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银行掌门人易会满哈佛中国论坛力挺中国经济

易会满,中国工商银行行长

【编者注:易会满4月19日在哈佛中国论坛开幕式发表了题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经济发展空间广阔”的主题演讲。从“一把算盘一支笔”开始,在中国工商银行工作了30年的易会满见证了工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成为世界第一大银行的非凡历程,并分析了目前中国经济所面对的挑战。演讲最后,易会满希望与会者回到中国发展,共同实习“中国梦”。以下为易会满的演讲稿。】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有机会站在世界最杰出学府之一的讲台上,和大家一道探讨中国未来的发展,我倍感荣幸和自豪。哈佛中国论坛作为北美最大的由学生组织的中国峰会,在过去16年里提供了一个全球各界领袖与青年一代面对面交流中国问题的平台。在这里我要首先对在座每一位心系中国发展的青年学生与学者表达我本人的由衷赞赏,也对主办方表示衷心感谢。
2014_ICBC_Yi_HCF
易会满在哈佛中国论坛开幕式发表演讲(李强 摄)。



过去三十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年均增速超过10%,纵观历史,能够在这么长时间里保持如此高速的增长实属罕见。作为工商银行的一员,我们要感谢中国改革开放给我们提供了快速发展的机遇,使我们从全球不知名的国有专业银行逐步成长为一家多项指标名列全球首位的大型金融机构。

回首这三十年,改革开放国策无疑是激活中国经济的关键。改革为经济带来了活力,从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到后来乡镇企业、国有企业、汇率、对外贸易体制、财税体制等一系列的改革,再到后来房地产市场化推进、西部大开发、金融体制、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等,不断成功挖掘了中国经济蕴藏的潜力;而开放则使中国得以分享全球资源,通过规模经济、分工和专业化获得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伴随着市场化的持续推进,政府治理方式也逐步改变,取得了良性的互动发展。

工商银行这三十年的发展史生动佐证了中国改革发展的路径。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改革伊始,大家摸着石头过河,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点之一就是金融改革,银行体系从大一统发展到多层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工行作为一家国有专业银行宣告成立。可以说,工行的诞生本身就是改革的产物,在改革的大潮中孕育生长。

到了90年代,转轨中的国有企业经营遇到困难,在当时法制、信用制度建设滞后的环境下,国有银行背负了巨额不良贷款,濒临困境。依托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工行建立了法人体制,经营管理逐步集约化、市场化,剥离不良资产,终于转危为安,成功蜕变为一家国有商业银行。

2003年,国有银行的改革又进入了新阶段,2005年工行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引入了战略投资者,2006年成功在沪港两地同步上市,进行了当时全球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IPO。在改革中一路走来,工行从一家“技术上破产”的银行转变成“全球最赚钱”的银行和全球资产、资本第一的银行。在过去的十余年间,工行利润平均增长幅度达到30%,去年达到434亿美元;资本充足率从几乎为零上升到了13.3%;不良贷款率从高达24%以上降到了不足1%;拨备覆盖率也从不足80%上升到近260%,达到了国际银行业先进水平。与此同时,工行国际化快速推进,境外机构布局日臻完善,至去年末已经覆盖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境外机构近400家,境外机构资产规模达到近2100亿美元。可以说,工行的成功就是中国改革的一幅缩影,是“中国梦”的鲜活诠释。

我本人1984年参加工作,30年都在工行耕耘,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见证了中国银行业的腾飞。刚参加工作时,从一把算盘一支笔到现在全球最大的一体化数据中心,从以存贷汇传统业务为主到现在的金融综合服务提供商,从以物理渠道服务为主转化到以依托互联网等电子渠道作为服务的主渠道,从以传统的信用风险防范为(博客,微博)主到跟上时代发展的全面风险管理各种现代工具的运用,从以国内传统商业银行为主到提供商行+投行业务服务,从国内居民和机构服务逐步延伸向新兴市场、发达国家市场的国际化、综合化方向迈进,从单一依靠贷款盈利来源为主转变到投资、交易、手续费和佣金收入的大幅度提升,从相对单一的本地化用工为主到集团全球雇员,从一家履行金融责任的专业银行扩展到履行社会责任的公众银行,无一不诠释了国家专业银行到国有商业银行、再到社会公众上市银行的蜕变。为此,我感到自豪。工商银行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规模、结构、实力的提升和完善,构成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进程的一个缩影。

不过,在经过了三十年的快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最近,我们看到中国经济增速有从高速向中速变化的迹象,听到一些担心中国经济的声音,进而对中国银行业的担忧,尤其是现在面临的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和影子银行这些风险的叠加,让大家对中国的未来有一些担心,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建议,其中很多都非常中肯和有建设性。今天在哈佛论坛这个大家畅所欲言的平台,我也想谈谈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和大家做个交流。

首先说政府债务风险的问题。从绝对数来看,中国的政府债务规模的确较大。据审计,截至去年6 月底,全国各级政府债务余额30.3万亿,其中地方政府债务17.9万亿。但整体来看,中国政府负债率还是比较低的,2012年底为36.74%,远低于国际公认的60%的负债率控制标准参考值。并且,政府的融资平台大部分采取企业化运作模式,从银行的角度来看,是有可偿还的现金流的,资金的用途也以投资实体为主,比如基础设施,形成了有效资产,现在看还没出现资产规模严重过剩的情况。同时,中国财税体制改革也在加快推进,财政收入仍在较快增长,因此我们认为政府债务风险总体是可控的。

