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期哈佛茶会: 从三星堆到金沙——沉睡千年的古蜀文明

【波士顿华人双语网综合报道】第十五期哈佛茶会于10月27日在哈佛大学科学中心举行。主讲人肖飞舸是中国皮影博物馆国际合作部部长,金沙遗址博物馆宣传营销部主任。肖飞舸由国家文物局推荐参加今年10月22-26日在波士顿举行由Getty Foundation举办的Museum Leadership: Next Generation 培训,是这个项目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学员。




肖飞舸曾经担任过国际木偶联会大学暨木偶艺术节大会工作部部长,法国使馆文化处、法国电影联盟、法国电影节项目官员,法国驻成都总领事馆阿尔卑斯山-四川山旅游合作项目项目官员,尤伦斯当代艺术基金会公共关系部职员。他的研究兴趣包括泉州木偶戏,皮影戏:招魂,考古:意大利,(文物发掘,修复,断代)法国,德国(实质文化保护),宝墩、三星堆 (富士康步行5分钟;介绍给外国人成都:熊猫故乡,08汶川地震)遗址,遗迹,遗存等。



《从三星堆到金沙—-沉睡千年的古蜀文明》演讲摘要:(哈佛茶会提供)

一、背景
1)通常意义上的“中华文明”指的是由长江流域文明和黄河流域文明构成的“中原文明”
2)“成都”,作为城市名字,源自秦朝
3)秦朝以前,现在的成都地区一直叫作“蜀”
(更多介绍成都地区)

二、传说中的“古蜀”-一个消失了的文明
1)“蜀”是他称,不是自称,古蜀国是没有文字的文明
(1)“蜀”的名称来源很早,最初见于商代殷墟的甲骨文中,象虫形。是中原地区的人们对生活在四川盆地西部的人群的称呼。
(2)通过文字构成推想古蜀特点(纵目、养蚕)

偏僻异域,不通礼乐,蛮荒之地,不与外界交流。
法国对中国人的印象:城墙里围着很封闭的地区,
法国人吃马肉
华阳国志:大眼睛,养蚕为主
商周人蔑称:养蚕人

2)文献记载中的古蜀国历史

没有文字;
华阳国志:
现在通常意义“蜀”:四川平原地区
巴人(重庆)蜀人一直战争
古蜀五个国王:蜀国经历了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 -》金沙文明)五个王朝

3)古蜀王国的地理位置
4)古蜀国的历史阶段
5)关于古蜀的传说

三、两次考古发现让传说中的古国重见天日
1)1986年三星堆考古遗址的发掘:
(1)地点、规模
发现:1930农民发现
流失比较少,民国政府有意保护
考古发掘:科学记载和科学方法发掘

三个器物高台

(2)公元前1800-1200年的文明,对应三代蜀王(蚕丛、柏灌、鱼凫)
(3)极度繁荣的青铜文明
3米多高青铜面具,文字记录少
(4)帝国的忽然消亡
秦灭蜀修了都江堰之后 天府之国

2)2001年金沙遗址的发现
(1)遗址面积分布5公里以上,位于成都西北方向
始于五代地区

(2)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1200年的古代文明,对应杜宇、开明两代蜀王
成都建成史推前了一千多年

(3)黄金与美玉的王国
金铜器,玉器,象牙(象牙是与东南亚交流的象征?)
成吨的大量象牙,最长1.8米:当时成都平原气候条件和现在完全不一样,更潮湿;不可能是文化交流的结果
乌木:在河底中沉积;有河流流过
传说:象牙镇水精水怪
文明产生/祭祀活动 依水而居依水而建

