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鏡明《春秋寄語》發布會15日舉行 姚蜀平談新書《十次留學潮》

【本報記者李強波士頓報導】波士頓知名書畫家黃鏡明先生的散文集《春秋寄語》的新書發佈會將於5月15 日(星期天)中午一時正,在紐英崙中華公所(90 Tyler St, Boston, MA 02111)會議會廳隆重舉行。本次活動由紐英崙中華公所、北美藝術家協會主辦。而美亞出版社另外一部新書的作者姚蜀平女士不久前在GBCCA藝文小集講解了《伴隨中國現代化的十次留學潮》。
2016_Huang_Book_Cover





黃鏡明是波士頓老一輩藝術家、文學家,目前擔任北美藝術家協會董事長。他把過去兩年多來發表在《波士頓新聞》等報刊上的100多篇散文中,遴選出80多篇聚集成冊,並附十多幅書畫,共約20萬字,以“海外見聞瑣憶” 為主要內容。文辭順暢秀美。以知識性、通俗性見長。書名為《春秋寄語——藝術家黃鏡明海外見聞瑣憶》。

據介紹,《春秋寄語》全書共分四卷:1、海外看中西文化貿易之交流;2、海外漫談中國歷史文化名人;3、海外評釋中國經典文化遺產;4、海外見聞雜談以及媒體訪談等之附錄。

黃鏡明1937年出生於馬來西亞,後來回到故鄉廣州,在廣東藝術研究所從事創作和研究工作30多年。退休之後,1993年移居美國,之後一直堅持書畫創作和寫作。黃鏡明喜愛中國水墨畫藝術的豐富內涵,贊賞其重筆墨、意境和情趣的藝術表現力。他的作品藉景抒情,強調畫者的心源,不拘泥於形似、講究神似,力求達到主觀意識支配藝術境界。

北美藝術家協會會長郭天涵對黃鏡明熱愛藝術、勤於耕耘的精神表示高度的讚揚。他指出黃老的新書將為中國文化在海外的傳承作出重要貢獻。

《春秋寄語》一書由波士頓美亞出版社出版,徐翔飛先生擔任主編,封面設計為吳蔚。在15日的新書發佈會之後將公開發行。北美藝術家協會誠邀波士頓文化界、新聞界朋友共襄盛舉。屆時,將有部分新書贈送親朋、文友和畫友。有關詳情可致電黃鏡明(857)206-1961查詢。




姚蜀平做客「藝文小集」 談新書《十次留學潮》

4月16日下午,知名作家姚蜀平應大波士頓中華文化協會藝文小集俱樂部之邀,在水鎮(Watertown)公立圖書館就她的新書《伴隨中國現代化的十次留學潮》作了演講。姚蜀平用兩個小時的時間,帶領30多位與會者回顧了過去140年來,中國近現代史中出現的十次留學潮,讓與會者感到受益匪淺。
2016_Yao_Yiwen_Talk
上圖:(前排左二起)趙鍾英、姚蜀平、王啟華、陳逍暘等部分與會者合影(李強 攝)。

姚蜀平在演講中指出,十九世紀中葉洋務運動起始的第一次官派幼童留美伴隨著以器物(經濟)變遷為主的現代化運動;其後第二次留歐潮已由經濟變遷轉向政治變遷;二十世紀初帶來了辛亥革命的第三次留學潮是數萬人留日;而第四次庚款留美帶來了文化變遷,而清華大學也因此創立;帶來無產階級革命的留法勤工儉學為第五次留學潮。

抗戰前後留美留歐第六次留學潮為中國現代化提供人力儲備;五十年代留蘇(第七次)和同階段台灣大規模留美(第八次)為海峽兩岸現代化提供了人力資源。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迎來的第九次留學潮和新世紀第十次留學潮是當今現代化的主力。演講中,姚蜀平不僅介紹歷史以及鮮為人知的軼事,還放映了許多珍貴的歷史圖片。

姚蜀平抗戰時期生於四川,其父畢業於黃埔五期,母親舅公乃辛亥革命元勳黃興。1958年姚蜀平高中畢業考取剛剛成立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核物理系,立志以後當科學家,同時寫科學家。大學畢業先後在核工業部和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以及政策管理所工作。

1978年,姚蜀平寫了電影劇本《李四光》初稿,後經修改及知名劇作家夏衍親自拍板錄用,次年北影將其搬上銀幕;1988年參與電視專題片《共和國之戀》的撰寫。1982至1984年,姚蜀平到哈佛大學科學史系任訪問學者,回國後發表論文「華裔美籍物理學家對近代物理的貢獻及其社會意義」,並首次向國內廣大讀者介紹台灣作家柏楊和李敖。1989年應史密斯學院邀請赴美講授中國科技文明史,其後在富蘭克林·馬歇爾學院、本特利學院等院校任教,1995年至今為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協作研究員。

與會者對姚蜀平老師的精彩演講報以熱烈的掌聲,並紛紛現場購買《十次留學潮》一書請作者簽名。本次活動的組織者、「藝文小集」召集人陳逍暘表示今年活動會有多種多樣的形式,例如:講座、戶外活動、讀書等等。她告訴記者《十次留學潮》一書去年十月份由波士頓美亞出版社出版,感謝姚蜀平年過七旬仍在不斷筆耕,並希望姚老師繼續為社會奉獻更多的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