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武汉东湖,碧水接天,波光粼粼,湖边岸柳依依,百花争艳……景色格外瑰丽。
地处东湖之滨武汉大学的弘毅大酒店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地迎接从海内外归来参加”武汉大学第六届杰出校友表彰会暨校友工作座谈会”的校友代表。
根据喻杉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女大学生宿舍》(资料图片)。
我抵达酒店已是下午五点多钟,稍作休憩后,即去餐厅用餐,刚在面湖的一张桌旁落座,一位穿绿色黑纹外套,着黑色长统套袜,圆脸庞,大眼睛,留齐耳短发的中年女士笑吟吟地也在这张桌旁坐下,她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有人介绍说:“这就是喻杉,是从四十万武大毕业生中推选出来的本届杰出校友。”
喻杉这名字我是早就知道的——
武汉大学中文系出才女——一个是方方,78级的,已出版小说、散文60余部,现为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一个是池莉,87级的,著有《池莉文集》7卷,现为武汉市文联主席。再一个就是喻杉。
喻杉80级的,她聪颖、勤奋、成才早。1980年秋,考入武大中文系。1981年暑假,也就是她读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她写了一部反映大学生生活的小说《女大学生宿舍》。小说在湖北文学刊物《芳草》发表后,反响很大,国家一级刊物《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983年获全国优秀小说奖。接着,她将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成同名电影。电影内容新颖,格调高雅。整个影片围绕同宿舍里两位女生为争下铺铺位的矛盾而展开,故事跌宕起伏,层次递进。借以表现大学生群体的青春与生活,友谊与信任……从而,集中展现80年代初大学生新的精神风貌。它给人以深沉的情感陶冶及奋发向上的精神启示。加之,电影又以武汉大学秀美的校园风光为外景:那琉璃瓦宇式的十六斋舍,那花遮绿拥的教学楼,那形若天坛的武大图书馆,那灿若明霞的樱花大道,那郁郁葱葱的珞珈山林海,那与长天共一色的东湖碧波……伴随着影片中人物的活动,都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像看电影《庐山恋》,人们既看恋情,又看庐山风光一样,看电影《女大学生宿舍》也是既看女大学生的青春风采,又看武大的秀美风光。影片内容和外景的完美结合,恰有如红花配绿叶,相互映衬,相得宜彰,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学享受。所以,电影一上演,在全国再次引起轰动。1984年,获全国优秀电影故事片奖(华表奖),同年,又获捷克第二十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导演处女作比赛奖。
1984年,喻杉毕业分配时,有三个令人垂青的单位供她挑选:一个是中共中央办公厅,一个是全国人大办公厅,一个是中国作家协会。最后,她被邓办要了去,当上了邓办副主任。
席间,因人多,我和她只打了个招呼。她是沙市人,我是天门人,都出生于江汉平原的荆州地区,算是老乡;又由于我们是不同年代的武大校友,所以,我对喻杉在佩服之余,还多了一份亲切感,亲不亲,故乡人、校友情嘛!
晚上,按预约的时间,我到她下榻的房间去看她,并送了两本书给她。一本是我的散文集《岁月印痕》,一本是美籍华人作家江慧写的回忆妈妈的自传体小说《一个黄埔军人妻子的遭遇》。因为我在来汉参加会议之前,收到江慧从美国Sanfrancisco来函,要我请人将小说改编成电视剧。见了喻杉,我就冒昧地把这一改编任务转托给了她。喻杉接过两本书,对我笑了笑,告知我她已不再从事文学创作,但她会将改编任务委托其他人来完成!她一脸真诚,看得出绝不是推诿。
次日,在武汉大学文史楼小礼堂,举行了武汉大学第六届杰出校友颁奖大会。会上,才女喻杉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获奖感言,她说:“是母校为我准备了一副满满的的行囊,这里除了有老师教给我的知识以外,还有信念,友谊,希望。感谢母校,希望母校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让他们像珞珈山的树,郁郁葱葱,深深地植根于土壤,结出丰硕的果实。”母校给每位杰出校友颁发了一万元奖金,她全部回捐给了母校。喻杉以杉命名,她喜欢树,遂在题为《武大的树》的散文中写道:“武大的树,一年一年轮,一季一景色。像这些武大之树一样,武大学生在珞珈山也为自己刻上年轮,同时也在自己的心头涂上了浓浓的绿色,这是希望之色。武大的树是有魂的,刚柔相济,就是武大的树魂。说刚,它不畏艰险,勇于向上,勇于攀登;说柔,它善于同其他树木相依相存,善于从各个角落吸取养分,善于生存在任何地方。武大学子的根,不管植于何处,总是向着珞珈山的。因为武大的养分,在源源不断的滋养着他们……
喻杉是名人,更是大忙人。颁奖会之后,安排有《楚天都市报》等几家媒体专访,有学校领导和校友会见,有文学院学弟学妹的请益交流……我们就没有再见面了。