(4)消亡于秦灭蜀国

和墓葬无关,祭祀地点。祈福。现在举办婚礼
没有棺椁
倾国财力

四、个性与共性
1)独一无二的文化特征
(1)神奇的器物
– 成吨的象牙
– 青铜雕塑
商周司母戊鼎:中原,一言九鼎;以酒器
金沙:青铜以雕塑为主
2.62高:最高的青铜站立人像
镇馆之宝(金沙+三星堆)祭祀的姿势;大部分考古学家认为是由国王,巫师祭祀拿着象牙;没有象牙至今没有定论:
( 所有文物由人可以焚烧/毁坏且摆放凌乱
水系丰富,当年没有地震,不可能是地震
一种猜测,牧野之战来临,来不及摆放,掩埋地底
另一种猜测,水灾,部族迁徙到陕西,另一部分来到金沙

三星堆青铜面具
太阳神树:九个太阳神鸟;神灵崇拜,古王国最高精神寄托的象征
摇钱树:

古蜀一层一层摆放

– 崇拜黄金的民族
金沙200多件金器
金权仗:最重要的记录
金面具:大眼睛,宽嘴巴,打耳洞;少数民族特色:人神沟通的灵媒
金喇叭
金蟾蜍

青铜器
唐朝以前金的概念指的是青铜器(生锈前是金色的)同一时期中国没有
沙金,金含量最高94.2%,自然界最高含量

现在成都人:湖广填四川

– 五彩斑斓的美玉
3000多件玉器;用于祭祀
玉琮:外方地圆:天圆地方;握在手里沟通天地:祭天祭地
玉璋:祭山
玉戈,玉钺:战争
良渚文化的玉器:对称的兽面纹;影响中国现代文化,对称;通过战争;2000多年前金沙就有玉器收藏
玉海贝:东南亚交流

唐以前,玉需工匠一生打磨:水和沙来切玉
玉质不好,容易被要色
中原晚期:用玉作为装饰

古代:美石为玉;和现代软玉定义不一样




(2)发达的神巫文化

大量神职人员:祭祀国王:面具,祭祀用品
神权到王权过渡:金沙:王权神权合一
– 自然神崇拜:追寻太阳的民族
蜀犬吠日
多阴天,很少见日
农业社会对太阳
表现:黄金--接近太阳颜色;飞鸟(三足金乌)--离太阳最近的生物(河姆渡;可能是太阳—— 达喀尔拉力赛中国队就是);蟾蜍:肚子有伸缩,月有阴晴圆缺,月亮的象征,阴阳平衡镇馆之宝;四只三足金乌;八个金蟾蜍

文物保护最好的办法:回填文物 (船棺,陪葬品漆器:古蜀船棺合葬墓)

– 动物崇拜:以飞鸟与鱼为图腾
花纹:
迁徙到陕西地区

– 祖先神崇拜:纵目阔耳的面具

图腾崇拜,多神论 (比如大禹治水很多用熊表示大禹;表示部落图腾是熊)
羊首龙:受到中原文化龙的影响

2)与中国及世界其它古代文化的共性
(1)太阳崇拜
(2)面具:沟通的灵媒

玛雅文明

金沙古蜀国文明诸多未解之谜
(原载于: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1008/17/156649_154378367.shtml)
未解之谜一:文明起源何方?

三星堆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那么三星堆文化来自何方?

专家发现被挖出数量庞大的青铜人像不归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青铜器上也没有留下一个文字,简直让人不可思议。“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四川省文物考古所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陈德安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三星堆文明可能是“杂交文明”。

未解之谜二:三星堆古蜀国的政权性质及宗教形态如何?

三星堆古蜀国是一个附属于中原王朝的部落军事联盟,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已建立起统一王朝的早期国家?其宗教形态是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还是神灵崇拜?或是兼而有之?这些仍然是一个谜。

三星堆文明的由来

四川三星堆博物馆原馆长肖先进介绍说,三星堆遗址位于成都平原北部之沱江冲积扇上,其中心区域是一座由东、西、南三面城墙包围着的古城,北面是鸭子河。这座3000多年前建造的如此宏大规模的城市,在全国范围内都很少见。这里曾经是古蜀国的国都所在地。

