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中國文學演講會和書展4月5日哈佛舉行

【波士頓雙語網訊】北美華文作家協會紐英倫分會、哈佛中國文化工作坊將於2014年4月5日(週六)下午﹐2:00-5:30在 哈佛燕京圖書館聚會廳(2 Divinity Ave. Cambridge, MA 02138)舉辦春季中國文學演講會和書展。《一頭栽進哈佛》、《哈佛心影錄》等書作者張鳳將出任主持,多位中美台三地知名華文作家將做專題演講。
2013_Harvard_CCW_Spring
上圖1:(左起)宋明煒、李楠、段馨君及其小寶寶, 湯竹芬、張鳳、張靜、吳盛青在2013年的春季中國文學演講會合影(張鳳提供)。





2:00~3:30 演講與討論
文懷沙《屈騷流韻》《魯迅舊詩新詮 》等書作者,演講題目:中國文學的風騷傳統与商品社會 ~[心中]与[手中]。
蘇煒《站在耶魯講台上》、《天涯晚笛~聽張充和講故事》等書作者,演講題目:張充和与雅文化。
大邱~邱大陸 《第六驛站浮想連篇》、《流不斷的綠水悠悠》等書作者,演講題目:在寫作中療傷。

3:40~5:00 演講與討論
姚蜀平《他從東方來》《悲情大地》等書作者,演講題目:一戰百年之際~向70萬華工的敬意和懷念。
張曼《老舍中外文學關系研究》《國外漢學史》等書作者,演講題目:老舍與民間武俠文化~談小說《斷魂槍》等。

本次春季中國文學演講會召集人是﹕王德威、張鳳([email protected])、鄭洪、鄭愁予、木令耆、鄭達、王申培、王正軍、朱紹昌、王開成、齊雅明、黃綠、舒龍、依娃、姚蜀平、黃鏡明、韓拱辰、唐微(本會以中文進行)。

演讲嘉宾簡介

文懷沙

齋名燕堂,號燕叟。筆名王耳,司空無忌。1910年生于北京,祖籍湖南。百歲世紀老人,現為上海大學文學院名譽院長、西北大學[唐文化國際研究中心]名譽主席、中國詩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黽學院名譽院長等。

抗戰爆發後,文懷沙以戰地記者的身份活躍在皖南、桂林、重慶等地,時有詩歌、散文、雜文、譯文發表。後在上海搞地下工作,在上海棠棣書店擔任文字編輯,新中國後,他在棠棣書店繼續兼職, 主編了中國第一套古典文學研究叢刊。

文懷沙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工作,1953年調入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工作,他曾在北京師範大學等院校開設講座,并連續四年參与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古典詩詞吟詠節目~參与該節目的另有余冠英、游國恩、王力等詩人、學者。

著作:《屈騷流韻》、《魯迅舊詩新詮 》~署名司空無忌、《屈原集》、《屈原九章今繹 》、《屈原離騷今繹》、《中華根与本》、《文懷沙序跋集》、《文懷沙書法集》、《五李詩詞吟賞》、《生与死的思索》,並主編《隋唐文明》百卷,《四部文明》二百卷,著名的學者錢鍾書,曾有贊其“文子振奇越世”,張賢亮、范曾、胡耀邦、許嘉璐、王學仲、謝雲、崔自默、鄭欣淼等均有嘉評。

蘇煒

任教于美國耶魯大學。1968起十年作為廣州下鄉知識青年,在海南島儋縣西培農場務農;1978年廣州中山大學中文系(77級),獲學士學位;擔任中山大學學生文學雜志《紅豆》主編;“廣州青年文學會”副會長。

1982年2月赴美留學,1985年獲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文學碩士;1983-86,擔任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回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曾任新學科理論研究室副主任;1989-1996,
訪學、研究于美國芝加哥大學、普林斯頓大學;1997年迄今,任教于美國耶魯大學東亞語言文學系,曾任東亞系中文部負責人。

