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波:华人同胞请守望相助

作者:黄天波

昨天的新闻令人痛惜,华裔老人纽约街头无故被殴致死,路人无人过问,也无人报警:纽约华人被殴致死 多名路人视而不见
2014_Mr_Ruan_NYC



4年前的5月16日(明天恰好是4周年),同样一幕在纽约华人区法拉盛上演,刚从黑龙江来美的留学生姚宇在法拉盛街头被强奸、殴打致死,无人过问,也无人报警 www.chinanews.com/hr/2011/04-28/3003284.shtml。当时华人社区和媒体同样震惊,媒体同行倾注全力报道,毕竟血浓于水,媒体全力鼓与呼,希望华人社区增强凝聚力,同胞能守望相助。

我身为媒体人,不能置身事外。前不久,我和几位朋友联合策划了一个测试”纽约街头摔倒有没有人扶“,选择法拉盛、中国城、华尔街、中央车站、时报广场摔了一整天,结果发人深省。节目在国内优酷热播后引起很多反响,作为香港《南华早报》和百度百家的签约作家,我也专门为此撰写了专栏与大家共勉。

视频如下(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AzOTA2MjMy.html)

下面是专栏文章:

纽约街头摔倒有没有人扶

近几年媒体和网络上谈起颇具中国特色的公共事件比如地沟油、雾霾、往三聚氰胺里搀牛奶时,有个不言自明却又不敢广而告之的潜台词,就是这事儿发生在中国太正常了,咱不是还没发展到那阶段吗?欲言又止的那层意思是国外尤其发达国家不会这样。尤其是在街头摔倒有没有人扶,这事儿已经讨论了几年了,但愣是成了历久弥新的话题,今年还上了春晚,看起来全世界华人都担心一旦自己摔倒没人扶。

在国外街头摔倒后到底有没有人扶,背后的飞短流长和心路历程到底有何玄机。本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精神,身处世界之都纽约的几位好事之徒,为全媒体电视节目《美聊》 (微信号NYCMeiliao)做了个联合策划,选择了纽约华人区法拉盛、唐人街、华尔街、时代广场和纽约中央车站摔了一整天,总算摔出了些端倪(视频链接)。

这几位好事之徒包括我本人,著名媒体人、美籍华人女作家高娓娓,还有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留学生张姝,纽约Holfstra 大学纪录片专业的邢璐负责拍摄。高娓娓成名已久,海内外粉丝无数,自己还运作着传媒公司,但一听要以身试摔测一下世道人心,劲头立马来了,生意的事情缓缓,马上积极参与策划实施;据她说心里有些忐忑,对有没有人扶她心里没百分百把握。而张姝,则是坚定认为人间自有真情在,“哪能没人扶?”

几个地点的选择也是精心安排,力图有些科技含量。华人聚集区法拉盛就是要看看同胞的反应、华尔街要看金融界高富帅基本道德情操是不是像“华尔街之狼”似的只知道纸醉金迷、弱肉强食,而时代广场是游人如织、谁和谁见了一面就天各一方的地方,帮不帮都不必难堪,而纽约中央车站,则是对乐于助人基本美德的“抗压测试”,平时扶一下没问题,但如果帮助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可能会导致你耽误了火车,这个代价你会不会付?

在法拉盛开场摔时,大家心里最纠结,主要是那里到处都是中国同胞,不管有没有人扶,悲喜都和自己相关。在法拉盛,中国人多到英文成了少数语种,别说英文了,普通话都说不利落也能过一辈子。我不止一次在当地华人饭局上看到华人社区领袖信心满满高呼:“在法拉盛,我们就是主楼”。我赶紧问助理不是让我参加选举餐会吗,怎么听着像一帮房地产商?助理赶紧解释:主席台上在说我们就是’主流’, 不是‘主楼’。

张姝身先士卒,第一跤就摔了个“心里拔凉拔凉的”,过去很多人还真没人扶。接着是我,摔倒后身边过了10几个人,没人扶,后来一位满脸沧桑透着工人阶级气息的美国老先生伸手拉了一把,还问我要不要救护车。张姝摔倒没人扶可能因为技术不够成熟,而没人扶我更情有可原,主要是我不够帅,没被踩一脚就不冤。于是在我摔倒的同一地点,美女作家高娓娓身着红衣、佩戴墨镜高调登场,心一横,脚一软,扑倒在地。美女果然不同,迅速引起围观,待遇比我也高多了,旁边有大妈专门给围观人群打招呼:别扶别扶!

法拉盛选择的第二个地点是主干道“缅街”和41街交界处附近,有其特殊纪念意义。2010年5月16日晚9点,刚从中国黑龙江来美国的留学生姚宇在购物结束后,不幸撞上酗酒多日、负债累累、精神接近崩溃的西语裔移民克鲁斯(Cruz, Carlos S)。克鲁斯将姚宇拖入后巷,用一条金属管狠狠地敲打她的头部50多下,并将她强奸,奄奄一息的姚宇躺在血泊中伤重而死。周围人来人往,无人过问,甚至无人报警。该事件震动纽约华人社区,华语媒体连日推出重量级报道,华人社团也切实发起了“守望相助街头互助队”等组织,寄希望于整合华人社区、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本着“血浓于水”的一厢情愿,希望同胞相互支持帮助。

转眼4年过去了,在相同地点,我们又摔倒一把,结果是我摔倒无人扶,张姝摔倒无人扶,高娓娓摔倒一开始无人扶,后来扶起她的是讲英文的一位华裔女孩和她的美国男友。

后来的华尔街、时代广场、纽约中央车站几乎没有悬念,每个人摔倒5秒钟内都有人上来扶。扶起我的,问我要不要救护车。扶起张姝的,一直搀着她送到路边坐下;扶起高娓娓的就更过分了,一群人围起来问寒问暖,问是不是低血糖导致的晕眩,一位老太太赶紧拿出饼干让她吃,后来还感觉不够体贴,不知从哪儿弄来洗手液,让她手部消一下毒再吃。

