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德岛大学孔院成功举办第四届中文教师培训班

【波士顿双语网罗德岛州讯】为满足罗德岛州及周边地区中文教师提升自身教学理论和教学水平的需求,推动本土中文教师职业技能及整体素质发展,罗德岛大学孔子学院于8月20日至23日在罗德岛大学金士顿校区成功举办了2015年度本土中文教师培训班,这也是该院继2012年来第四次举办的培训。
2015_URI_Training_Group
上图:参加培训的学员和老师合影留念(罗德岛大学孔子学院提供)。





本次培训班邀请了来自美国爱荷华大学的柯传仁教授、纽约城市大学贝鲁克学院的俞志强教授、中国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的吴勇毅教授、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潘一禾教授,共四位国际汉语教学领域的著名学者进行授课。

参加本次培训的学员一共49名,主要来自美国东部的新英格兰地区(包括罗德岛州、麻萨诸塞州、佛蒙特州、新罕布什尔州、康涅狄克州)以及临近的纽约州、新泽西州、宾夕法尼亚州等地区的大学、中小学或其他教育机构。从学员结构来看,既有具备多年中文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也有刚接触中文教学的新手教师和尚在学习阶段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专业的研究生。

此次培训内容涵盖了中文教学的整体原则与方法、教学技能及课堂教学策略、第二语言教师职业发展、跨文化交际及中美文化差异比较研究等与国际汉语教学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的各个方面。其中,吴勇毅教授的讲座主要围绕第二语言教师的职业发展展开,他通过叙事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汉语作为二语教师的成长史,探讨了教师的认知建构过程和实践性知识的积累过程。此外,吴教授通过比较不同认知风格的汉语教师在课堂教学策略运用上的差异,提出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认知风格和特点,去建构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教学实践理论与方法。

柯传仁教授在讲座中介绍了美国外语教学学会口语能力测试模式(OPI)的分类等级、测试要求、实施标准等,并就OPI测试模式对中文教学的启示进行了探讨。此外,柯教授还深入探讨了认知语言学理论对汉语作为二语教学的启示。

潘一禾教授则运用丰富的案例,分析了中西思维模式的主要差异,提出了在教学中要注意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性,在跨文化交流中要有文化自觉意识,以共存共荣为目的加强文化交流,并以此推动语言学习。培训学员在现场也积极分享了教学中碰到的跨文化交流的问题,并展开了热烈地讨论。

俞志强教授的讲座围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原则与具体方法展开,不仅从宏观上对库玛教授提出的“后方法”教学理论进行了评述,也从微观上探讨了汉语语音、语法近似成分的教学,以及语言与文化教学的关系。此外,俞教授还就近期热门的中国教师在英国教学所遭遇的问题,与学员交换了意见,指出了不同环境中教学的特殊性及应对策略。

四位专家的讲座从语言到文化,从教学法到教学技巧,深入浅出,提纲掣领,通过与学员的积极互动,分享了自身在中文教学领域的真知灼见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并耐心细致地解答了大家的问题。他们渊博的专业知识,扎实的学术功底,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宝贵的经验学识,使参训学员受益匪浅,深受各位学员的一致好评。
在培训结束之际,罗德岛大学孔子学院院长何文潮教授介绍了罗德岛大学中文领航项目及孔子学院中文教学的发展情况,并为参训学员颁发了由国家汉办授予的培训结业证书。

培训结束后,参会教师们对于此次培训的主题、内容、组织、授课专家以及培训效果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认为培训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对提高专业理论和教学水平有着巨大帮助,同时通过培训班这样一个交流平台,认识了更多的同行,使大家可以交流经验、分享心得,共同进步。很多老师都表达了希望明年继续参加培训的意愿。
为中文教师提供职业发展机会,搭建互相交流的平台,提高中文教学整体水平一直是孔子学院的重要使命。罗德岛大学孔子学院秉承这一使命,自2012年起,每年暑期都邀请来自美国知名大学的教授以及国内的汉语教学专家,为美国本土中文教师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培训,对拓展教师的职业发展渠道,提升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改善中文教学质量,促进本土中文教师队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周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