一成绩”的育人理念。
在走访中笔者深切感受到,崇仁路小学的习惯养成教育不是写在文件、挂在嘴边的空话大话,而是“刻”在各项教学实践活动中的教育品格。
“他人讲,不打断,边听边想好习惯;普通话,坚持说,文明语,自觉用……”、“你真棒!你进步了!要加油哦!”打开《新生入学手册》,“听、说、读、写、看、坐、立、走、吃、睡、做、备”十二字行为规范条文及教师、家长的评语赫然在目。为真正让“好习惯”的种子在孩子心底生根发芽,学校采取四级分层培训的方式予以落实。即:生活教师的新生生活习惯教育培训,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的“十二字行为规范”的培训,家长迈好“九年义务教育第一步”的专题培训,新生入学适应性培训等。此外,手册中还分门别类地从“学习、生活、交往、安全”四个方面进行习惯界定,并对低、中、高三个年段学生的成“人”习惯进行开发,以此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
入学时有习惯养成手册,那么毕业时有什么呢?在崇仁路小学,笔者首次听说小学生毕业也可拿“双证”:学历毕业证+好习惯毕业证。小学六年,由班主任老师、科任老师、生活老师、家长和学生自己组成的“习惯观察团”,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常态化观测、提醒及矫正,引导学生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毕业前夕,学校通过同学、家长评议,老师审核等给予综合评定,肯定学生在某一方面或多个习惯上的“出色之处”,由校长签署《好习惯毕业证书》,在毕业典礼上逐一发放。毕业的学生都珍藏着小学授予的“好习惯”,视为珍宝。
“学校的一切教育工作和各项德育活动,归根结底都要落脚到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上,这应是全部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张彦平说,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面向学生、家长和教师大胆提出了“好习惯是学生第一成绩”观点。
为避免孩子们在习惯培养中的“三分钟热度”现象,让好习惯的养成效果掷地有声,“学校从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十一五”课题中,该校创造性地把“成‘人’习惯养成”作为教师主体性发展和教育行为创新的重要内容,积极进行完善的目标定位和制度设计,并“大手笔”地进行校本教材和课程的开发,让好习惯走进教材、走进了课堂。
学生发展是在点点滴滴的行为和活动中实现,因此该校的好习惯养成教育的亮点,更多是在“小处着手”中绽放光彩的。对学生成人成才最为关切的张彦平,针对当下孩子沦为教育业绩中的“附产品”或“工具”等痛点问题,学校主动开放“教育期待”,在向师生、家长等进行问卷、访谈后,集中梳理提炼出“5565”学生成长愿景,旨在回归学生立场,为其迈向成功、幸福、精彩的人生引航铺路。
这套通过多方拟定“出炉”的“5565”学生成长愿景具体阐发为:幸福人生的“五阶梯”,即:成绩(优良的学业成绩)→成才(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成人(有良好的品德行为)→成就(工作上的出色)→成功(人生的幸福)。成长关键的“五能力”,即:把控自我、他人与事情的“领导力”;善于转化与行动的“执行力”;终身求知进步的“学习力”;为人处事的“自信力”;敢于突破、改变世界的“创造力”。
“‘五阶梯’既体现了家校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基本愿望,也是教育者对孩子们幸福人生的美好憧憬与设计;而‘五能力’则是基于愿景而提炼的学生综合素质所具备的能力要素,更是其学习、实践、创新能力的校本化、具体化与个性化呈现。”该校校长助理余国卿说,“两个五”就似我们的双手,相辅相成,使学校育人更具合力、更有方向和信心。
是去学轮滑还是去培优而“不输在起跑线上”?这成了正读一年级刘书恒同学家长的烦恼,“不过学校替我解决了,学校布置的作业便是学会轮滑,每个周末我们带着孩子一起玩轮滑,全家都很开心。”