传说玉皇大帝从天上撒下了三把土,成为突兀在大平原上的圆丘状土堆,犹如一条直线上分布的三颗金星,三星堆因此得名。与三星堆隔河相望,为一块高出周围的弧形台地月亮湾,当地人把三星堆和月亮湾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风水宝地,并赋予“三星伴月”的美称。20世纪80年代三星堆的惊人发现让“三星伴月”更加名闻世界。

四川广汉市文物局副局长朱亚蓉说,广汉市,位于川西平原的腹心地带,城西七公里处南兴镇有一个三星村,村子北边,清澈的鸭子河由西向东流过,鸭子河南不远有一条数十米宽的古马牧河河道,古河道由村西南折向东南,围着三星村拐了一个大弯。

与三星堆隔河相望,有一个高出地面两头尖中间弯的月牙儿似的台地,叫月亮湾。1929年的春天,月亮湾附近的燕家院子,有一位叫燕道诚的农民和家人正在门前不远的地方挖水沟准备引水灌溉的时候,突然发现流水抽不上来,燕家父子于是进行下水疏通,在掏泥沟时,发现了一块大石板。

石板下,有个石洞,通向一个长方形的坑道,坑道里放满了玉器。中央层层摆放有序的一堆玉瑗,像一座玉宝塔。最大的玉瑗,有筛子那样大。加上其他的玉圭、玉璋、玉琮、石斧及石璧等,总数达四百余件。

1986年,三星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开始,令世人震惊的一、二号祭祀坑分别于7月、8月出土。

著名的“青铜大立人像”出土时,在不算太宽的坑沿上,三四个人并排站在一起,连同坑下的三个人,大家一起才把这个庞然大物轻轻地托了起来。

这些稀世珍宝不可能是私人拥有的器物,而是国家宗庙里才能拥有的礼器、神像。但这些器物全部被古人砸碎、焚烧后按一定的先后顺序埋入坑中,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四川金沙博物馆副馆长朱章义介绍,2001年,在距三星堆仅仅38公里的成都西北金沙发现了大型都城遗址,从金沙出土的有些器物来看,无论是工艺还是形制都与三星堆的器物有很大的一致性。由此可见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之间有着某种密切的关系。但是在二者之间也存在着某些明显的差异,比如金沙出土的神面纹玉琮、金箔蛙形饰,特别是太阳神鸟金箔饰,都是之前的考古发掘从未见过的。

两大遗址的发现,说明几千年前古蜀国不仅有过三星堆的灿烂,而且还有过金沙的辉煌。金沙极有可能是三星堆文明衰落之后,在成都平原上又兴起的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三星堆到金沙或许正是古蜀文明兴衰走向的答案。

未解之谜三:三星堆出土陶器上的符号有什么含义?

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以亿计的陶器残片,足可说明当时陶器的种类已颇为丰富。通过多年的考古发掘证明,诸如炊器、酒器、饮用器、食用器等生活用器以及少量的礼器和生产工具,在三星堆古蜀国曾被大量而普遍地使用。古朴的蜀陶向我们展示了古蜀先民日常生活中一幕生动的生活画卷。

在这些陶器上可以找到一些不规则的图形符号,即所谓“巴蜀图语”。它们是文字?是族徽?是图画?或是地域性宗教符号?也许,其中某些部分具有文字意味?毫无疑问,“巴蜀图语”的破译,一定会对解开三星堆之谜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未解之谜四:三星堆出土如此多的象牙从何而来?

