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子弟獲鐘黃惠瓊獎學金的作文

作者:梁偉逸(Victor Liang),东北大学

【編者注:能寫,能看,能說粵語,是鐘黃惠瓊獎學金(Chung Scholarship)獲得者的必須條件。在美国出生的东北大学华人学生梁偉逸连续第二年获得这个奖学金,并写下了下面这篇中文文章来證明他具有獲得這個獎學金的條件。】

在2013年獲得鐘黃惠瓊獎學金,我感到非常榮幸。簡單陳述一下我的背景,我的名字叫梁偉逸,今年19歲,在美國東北大學(Northeastern University)讀電腦工程(Computer Engineering)專業,將在今年秋季升大二。

從小我父母就逼我去唐人街學中文。我記得每週末要早起床就很討厭。以前學中文時我成績不是很好,經常排名倒數第二。每到發成績表時,我都驚驚慌慌拿成績表回家,但當時我爸就說,“中文能說就夠了。”我嚇一跳,他一向來對我讀書要求很高,為什麼我爸沒有罵我呢?其實我爸心裡很酸,他要我記得身為中國人,必須學會中國的語言和文化。他不罵我的原因是不想我自卑,永遠都不再學中文。我想他意想不到我今天能夠寫這篇文章給大家看。
2014_Chung_Scholarship_Winner
上圖:梁偉逸(左)在9月24日晚紐英倫華人歷史協會年度晚宴上領取2014鐘黃惠瓊獎學金。



我是在哪裡學我一口流利的中文? 當然中文學校很有幫助,但是我覺得自己的勤奮也重要。很多小孩學完之後就完全忘記了。如果不想忘記中文就要堅持不懈地練習。

移民來美國的廣東人稱美國籍出生的中國孩子為“竹升”(又稱American Born Chinese[ABC])。“竹升”並不是大家想得那麼好。大家都覺得在美國出生的孩子英文說得準,性格像老外,前景無可限量,但事實並非如此。一聽到“竹升”,大部分中國移民來的覺得他們笨手笨腳,老實,並且容易被人騙。這些“竹升”收到委屈時也不敢說。好多人都以偏概全認為全部 “竹升” 符合這個形容,但並不代表每一個都是這樣。“竹升”有好多好處都被這種想法隐藏了。我學中文的目標是為我們這些“竹升”正名,我們在美國出生都可以見識廣闊,精明能幹。我覺得每個人都有機會做到最好包括我們“竹升”,古語有雲: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我從小的夢想就是去中國,香港生活,找工作。到現在我的夢想依然沒變。所以上大學我想繼續學中文,這樣到中國溝通時就可以對答如流。由於東北大學中文系的教授說他們的課程不會教到我的中文程度,想上大學繼續進修中文的想法被終結了。我已經計劃明年去香港做交換生以及在某間香港公司做實習。在這一段時間我會去香港中文大學繼續學習中文,增加我對中國的認識和加強我的普通話能力。希望回到美國可以跟其他“竹升”分享一些香港和內地的情況。

因為我沒在中國住過,我還不是十分清楚中國的生活和文化。在大一期間,我認識了很多中國留學生,詢問他們在中國的生活是怎麼過的。其中一位同學告訴我在農曆7月14日是中元節。我提及這個節日為了強調美國跟中國的文化是有很大的差異。這個節日跟美國的Halloween相似,但度過這兩個節日的形式完全不一樣。中國人在中元節晚上不會在街上走,為了避免回來的鬼神,反而美國人在Halloween會晚上到處拿糖。如果我們在美國出生的人不了解和接受,我們會跟中國傳統的距離會拉的越來越遠。我要我自己感受過才可以回美國教別人和下一代這些知識。

能夠成為鐘黃惠瓊得獎者我覺得很開心,希望今年亦不例外。我學會更多中國文化和傳統來回報社會,讓更多人了解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