原来,该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各班开展涵盖衣食住行等六个方面的生存能力训练活动:一年级学生“滑轮滑板滑起来”,二年级学生“游泳游起来”,三年级学生“自行车骑起来”,四年级学生“锅碗瓢盆动起来”,五年级学生“美在家乡走武汉”,六年级学生“爱我中华九州行”,一个年级一主题,就在生活中锻炼了学生生活与自理能力。同时,小学六年间,该校还用心地做好“诚信利他、阅读思考、运动审美、计划执行、沟通合作”等“五项价值习惯的修炼”,让每一个孩子从合格走向优秀、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习惯基础。
对此,张彦平认为,当下我们处于“没有分数成绩过不好今天,只有分数成绩过不了明天”的发展时期。目前社会过于看重学生分数成绩,应试痕迹严重,但学生缺乏一些基本的习惯和生存能力,对于其成人成才极为不利。“相对于分数,我们更看重学生是否会基本的运动、使用交通工具,是否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旅行及处理信息等生存技能。”因此,学校通过“五项习惯”与“六项生存技能”的训练等,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日积月累”并“日臻强大”起来。这样,孩子们有了小学6年打下的坚实基础,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就有了“底气”和持续发展的后劲。
“5565”的每一个数字都直指学生发展,让家庭和学校的愿望、观念融通起来,并细致入微地将“愿景”实实在在地付诸教育实践活动,真正让教育回归学生立场,赢得了各方的理解、支持和好评。每年,学校利用运动会、元旦好习惯节等提供展示平台,并评选创造之星、习惯之星、文学之星、数学之星、科技之星和动手之星等“校园小名星”,鼓励每一个学生养成习惯,各美其美。全校学生都有机会因好习惯或不同的“技能特长”获得奖励,从而体验到被肯定与被赞扬的喜悦。
“您作为小学校长,思考的却是学生的终身成长与幸福,确实让人敬佩。”笔者非常感慨。
“是的,学生的成长就好比‘跑步’:作为学校教育,我们的小学、中学和高等教育学校在学生的成长历程中,是个‘接力’的过程,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对于学生,生命的全程绝不是‘直跑道’,而更像是‘马拉松’,一开始需要慢一点,需要积蓄能量,慢慢的就逐渐有了‘加速度’。若是一上场就冲刺,结果可想而知。因此,小学六年的学习和生活,我们期待每一个童真童趣的小精灵在校园里能感受到爱的滋味和力量,让活泼烂漫的生命能在这方绿色的沃土上自由成长。”张校长深情地说。
好师德是教师的第一财富
“心怡,做穿刺了!”护士说道。五年级的心怡同学不幸患上了白血病,身体十分虚弱。
病床边,班主任王晓红老师每天放学后就守在那里。只见护士拿出了一根又粗又长的针,对准她的脊椎骨稳稳地扎了进去。孩子疼得抽动起来!
“心怡,别怕,老师和你在一起,坚持住!”王老师紧紧握住她的小手,心怡不喊了,也不叫了,不知道是汗水还是泪水,一并从她的脸上流了下来。
白天,王老师在学校上课,晚上她就带上几位同学来到医院,陪心怡说说话,鼓励心怡勇敢地和病魔做斗争。心怡的病情得到了控制,总算可以在家休养了。王老师知道她从小就有个当作家的梦想,便张罗着为她争取到了一张“楚才”作文参赛证。比赛那天,阳光下,伙伴们又看到了她那羞涩的笑容,宛如天边最美的彩虹。一个生命就是一个世界啊!哪怕是最脆弱的生命,老师们也要用自己的爱让孩子的世界绽放出绚丽的色彩!
良好的师德让校园的每个角落充满爱与阳光。张彦平说,一个好老师有很多好的素养,而好师德是教师的第一财富。学校里像王晓红这样师德高尚,以诚挚之心爱孩子的教师有很多。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理念:成长大于成绩;让每一个学生获得爱与成长。
作为一所秉承“以德立校、全面育人”办学思想成长起来的学校,教师内心“爱”的火焰离不开学校尚“德”氛围的营造和构建。
“‘德’字可谓是崇仁路小学的灵魂之所在。”该校德育主任陶璐说,让每一位教师走近每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特点,把每个孩子当作伙伴,以诚挚的童心与学生交往,以超越母爱的“师爱”和“师德”去爱学生,是我校教师师德的基本特征。
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师德不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更与学校德育工作融为一体。尤其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那么,怎样锻造教师崇高的师德,让德育工作落到实处的同时也为学校发展注入动力?