我从武汉回到家,没过几天,突然接到一封来信。信是喻杉让杨春红写来的。杨春红在信中告知我:喻总嘱她要我的详细住址和邮政编码,以便给我寄赠杂志。看了来信,我很高兴,即给她复信。不到半个月,果然收到了喻杉从香港寄来的《领导者》和《财经文摘》两本杂志。这是香港华文传媒机构的核心期刊,大十六开本、精装、印刷设计非常精美。《领导者》是一本针对领袖人群的高端杂志,是为领袖人群提供决策参考的优秀刊物。她以对中华民族和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及对建设和谐社会和推进改革开放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约请世界顶级智库撰写富有前瞻性的研究报告和理论文章。这本杂志深获海内外读者的喜爱,有人评论说:“中国不缺杂志,但缺好杂志,而《领导者》是好杂志之一。”人民大学周孝正教授则评论说:“中国现在有两本好杂志,一本叫《领导者》,一本叫《炎黄春秋》。”
确实,《领导者》是一本好杂志,里面刊发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颇有深度的。我感到自己非常有幸受到喻杉校友垂赠杂志,成为这本高端杂志的读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每期《领导者》目录页夹缝中还印有“恭请程为宝阁下阅藏”并签“华文传媒机构出品人喻杉诚挚赠阅”的字样。自去年五月以来,我已经收到五期刊物,这可是每本定价150元的贵重杂志!每收到一期,我都觉得欠了她的一份人情。如今,两刊大大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杂志中的每篇文章,我都圈圈点点,极为仔细地阅读。有不少文章,如“如何打破南海僵局”、“建立一个能够反映民意的选举制度”、“阿拉伯起义:肇因、前景及启示”等,我还推荐给周围的朋友去阅读,和大家一起共同去欣赏、领悟文章中高瞻远瞩的见解和深邃的理论精髓。
喻杉在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在中国大学校园文化史上,在武汉大学校园文化史上,算得上是一位耀眼的新星。然而,她是“因为喜欢而文学”,她虽然进入了文学殿堂,却没有以作家为终生职业;“她因为需要而进入仕途”,也没有走从政终生之路。本世纪初,她辞去行政职务,到香港去从事华文传媒工作,创办了《领导者》、《财经文摘》及《共识网》和《财识网》。她说:“我是因潮而动,随心所欲。”
如今,喻杉在香港的传媒事业如日中天,两刊及两个网站办得红红火火。她还在北京建起了杉园别墅,这杉园成了北京武大校友品茶、聚会的理想场所。她是一个爱国家、爱母校,爱乡土、重友情的人!我祝愿她的杂志越办越好,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加强中国同世界各国的联系与合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湖南株洲武汉大学校友会首任会长,湖南工业大学教授)
《女大学生宿舍》 – 精选片段
《女大学生宿舍》故事的发生地,武汉大学老斋舍。星期六下午,那个穿油漆斑驳旧工作服的年轻汉子,把匡筐叫走了。她美丽的眼睛里,虽然仍像平时那样含着笑意,但神态却有些黯然和不安。匡筐一定有难言的心事,她走后,我一直在想她,以致在傍晚上姨妈家取规定要在星期天晚上交齐的伙食费和书本费时,我仍旧心不在焉,竟在一处紧张施工的基建工地上迷路了。
我不敢打扰那些拉着满车砖块的搬运工,一直等到一辆大约是夫妻车经过时,我才拉住埋着推车的女性公民,准备向她问路。但是,当她抬起头,我却惊得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这是匡筐!我不知所措了。我晓得的,悄悄在外边捞点外快的人,是决不愿碰到熟人的。我真后悔自己走错了路,觉得脸上发烧,很难为情。但匡筐却全不介意,她高兴地扬起丹凤眼,冲我直笑:“来得真巧,我肚子饿极了,给我顶一下班,我吃了东西就来。”她跑开去了,我只得顶替了她。
板车到达卸砖的地方了,在耀眼的碘钨灯光下,我看清楚了,拖车的就是被辛甘叫做油漆匠的年青人。“不许你下砖了,我一人干。”他亲切地说。但发觉在后面推车的已换了我以后,立刻脸红了。
我向他说明了情况,并且,想对他说,他不应当妨碍已经成为女大学生的朋友。但又难于启齿,沉默过一阵后,我才绕道弯问他:“还有几车呀?天都黑了呢。”他回答说,匡筐包了一万五千块砖,得拖六十多趟呢,至少得干到天亮。
他叹着气:“没法子呀,你们学校只给她评了个乙等助学金,她等着钱交伙食费和书本费哩。”他没有看到我已经热泪盈眶了,仍在说:“她从十四岁起,就自己挣钱养活自己,从来不肯接受别人的施舍。就是这次上大学,才收了别人的礼。这都是要还情的。这会儿她肯定又是去揽活了。”我偷偷地流着泪,埋头推着车,真愿一直推下去,推到天亮。
但是,匡筐很快就回来了,她不由分说地赶我走:“你去吧,汽车九点收班,莫误了车。”我被迫离开时,匡筐嘱咐我:“我捞外快的事,你千万莫向别人讲。”她放低了声音,“告诉你,他是我的朋友,懂吗?朋友。我在他家借住过十年,我们常常一起做工,一起读书,今年又一起考的大学,我学文,他学工……”她的脸蛋真像红玉苹果,红艳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