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从2015年7月份,波士顿双语网开辟了“科学顶峰上的华人”的系列报道,将定期向读者介绍海外著名华人科学家和他们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他们的研究成果为人类科学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他们的精神激励着全世界所有的青年人不断求索,揭开一个又一个大自然的奥秘。】
【浙江侨联网讯,文/骆开逊】2012年5月1日,大洋彼岸传来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 本年度美国国家科学院(NAS)增选新科院士名单公布,浙江台州临海籍科学家、斯坦福大学生物系教授,受聘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的骆利群博士榜上有名。
NAS院士的头衔代表了美国学术界最崇高的荣誉,此项评选旨在代表国家遴选国内外科技菁英,奖励科技研发,提高科技水准,能够获此殊荣实属不易。而在美国民间,另一个与NAS同等层次的机构—— 美国人文及科学院也有向杰出科技人士颁发院士头衔的惯例。巧的是,就在此半个多月前,骆利群摘取了此项殊荣。
并非每一位科学家都能同时具备这样的实力和运气。试想一下,在相隔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轻取上述两个院士头衔,无异于一个影艺人同时荣获奥斯卡奖和金球奖。
少年才俊与他的“快跑式”教育成果
骆利群祖籍临海括苍镇岭溪村马岭骆,父亲骆开廉、母亲仲崇馨均为教育工作者。1966年,骆利群出生于上海市,并在当地完成基础教育。1981年初中毕业后,15岁的他考取了安徽省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直接跨越高中阶段,开始接受高等教育。
198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赢得少年班唯一个名额的郭沫若奖,毕业后被中科院上海生化所以免试方式录取为研究生。同年,他代表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参加中美联合招收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博士研究生考试并被录取。
1987年7月,骆利群进入美国麻州布兰戴斯大学直攻博士。在布兰戴斯大学期间,他对生物神经系统功能运作方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孜孜不倦深入研究。在名师Dr.White的悉心指导下,1992年,骆利群以“APPL基因的功能研究”为题提出博士论文,并顺利通过口试答辩,如期取得Ph.D博士学位。
科学研究永无止境。骆利群的博士后进阶研究,选择以西海岸的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为唯一目标,并追随仰慕已久的华裔名教授詹裕农博士为指导教授(詹博士与夫人在1996年双双被评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拜入名师门下,骆利群加倍投入心力,经四年锤炼,他在自己专精的研究主题——“脑神经系统”在动物与人体中所产生的功能方面深入堂奥,已臻大成。也因为这个原因,他随即结束了博士后研究,并提出就业申请。
由于他在博士后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成果丰硕,早经传扬各界,因此诸多名校如哈佛、斯坦福、康乃尔、麻省理工、加州理工,甚至瑞士名校均向他伸出橄榄枝,纷纷邀约口试。经多方评估考量,骆利群最后决定自1996年12月起应聘进入斯坦福担任教职,并开始落实属于个人的实验室,从事科研专业工作。
而立之年的骆利群,此时完成了人生第一阶段“快跑式”教育成果。
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实验室
决定骆利群进校任教并从事科研之前,斯坦福大学与他达成了几项协定:在实验室方面,校方愿无偿提供房屋、家具等简单设备,并补助美金32万元作为基本开办费用;在个人教职薪资方面,每年12月中,校方仅发给9个月定额,其余实验室不足经费及三个月个人薪资,由骆利群自行向校外筹集。
按照协定内容,乍看之下,实验室架构似已成形,但实质上离正常起步仍然很远,最大的一个难题就落在基金筹集上。而在短期内达成筹集足够基金的目标,确实是一件相当吃力的事。
令人惊讶的是,骆利群竟能举重若轻,在一年内圆满解决上述问题,真正让实验室动了起来。30岁当上博士生与博士后导师的美梦意外成真,这是连他自己都未曾预料到的惊喜。
15岁入全国重点大学,30岁任美国名校博士导师,36岁取得斯坦福大学终身教职,46岁获美国国家科学院、人文及科学院双院士荣衔,从事科研教职短短16年,论文扬名学术界……所有这些看似从天而降的“眷顾”,恰恰得益于骆利群在研究领域的雄厚实力。
教职与兼职工作显现不凡才华
从进入斯坦福大学担任助理教授算起,不到6年时间,骆利群便升任副教授,并取得终身教职资格;不到9年时间,他晋升为正教授,并受聘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及捐助连续五年每年100万美元研究基金。2010年,骆利群复获第二期连续五年的休斯基金,并给予同等金额的弹性基金五年,预防申请第三期奖助基金时的不测。
这就意味着,自2010年以来,光是休斯基金一项就增加了10年之多,这使得骆利群在个人实验室的规划上可放胆精选优秀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研究员的名额,逐步扩大规模开展并加强研究工作。
自1996年成立以来,骆利群的实验室已精选来自世界不同国籍的“博士后研究员”,包括美、法、中、英、日、以色列、奥地利、瑞士等,合计26名;“博士研究生”包括澳大利亚、英、日、美、中、法等合计20名;美籍医学博士合计11名;总计55名。其中37名已取得合格学位,转到各自不同专业单位工作,尚有18名留在实验室攻读学位中。
在培育越来越多的卓越科技人才的同时,来自“骆利群实验室”的科研论文开始广获专业好评:实验室先后发表专业论文110篇,其中刊出在一级科技杂志《自然》7篇,《科学》3篇,《细胞》12篇,《神经元》20篇,共计42篇。其他68篇则分别刊在《自然—神经科学》、《神经科学杂志》、《发育》、《美国科学院院报》等杂志上。
如今,骆利群除了仍担任斯坦福大学生物系、神经生物学系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外,还兼任《神经元》杂志副主编,及《神经信号》、《神经网前沿》、《神经科学年鉴》等著名杂志编委职。虽然他的实验室依旧设在斯坦福校区内,但经费已全部由休斯医学研究所负担,就骆利群个人而言,他已进入一处工作两边挂职的特殊荣誉阶段。
学有所成不忘回报祖国
随着骆利群在学术界知名度的不断提升,经常受邀参加美国国内外举行的有关神经科学重要会议,并发表学术建言,足迹遍及世界各洲。与此同时,他时刻挂念着祖国的父老乡亲,希望能将自己的毕生所学传授给祖国的青年学子。
自2001年开始,每年一次为中科院上海生化所上课一周;2003年开始,讲课扩大到北京中科院、北大、清华等院校;还有1998年、2002年、2012年曾三次应台湾中研院之邀作三次学术讲座;每两年一次的“分子和细胞神经生物学专业国际会议”在香港举行,其中有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与会,2002年、2004年骆利群分别担任副主席与主席,辅助并主持这两次大规模的重要会议;2009年,在北京大学校区内,骆利群担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海外校园的主持教授,曾以斯坦福联合北大学生为对象,讲述了专题“先天和培养对神经发育的影响”。直至如今,骆利群依然不辞辛劳地奔波于祖国大地的各大院校,为祖国的科学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作者系台州旅台同乡联谊会总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