金砂出土的象牙则引起了学者们“土著象牙”与“外来象牙”的争议。有专家推断可能是附属小国进献的贡品,也有的认为就是本地的产物,还有人表示是贸易往来的结果。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兼金沙博物馆馆长王毅表示“目前出土的象牙经过鉴定,基本属于亚洲象。但现在的亚洲象主要分布在印度、孟加拉国等地,蜀地向来交通不便,从外地输入的可能性不大,更为合理的解释就是古蜀国当时产象。”

据王毅分析,3000年前的蜀国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和中原地区相比,更具备大象的生存环境。“从现在的出土文物和考古资料来看,中原地区在商代就有大象出没的记录,甲骨文里还记载了商王捕象的内容。由此可以推断,在同时代的成都平原上很可能有大量活动的象群。”“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大量的象牙主要堆积在祭祀区,说明当时人们把这些至高无上的象牙献给蜀王后,蜀王就用这些象牙来祭天地、祭鬼神和祭祖先。”

但从金沙出土的象牙来看,最长的达到1.8米多,一般也在1.6米左右。这样的长度连现在大型的非洲象都难以达到,何况身材短小的亚洲象呢?看来象牙之谜还未揭开。

未解之谜五:古蜀国是如何消失的?

古蜀国的繁荣持续了1500多年,然后又像它的出现一样突然地消失了。历史再一次衔接上时,中间已多了2000多年的神秘空白。关于古蜀国的灭亡,人们假想了种种原因。

一般认为三星堆古蜀国有一个发展壮大,由盛转衰的过程,立国时间在千年以上,与传说中的几代蜀王均有关系。灭国时代大约在商末周初,灭国的原因为政权的更替。以后,蜀地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转移到了成都及附近地区。

有人认为三星堆的灭亡可能是洪水的肆虐,也有人认为是外族的入侵,还有人认为是蜀国内两个不同利益集团的碰撞而导致的。如果是洪水暴发,为什么大部分人都能安全地迁往离三星堆并不远的金沙呢?如果是外族入侵,难道只是为了破坏蜀人的都邑,并不想赶尽杀绝吗?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兼金沙博物馆馆长王毅表示“从两地出土的文物来看,它们有很多的内在联系,特别金面罩、金冠带和青铜小立人都有惊人的相似,说明它们还在延续相同的王权和神权。”

同时,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被有关专家认为是蜀国的两个重要顶峰,从相关的出土文物和研究来看,三星堆的灭亡与金沙遗址的兴起,应该有某种紧密的契合点。可是,如果金沙遗址延续了三星堆时期的众多习俗,为什么金沙遗址发现的象牙、玉器和金器在数量上和种类上都远远超过三星堆,但却迟迟没有发现像三星堆那样的大型青铜人像?“我们可以从金沙出土的青铜小立人下面的小插件推断,它可能就是某件大型青铜器上的一个物件而已,不管是它的造型还是上面的纹饰,都很符合三星堆大型青铜人像上面的东西。”王毅解释说,现在金沙遗址才发掘很小一部分,很难说金沙不会出现大型青铜人像和青铜神树。随着考古发掘的进展,不排除还有重大发现的可能。

未解之谜六:三星堆金杖之谜何在?

金杖的来源引起了人们的种种猜测,更是三星堆的一个千古之谜。

有的学者认为金杖是一种外来文化,源自西亚或埃及,由遥远的西亚北非传来,但大部分学者否定这种推测,认为杖是一种权力的象征。

学者认为在我国原始社会末期,氏族首领就有用杖的习惯。在江浙一带的史前良渚文化的大墓中,有仪仗玉质附件出土。蜀山氏来自山区,用杖助力,更是一种必要的器具。

至今,四川剑门藤杖,仍驰名中外。我国历代王朝,都有赐杖与老臣的惯例。从金杖上的图案来看,鱼鸟象征吉祥,箭翎则表示威武,这正是金杖作为权力象征的应有之义。

因此,一般认为金杖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标志,是王权的象征。或者认为金杖是大巫师手中的魔杖、法杖,是神权的象征。还有人认为金杖集神权与王权于一体,是政教合一体制下的“王者之器”。

至于金杖上的图案是图是文,仁智各见。有的已在试图破译,另一些专家则认为刻画的符号基本上单个存在,不能表达语言。不过如果能解读这些图案,必将极大促进三星堆之谜的破解。三星堆在文字方面尚存问号,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未解之谜七:三星堆青铜器群的产生之谜?