张彦平提出了“改变从心开始”、“回归学生天性”,倡导“情感—体验学习方式”等基本观点,架构了“感动德育”的理念。即教师应“先讲感情,再讲道理”,用鲜活的事实抵达学生心灵,触动心弦,以良好的师德行为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其在感动中悟德,以心动带行动。
张彦平结合学校“十一五”课题子课题“班级建设中的创造与教师主体性发展”的研究,针对全校性德育活动效果不佳的现象,他积极倡导“班本实践”的德育,把学校统一的教育活动和班级自主的教育活动从内容和时间上按3∶7的比例划分,把育人的主动权还给教师,还给班级、还给学生。建构了“愿景(目标和内容)、机制(方法和途径)、绩效(评价和效果)”三维班本实践模式,让教师在“个性管理、特色兴班”的过程中,既彰显了师德魅力,也着实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立德树人”是理念,更是学校与教职工的共同愿景和行动。学校严格执行《武汉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职工言行风貌良好。学校完善名师与师德标兵的管理制度和奖励办法,激活了伙伴们创新的勇气和创优的锐气,进而引导教职工把个人愿景与学校共同愿景相结合、把身教与言教相结合、把情感理解沟通与制度管理约束相结合,逐步彰显“崇仁尚德,师德为先”品牌的内驱力和凝聚力。良好的师德也促进着教师教学能力和育人品位的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良好的师德就是最好的财富与“营养”,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也反哺着教师和学校,促进着和谐、纯正校风的健康成长。学校先后荣获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湖北省模范职工之家、武汉市职业道德建设十佳集体等荣誉称号。
好文化是学校的第一追求
一年级语文公开课上,陈敏老师教完了《坐井观天》一文,也得出了众所周知的结论。临到下课,老师问,同学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吗?学生都说知道了。这时一个小男生说:“我不认为青蛙只看到了井口大的天空。”大家都很奇怪,同学们也叽叽喳喳,老师起初也愣住了,然后笑了笑说,你说给我们听。小家伙说,据我了解,地球是会自转的,青蛙坐的井也会跟着转,这样,青蛙是可以看到N个井口的天空,不过它要有耐心,因为地球自转好慢好慢。在场的师生都笑了。老师赞扬了这个学生。接着又一个男生说,这两个说法都不对,我读过《十万个为什么》,上面说青蛙的眼睛很特殊,看动的东西很敏锐,看静的东西很迟钝,它坐在井底,根本看不到天空,除非小鸟飞过,白云飘过,它才看得见。老师没再说什么,她第一个鼓起掌来,然后教室里被掌声、笑声淹没……
张校长在评课时激动地说,两个6岁的孩子,彻底“颠覆”一个经典故事的结论。这个课堂给大家很多启示:一是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同学之间交互与碰撞形成的学习是十分有效的;二是学生的鉴赏与批判能力也是十分积极的。他特别赞扬陈老师的“一愣”、“一笑”、“一鼓掌”——这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文化,一种流淌在师生心田,伴随智慧练达,充盈科学与想象,鼓励自由与创造的课堂文化。而这课堂文化,正是学校文化的“动感地带”,是学校核心价值的“信念熔炉”。可见,张彦平校长对学校文化的追求有着其独到的思考和见地。
“知识在于认识,文化在于强化。”学校党总支书记鄢芳也认为,一所学校的文化是其发展的命脉和灵魂,对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是凝聚人心、提升办学品位和影响力的“无形推手”。因此,学校党政一班人把先进的学习型组织理念引进年组,带进了课堂、班级和运动场。“学思悟行、持续创新”的融入,让“立德树人,主体创造”的核心价值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落实国家课程,盘活校本课程”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坚守的原则。对于当前尤为关注的教育质量问题,张彦平认为,把每个课程、每节课扎扎实实落实好,不走虚步,不在课程上“水土流失”,是保障教育质量的根本。在整体提高教育质量上,崇仁路小学把注意力放在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研究,积极探寻“为学而教”,“不教之教”的规律,从而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己喜爱、自己要做、自己能做好的事。因此,我们提出——学习是学生的“职业”,上学即上岗,从小有责任。
在校本课程上,学校整体布设“晨读午写”课程,促进学生读好书,写好字;开设《成“人”习惯养成》系列课程,保障习惯教育成为“学校习惯”;外教英语课程的实验,大面积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水平。同时,开设文学、艺术、乒乓球、健身操、中华武术等30余个学生社团课程,供学生选学,鼓励学生在活动中自主组织、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更多选择、更多成长”的活动课程,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在以长扬长、以优陶优的氛围中得到发展。
