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聊“回国感言” 做客哈佛医学院分享海归经验

【侨报周末特约记者李强波士顿报道】继书记朱善璐和副校长王恩哥相继到访之后,波士顿又迎来了一位北大学者。

7月13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饶毅教授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吉米基金会礼堂同300多位听众做了以“回国感言”为题的演讲,分享他自己的海归经验,并鼓励中国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回国发展。

饶毅(中)同HMS-CSSA的郭朝设(右)、胡海在会场外合影。(HMS-CSSA 提供)

海归回国是波士顿地区中国留学生、学者和专业人士极为关注的一个话题,当天的演讲虽然是在一个周日的中午,大量的与会者还是将吉米基金会礼堂挤得满满的。

本次演讲会由哈佛大学医学院华人专家学者联合会(HMS-CSSA)主办。 不久前辞去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职务的饶毅表示,他将集中精力在教学和硏究上。




针对大家关心的海归人员子女教育问题,饶毅表示,国内的敎育机构能够帮助在美国出生的孩子适应中国的教育环境,得到人格的健全发展,这不应该是一个在考虑海归时値得顾虑的问题。

据悉,饶毅于2007年从美国西北大学神经科学硏究所海归到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海归之前,饶毅先后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哈佛大学和西北大学学习和工作过22年。

饶毅坦诚地表示,中国目前的确存在许多问题,但这也是中国需要大量海归人才的原因之一。在今年2月份发表的一篇题为“从美国梦到中国梦”的博客中,饶毅写道:“与其在海外批评,不如回中国实践。很多海外华人批评中国的各种问题,有些非常中肯。但是,与其在国外批评、抱怨,不如在国内批评、在国内做具体工作。在国外批评中国无需很大的勇气,起得作用也有限。在国外不是不能为中国做事,但不如在国内做的多。”

他在演讲中总结说,对于从事自然科学硏究的中国人来说,现在是回国的好时机,回国做科硏有很多自由。

演讲之后,饶毅教授回答了与会者的提问。有一位与会者问到交叉学科在中国的前景如何。饶毅回答说国内最喜欢新东西、新名词,所以交叉学科应该机会很多。




当天,饶毅敎授还在哈佛大学脑科学硏究中心作了题为“社会生理学的分子生物学分析”的学术演讲,介绍了他所领导的实验室用分子遗传学方法硏究社会行为的进展。实验室综合应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电生理、现代成像等方法,交叉硏究动物社会行为,探索动物社会行为的分子与细胞机理,找到了控制动物打斗的中枢神经递质分子,揭示了群养动物打架少于单养动物的分子基础,发现了哺乳类求偶选择的中枢神经递质。

饶毅访美期间还参加了北大生科院北美校友会年会,介绍了北大生命科学近年来的发展情况。

HMS-CCSA的郭朝设向记者表示,今后还将举办更多的讲座,希望大家关注网站: hms-css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