三星堆青铜器群所表现出的令人惊叹的青铜冶铸技术及其所代表的青铜文化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确实使人难以猜测!

有人认为,这是蜀地独自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有人认为,这是受周边邻国,尤其是中原文化影响而产生的。

有人认为,这主要是受荆楚文化影响。

有人认为,三星堆青铜器颇受西亚、近东、南亚等地的外来因素的影响,是文化采借的产物。

更多的学者认为,三星堆青铜器群的产生因素,有中原文化及其他地区文化的影响,但更主要的还是属于自身特点,即本地因素。

未解之谜八: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和性质?

有关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争论,具体有5种不同的推断。

①殷墟一期前后说。认为两座器物坑的年代分别为:一号坑相当于殷墟一期,二号坑相当于殷墟一期偏晚阶段或殷墟一、二期之交,不晚于殷墟二期。

②商代晚期说(指相当于殷墟一期和殷墟晚期)。为发掘简报所定,一号坑相当于殷墟一期,即盘庚至小乙时期(高大伦认为可到武丁前后);二号坑时代晚于殷墟一、二期,大致相当于殷墟晚期。高大伦、李映福撰文认为,从玉石器的形制、种类考察,两坑的时代应为商代晚期。

③商末周初说。有学者认为两坑为同一时期的遗存。胡昌钰、蔡革也认为两坑的下埋下限时间相同,均在殷末周初。

④西周后期说。宋治民根据对一号坑出土青铜器、玉石器和陶尖底盏、器座形制的分析,认为其属于遗址第四期,时代大体相当于西周后期;二号坑的时代与一号坑属于同一时期。并强调此西周后期系指坑本身的年代以及出土陶器的年代,部分青铜礼器的铸造和玉石器的制作年代,可能要早于坑本身的年代。

⑤春秋说。认为两坑出土青铜器的制作年代、使用年代和埋藏年代,应区别对待,指出这批青铜器埋藏年代大约在春秋初期,早不过西周。

有关两坑的性质有以下观点:

墓葬说──此说可分两说。一为陪葬坑说,此说认为两坑周围可能有某代或某几代蜀王的大墓尚未发现,两坑只是其器物陪葬坑。二为火葬墓说,此说特别重视一号坑中出现的大量烧骨和权威人士所使用的金杖等物品,认为两坑埋葬有死于非命的蜀王。

厌胜掩埋说──此说从萨满教宗教文化的研究角度入手,认为两坑器物曾被视作“灵物”,当其“失灵”后,人们将其毀弃焚烧,以刺激灵物。同时,此说很重视两坑中大量象牙作为巫术工具的厌胜驱邪作用。

器物坑说──此说又可分为两种说法。一为“灭国宝物掩埋坑”说,认为两坑是后朝推翻前朝之后,将其神庙中物捣毁掩埋,即所谓“灭国”“覆社”之结果。二为“不祥宝物掩埋坑”说,认为两坑的掩埋物是已故蜀王或旧时代的神庙之器,新王视其为不祥之物,存之对己不利,故而加以毀埋。

窖藏说──此说联系到三星堆遗址曾发现几处玉石器的埋藏坑,并结合附近彭县竹瓦街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均出土有商周时代的青铜器窖藏这种情况,推测两坑亦属窖藏。

祭祀坑说──这种观点首先为发掘者所提出,在目前最具有代表性,认为两坑是某种大型祭祀活动之遗存,坑内之物皆为祭品,在经过“燔燎”等各种祭祀活动后,再加以“瘗埋”。

造成两坑掩埋的原因恐怕也是所有人都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在学术界也有各种说法,最有代表性的是“敌国入侵说”和“改朝换代说”。

未解之谜九:那么多精美的玉器和铜器是怎么造出来的?

三星堆出土了众多精美的玉器和铜器,如此精湛的技术以现在的水平来看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们不得不惊叹于几千年前三星堆地区能工巧匠的手艺。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来看,工匠们使用了何种工具和器物对玉器和铜器进行加工,还是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