中国城是纽约另外一个华人聚集区,本来没安排这一站拍摄。但在感受到法拉盛和华尔街摔倒后明显的区别后,拍摄团队内心不安但又特别不服气,特别想找到一些华人社区并不都是这样的证据,干脆直奔离华尔街不远的中国城多拍了一次,结果比法拉盛好些,两位美女旁边经过数人后终于有人扶,我没人扶。

差点出现意外的是在纽约中央火车站的一场,中央车站既是车站,又是一个公共艺术馆,集浪漫、高贵、刺激、神秘、不确定感于一身,比如它有全世界唯一的“吻室”即“巴尔的摩候车室” (Baltimore Room),中央车站初建时,从西海岸到东海岸的火车非常之少,远道而来的乘客们在下了火车之后就是在The Biltmore Room,与迎接他们的至爱亲朋们拥抱接吻。

精彩瞬间来自高娓娓摔倒在大厅里被众人关怀备至后,一位帅哥还走过来轻声问她,要不要他陪着坐一会儿,确保没问题了他再离开。娓娓好像被击中了,隐隐流露出让摄制团队先走的意思,被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多部红极一时的影视剧在纽约中央火车站取景,既有《绯闻少女》这样的轻喜剧,也有《教父》、《情枭的黎明》、《黑衣人》和《绝地战警》这样惊险万分、福祸一念间的作品。作家通常都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中间的界限薄如蝉翼,最厚也厚不过一层口红,我们为娓娓把好了这一关。

整个拍摄完成后,也发现了一些规律。以我为代表的中年男人,摔倒没人管,也不会管摔倒者的死活,在所有地点尤其是华人区最后扶起摔倒美女的,连一个中年男人都没有。这个年龄段的男人,压力大,心也硬。从摔倒者身边走过的中年男人,面色冷漠、阴沉居多,看到有人摔倒不但不扶,还皱起眉头,迅速离开,好像我们摔倒对不起他了。

另外美女要清醒,街头摔倒的机遇如同职场。又年轻、又漂亮、说话办事又得体的女生人人都愿意给你锦上添花。但你真要栽跟头时,看客的热情和兴奋远远超过对普通吊丝男。吊丝男当然应该倒霉,没有悬念也就没人注意,我摔倒在地上就没人扶,也没人关注;但美女摔倒后,按张姝的说法是“迅速散开的速度比我倒下还快”,但看客发现和自己无瓜葛后迅速聚拢围观,估计1000个围观者心里就有1000种剧情。

还有比较有意思的就是《华尔街之狼》描述的纸醉金迷和弱肉强食和我们发现的乐于助人也不矛盾。华尔街高富帅搞起金融危机来让全世界为他们设计的金融骗局买单,那叫“高级黑”,但面对身边突然有人摔倒,他们的第一反应是马上施以援手,那个瞬间不假思索的反应就是道德底线。这再一次印证了一条,有钱人的道德底线不比穷人低,无聊文人杜撰出来为富不仁的谎言大多是用来自欺欺人的。我周围的信仰坚定者经常引用用圣经上说的“富人想进天国比骆驼穿过针眼都难”来自我安慰,但如果穷到连跟针也买不起的话,针眼大如天安门城楼也是白搭。人人都有道德底线,但有钱人的平均底线好像比穷人高些。所以节目做完后我鼓励身边的女生们,找男朋友记住一句话,妹妹你大胆往钱走!

当然娓娓作为当年在纽约警车屁股后头追了多年的资深记者,对不扶也有靠谱的解释,比如社会福利、保险制度、移民身份等都会影响人扶不扶的决定,不扶的人未必是坏人,在我们的节目里有精彩的论述,当然我心里仍有未解之迷,那些不假思索赶紧扶起摔倒路人的,为啥没想着先查一下保险?

为了给一个颇具争议的社会现象提供丰富的视角和解释,我们纽约媒体人花了血本做了一次测试,当然,面对那些赶紧将我们扶起而且关怀备至的人们,我们多少心里有些歉疚,尤其在中央车站扶起张姝的美国老太太,说”you scared me to death” (你要把我吓死了)。但为了完成这份能让更多人受益的公共服务,这是我们能找到既不人云亦云、又不过分的折中方法。希望不就的将来,这种测验不管在遥远的祖国还是身边的华人社区,已经完全没有必要。据领导说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令人困惑的是虽然醒了但没有耽误万众一心要一起做梦的决心,社会和人一样,最怕半梦半醒中前行。中医理论说失眠梦多是肾虚,我对一切令人肾虚的口号都不感兴趣。摔倒有人扶,就是我的中国梦,我的华人梦。

作者简介:

黄天波,资深传媒人,现任华尔街多媒体首席运营官、《南华早报》专栏作家、《美聊》创办人、总策划兼主持人。黄先生先后任职新华社总社、CNN全球总部、新加坡新传媒集团、北美麒麟电视等;2003年担任纽约广告节电视创意大奖评委,CNN任职四年间报道全球一系列重大新闻事件,如亚洲非典、伊拉克战争、哥伦比亚号坠毁、美国总统大选、教皇保罗二世葬礼、阿拉法特葬礼、印度洋海啸,并参与策划实施CNN 特别节目 “聚焦中国”。黄先生于2005年获得美国电视新闻界顶级奖项:阿尔佛雷德•杜邦•哥伦比亚大学电视新闻奖(Alfred I. duPont-Columbia University Award) 以及“皮博迪奖”(Peabody Award).

微博:黄天波纽约客
微信号:a30934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