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志工幫助馬航370航班乘客家屬

【中新社北京3月19日電,作者 張素,彭大偉】馬來西亞航空MH370航班失聯已12天。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以下簡稱「慈濟會」)的一批志工,將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放在一旁,在麗都飯店家屬區內一直陪伴著失聯乘客家屬。這批身穿統一深藍色制服的志工,已成為失聯乘客的家屬在此特殊時期的「定心丸」。
2014_MH370_Relatives
3月9日,台湾慈济基金会的志愿者在马航为家属安排的协调区为失联航班乘客家属提供心理安慰和帮助(中新社发 崔楠 摄)。




「我已在慈濟會做了15年的志工,我的員工都知道‘老闆在做好事’」,資深志工曾雲姬說,「以往出現的類似情況,包括汶川地震、北京水災時,員工都會幫我顧好公司」。

丈夫在此時給予她極大的支援,「他會提前暖好被窩,還會在我出門時給我一個擁抱」,曾雲姬說。

曾雲姬來自臺灣,15年前,她將證嚴法師于1966年在臺灣花蓮創辦的慈濟會帶到北京。她告訴中新社記者,北京代表處從創建之初的6人,到現在已擴展到700余名志工,男女比例約為1比5。

「不是‘義工’而是‘志工’」,她解釋,「義的繁體字‘義’仍是以我為主,而‘志’字是‘士與心’,是發心立願,將服務當做自己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馬航失聯事件發生後,慈濟會是最先介入的公益組織之一。除了與馬航簽有合作協定的慈濟馬來西亞雪隆分會在行動,來自北京代表處的30余名志工成為北京家屬區內的「主力軍」,曾雲姬以其豐富的經驗擔任臨時負責。

每日,她要根據家屬區所需安排人手,最多時曾在一天內派出60余名志工,「我們要保證至少有30人同時在現場」。

由於志工們都是兼職,並且此次只有擁有3年以上服務經驗者才能進駐家屬區,曾雲姬安排人手時略顯「捉襟見肘」。每位志工的工作強度也很大,據男性志工「李師兄」回憶,在事件剛發生的那幾日,他平均每日睡眠也就3、4個小時。

「我們穿梭于家屬的身邊,時刻觀察與解決他們的各種需求,隨時叮囑他們吃飯、睡覺」,志工張國芳說,除了進行人道主義關懷,還要充任翻譯,協助親屬填寫申辦護照的表格。

志工們也要對馬航職員、醫護人員乃至在場媒體提供服務,他們準備了清熱去燥的菊花枸杞茶、能夠減壓的香蕉、富含維生素的橘子以及不同口味的餅乾,「慈濟臺灣總會也常常叮囑我們要互相關懷」。

這份付出得到了外界認可,有家屬說從志工身上「感受到愛的時刻」,一條採訪慈濟志工的微博也獲得了超過兩千名網友「點贊」。

眼下,因馬航失聯事件的曲折發展超乎以往經驗,「李師兄」稍感無奈。「汶川地震是當下的,遇難者的家屬們直接釋放情緒」,他說,「現在是一種問號,感覺不到釋放的點在哪裡,反反復複,對我們的工作是一種考驗」。

不過他並未氣餒,而將行動概括為「尊重、感恩、發揮愛」這三方面。身高超過1米80的他說,在過去幾天間不知跪過多少次,是為了能與癱坐在椅子上的家屬平視以示尊重,「誰也不希望發生這樣的不幸,但在發生之後,我們能夠從中學習、積累經驗,由此感恩家屬,然後付出關愛」。

面對「北京代表處有史以來首次面對的巨大考驗」,曾雲姬坦言,現在唯一能做的還是陪伴,將家屬視為家人,疏導他們的負面情緒,「回歸理性和正面思考,發揮愛的力量」。

談到接下來可能面對的最終結果,曾雲姬表示會配合中國和馬來西亞兩國政府的安排。她還以汶川地震後續服務為例,說,「以後不管任何情況,只要家屬們有持續的需求,我們都會陪伴在他們身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