在海南島山村,開始學習文學創作小說:《建築長城的人們》、《擎旗人》、《在這片土地上》、《出路》、《紅豆》、電影文學劇本:《網中人》(与毛鐵、曉南共同署名)、《敵營十八年》;散文,小站,在這片土地上。

著作有:《渡口,又一個早晨》;《遠行人》;《西洋鏡語》;《迷谷》《米調》~評入“2004年中國最佳小說排行榜”;《獨自面對》、《站在耶魯講台上》、《走進耶魯》~獲“中山杯”海外華人文學獎;
《歲月甘泉》~中國知青組歌之歌詞作者作曲:霍東齡,獲2009年廣東“魯迅文藝獎”;《鐵漢金釘》(歌舞劇本)。2012獲“中山杯”海外華人文學獎;《天涯晚笛》(世紀老人張充和口述故事)~被新浪、鳳凰、文匯網等評入“2013中國十大好書榜”。

大邱(邱大陸)

出生於台灣台北市,輔仁大學統計系畢業,密西根韋恩州立大學數理統計碩士,通過美國精算師學會第一、二級資格檢定考試。先後在AAA多家保險公司和 EDS從事電腦程式設計工作多年,曾經獲得國際軟件測試資格委員會頒發的軟件測試資格證書。

2008年退出職場後開始中文寫作,所寫散文、遊記和小說散見於台灣和海外報刊,現為聯合報網路城邦UDN部落客和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會員。

2010年以<我的名字叫大陸>一文參加《世界周刊》舉辦的「時代故事. 我的一九四九」,獲選為「時代故事」之一,並於次年收錄於《世界日報》出版的《一九四九大時代一OO小故事》一書。

2011年將所發表的文章集結成冊,參加《世界日報》舉辦的「大家來寫書」35週年報慶活動,獲選為世界日報讀者叢書之一。

著有《第六驛站浮想連篇》、《流不斷的綠水悠悠》等書。

姚蜀平

生於抗戰期間,其父黃埔五期,母親舅公乃黃興。受父兄影響,自幼好讀文學名著;高中在人大附中,受數理老師影響,志向轉至數理。高中畢業考取剛剛成立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核物理系;立志以後當科學家,同時寫科學家。

大學畢業不久,適逢多次政治運動,父母在文革中雙亡,自己也在烈火中千錘百煉,決心要寫文化大革命。先後在核工業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及科技政策管理所工作。1982年至1984年在美國哈佛大學科學史系任訪問學者。1978年,在立志要寫科學家20年後,寫了電影劇本《李四光》,次年北影將其搬上銀幕。2009年,在立志要把文革真相留給後人40年後,《似水流年》,這部全方位描寫文化大革命的長篇小說在廣州花城出版社出版;次年,繁體字完整版在香港明鏡出版社出版,改名為《悲情大地》。近年還陸續發表了中篇小說《魂歸故里》、《楓葉參天》;短篇小說《天才之死》、《沉默的路》,散文《兒女祭》、《哈利與快利》等。

以一戰華工為背景的長篇小說《他從東方來》,是在2011年第一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歷史小說佳作獎基礎上的再創作,2014年3月由北京金城出版社出版簡體字版。該書出版適逢第一次世界大戰百年紀念之際,是作者集30年積累和宿願完成的作品,以表對參加一戰的70萬華工最高敬意和紀念。他們用自己的苦力、血肉和孤寂的魂靈,換回了祖國些許進步;而自己幾乎被世人和國人遺忘。希望出版此書,會有更多的人知道、懷念和尊敬他們。

張曼

教授,上海外國語大學畢業,華東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博士,現任上海外國語大學文學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翻譯文學、中外文學關係。主要研究興趣:中國現代文學作家兼翻譯家老舍与張愛玲的翻譯研究、台灣當代文學在美國的譯介、傳播与研究。

出版專著兩部:
《老舍中外文學關系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1月;
《國外漢學史》(合著),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年3月。發表論文數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