再来看房地产的问题。熟悉中国地产市场的朋友都知道,在中国,按揭贷款最高只提供七成,没有转按揭、没有假按揭、没有证券化、没有衍生产品,考虑到前期的偿还,现在平均可能还不到五成,这样的比例,抵御风险能力是比较强的。从开发商的角度来讲,中国的房地产开发贷款规模相对较小,并且开发企业在经历了2008年的危机之后,普遍加强了对现金流的管理与控制,过度融资的情况总体比较少。所以整体来看,房地产的风险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工行的情况就是一个佐证。去年底,我们境内分行对房地产企业的贷款余额是4600亿,其中不良贷款有40亿,比2012年底还减少了3亿,不良率只有0.87%,压力测试也显示我们有能力抵御房价较大幅度下滑的风险。我行按揭贷款的剩余成数仅五成,平均每户贷款25万元人民币。

接下来谈谈影子银行的问题。大家知道,影子银行不都是坏东西,它也是传统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在服务实体经济、丰富居民投资渠道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有些朋友担心中国的影子银行发展得太快了,监管跟不上。但实际上横向来比较,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其实还是比较小的,中国银行业总资产大约有150万亿人民币。中国的影子银行融资大部分投入实体经济,有资产支撑。并且和金融市场更发达的国家比,中国的影子银行产品大部分结构比较简单,主要是信贷类产品、主要在中国境内,杠杆率不高,而且大部分已处于监管之内。

拿工行的情况来看,我们大力发展金融资产服务业务,推动由资产持有大行向资产管理大行的转变,但同时也非常重视在产品创新和风险控制之间的适度平衡。工行涉及影子银行的业务主要是代客投资、代理销售。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建立了包括业务准入、代理项目审查、自营和代理分离、流动性管理、IT建设、资产估值、投资管理等全流程的风控制度,无论从业务规模,还是交易结构、运行状态来看,风险总体是可控的。所以我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并不会导致系统性风险,未来还将在规范中继续发展。

所以我们总结一下,前面提到的这几方面风险确实是存在的,可能有结构性、局部性的风险,但不会有系统性、区域性的风险,并不会构成中国经济在前进道路上难以逾越的障碍。尽管已经经历了三十多年举世瞩目的高速增长,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还远未枯竭,在多方面动力的支持下,经济增长前景依然广阔。

第一是城镇化的继续推进。按照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到2013年底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3.73%,但户籍城镇化率仅有35%左右。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中国仅相当于美国90年前、日本70年前的水平。在城市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上,中国的城镇化发展还在逐渐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更加以人为本。未来城镇化的进一步提高,既会带来基础设施、安居工程等方面的建设投资,也将拉动居民消费和医疗保健、文化传媒等服务业的发展。

第二是工业化的转型升级。中国的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还不到三分之一,仅相当于美国工业化初期的水平。与过去侧重“量”的工业化有所不同,未来中国的工业化将呈现两方面新的特点。一是工业的转型升级,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把工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二是工业空间布局的优化,推进工业的有序转移和集聚发展。尤其是在中国广阔的中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随着投资环境的日益改善,将进一步通过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和发展经验取得跨越式发展。

第三是中国消费潜力巨大,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2013年,中国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度为50%,而美国和欧盟的消费贡献度分别为68.4%和78.8%,未来提升空间较大。截至今年2月底,中国居民储蓄余额达到46.8万亿元,约占GDP的8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及中等收入水平家庭占比增长均较快,消费潜力可谓巨大。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渐完善,中国13.6亿人口的巨大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形成对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

第四是制度红利的逐步释放。当前中国的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未来几年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的决定性成果将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蕴藏的巨大潜力。例如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包括加强产权保护、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等等;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企业能够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能够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贸区建设,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市场深度融合,以开放促改革;等等。这些方面的深入改革将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

在城镇化、工业化、制度红利的驱动之下,随着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居民消费与投资的稳步增加,中国经济在未来将孕育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商业机遇以及投融资需求。这对于工行来说,将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历史机遇期。我们将顺应改革发展的大潮,秉承打造百年金融老店的远大目标,推动工行加快从资产持有大行向资产管理大行转变、从高资本占用向资本节约型业务转变、从存贷利差收入为主向多元均衡盈利增长格局转变、从本土传统商业银行向全球大型综合化金融集团转变,打造全球最盈利、最优秀、最受尊重的现代金融企业,通过积极创新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十多年的历史和经验证明,中国经济在摸索中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改革与发展道路。工商银行在这期间,抓住了改革发展的重要节点,顺应了历史潮流,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现在迎接我们的又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崭新起点。看到大家在全球顶尖的学府学习和工作,也看到我们中华民族熟悉的面孔,我们的国家在逐步走向强盛,我们的事业有着光明的前景,在这里,作为一个从事了三十年银行工作的中国人、工行人,我最诚挚地邀请大家回到中华大地,为中国这个古老国度的伟大复兴加把劲,共同实现我们的 “中国梦”!也诚挚地欢迎各国精英能到中国去参观访问、就业创业,一个充满活力、热情好客的中国欢迎你们的到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