“百花争艳,各美其美”是学校倡导的“学生发展观。”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情有独钟的张彦平,不仅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师生自主创新、历练能力、培育心智,而且组织师生开展元旦好习惯节、“五一”师生同劳动、“雏鹰起飞”毕业典礼、“书香润校园,好书伴成长”等特色项目锻炼活动。孩子乐在其中的同时,能力的长进也令人刮目相看。近5年来,学校在武汉国际楚才杯作文比赛中四获特等奖,677名学生在此赛事分获一二三等奖,数学、英语、劳动、信息技术及体艺特长生比例位居全市前茅。5届武汉市“十佳少年”评选中,崇仁学子均榜上有名。叶涵予同学代表中国在CJ国际电影节上获最佳演员奖,成为唯一的“中国少年奥斯卡影星”,中央电视台“银河之星”栏目,专题报道茁壮成长的崇仁特长学生。各美其美的发展理念,让每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在成长过程中“发现并成为他自己”。平等、尊重、激励的崇仁文化,使得毕业了的众多学子对童年的崇仁校园生活仍然是充满向往。
“以师为师,助师成事”是学校倡导的“教师发展观”。张彦平和伙伴们徜徉于 “教师的创造是学校发展的动力”的管理文化之中,源源不断获取办学的智慧和动力。为此,他常常带头深入年组、课堂和班级,捕捉教育信息,解决育人问题。为营造教师主体性文化的浓厚氛围,他倡导“书香校园”、“书香班级”建设;编辑《伙伴崇仁》月刊,让身边人讲身边的事;开辟“尚创论坛”,让教师分享工作的快乐和育人心得。
“只有教师的精神和专业水平‘富’起来,才能带动学生知识和能力‘强’起来。”张彦平如是说。短短几年,该校“崇研尚创”的教师主体性文化之树可谓硕果累累。学校骨干教师研发编写的《成“人”基本习惯》校本课程以专著的形式公开发行;《以师为师,助师成事》的创争经验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上作交流,成为学会专项研究成果项目予以推广;省市区骨干教师比例由28%上升到58%,一大批教师在各级优质课、论文评比中获奖。
塑造文化,离不开办学理念的创新。学校管理倡导“崇文尚理”,追求科学与人文管理的有机结合;德育工作倡导“崇善尚行”,积极践行“好师德是教师第一财富,好习惯是学生第一成绩”的思想;课堂教学倡导“崇学尚练”,探索为学而教,以练促效的高效课堂。在人才规格上,确立了“爱学、会玩、好习惯”的育人目标。在成长方式上,推崇“百花争艳,各美其美”的多样、差异、优质化发展。办学理念的丰富与创新,引领崇仁团队在行动的方向上更加清晰与明了。
管理机制的创新,让学校文化在践行中更有责任感和成就感。学校实施“年级校长负责制”,让每个年组活起来;实施课题项目制,促进教师“自主自为,自研自创”能力的提升;实施“五星年组考核评价制”,为密切协作、共生共荣的团队文化提供土壤;班科联席制,开创了班主任首席、集体备班研究学生的新局面;“五·四”少年领导制,尝试了学生全员自主的班级管理;家校联合引水浇园制,600多位家长做“崇仁特邀教师”,给孩子们讲健康、讲军事、讲金融、讲消防等等,孩子们大开眼界,在幼小的心灵种下各行各业都有成就的种子,激发着学子们学习的责任感和积极进取的信心和动力。
“机制一活,人也就活跃了;文化氛围一好,学校发展的步伐自然就快了。”张彦平颇有感慨地说。
学习型组织文化创建的历程,实质上也是工作方式和工作关系不断改进与优化的过程。张彦平认为,“学校中的人,不论做什么事,都应该是‘伙伴’;伙伴之间是一种平等、亲切、互进的合作关系;在这里,工作有团队,学习无边界。”每年开学伊始,干部深入年组写计划、问询教师列安排,让“行于基层”的工作原则落在实处;“上午不坐办公室,白天不写大文章”的日常工作要求,促进干部和教师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研在一起,不仅关系极为融洽,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能。快乐的校园生活、丰厚的工作业绩也让崇仁伙伴拥有了事业的成就感和职业的幸福感。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相互补台,好戏连台;一人登台,全家候台。崇仁伙伴坚守‘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一股劲’的信念永不动摇。”张彦平谈及学校“家”文化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深入崇仁路小学几日,这些崇仁伙伴们自说自创的、独特的“崇仁语言”蕴含着朴实的哲理,让人倍感亲切与振奋。
文化的精髓是精神,塑造“崇仁”文化品牌,更离不开精神的引领和支撑。最近正忙着全面规划学校新的发展图景的张彦平表示,学校发展的内涵是丰富的,未来的崇仁路小学既要有精神文化的厚重感,更要有不断超越自我、与时俱进、走上现代化与国际化轨道的使命感。
“打造一个将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协作增效的团队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任劳任怨的乐观精神、饮水思源的感恩精神、闻过则喜的超越精神融为一体的‘精神崇仁’,不仅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更是所有‘崇仁伙伴’孜孜以求的理想与信念!”张校长掷地有声地告诉我们。
“您觉得成功的教育最需要的是什么呢?”走访尾声,笔者探寻地向张彦平问道。
张校长沉思片刻,“我认为——是爱,是真诚的爱。因为有爱才会迸发出教育的激情和智慧,有爱才能真正办好一所学校,有爱才能让每一个师生真实地感受到成长的滋味和幸福。”
是啊!爱就是成长,爱更是责任。脚立这方神圣的教育沃土,张彦平和他的崇仁伙伴肩负着沉甸甸的教育责任,奔忙在广袤而充满希望的田野上。
张彦平,武汉市崇仁路小学校长,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理事,武汉市优秀校长。湖北省知识型标兵、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主编教育专著两部,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学校管理论文收录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受聘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小学管理和汉语言文学师资培训专家。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