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勝,bostonese.com 專欄作家
波士頓地區“蘭亭雅聚”書法愛好者,於6月23日星期六下午2點到4點30在Framingham 公共圖書館舉辦了中國書法講座研討活動,有20多位書法愛好者參加了活動, 這次活動的主題是研習漢文字學,齊雅明先生作了題目《漢字是像形字嗎? -圍繞漢字發展史的一個淺短的討論》的專題演講,引導與會者探秘漢字六書無盡的書法和文化寶藏。
圖1: (左起)孫志勝,周九卿,齊雅明合影。(李統銓攝)
圖2: 孫志勝同部分與會者交談。(李統銓攝)
圖3: 象形文字例證。(李統銓攝)
曾為大波士頓地區文協“藝文小集”活動主持人的齊雅明先生酷愛中國文化,平時博覽群書,對漢文字學很有研究。在“蘭亭雅聚”的第一次聚會上就當時人們人云亦云的漢字為像形文字的的說法提出了質疑,隨後應“蘭亭雅聚“組的請求,花了很多時間,準備了今天的專題演講。
齊雅明先生說漢字在西方普遍被認為是像形文字,而像形文字在西方被普遍認為是低級文字,用這種觀點來看待漢字是不恰當的,齊雅明先生用翔實的資料和例子,從漢字的產生開始,一直闡述到漢字的發展和定型,漢字雖然起源於象形的文字畫,但經歷了早期先商時代的圖畫文字階段,又經歷了從商至秦時期的表音文字階段,從秦漢至今進入形音文字階段,早已脫離了初級的象形文字階段,漢字中純粹以像形為基礎的字不到百分之二十,漢字以表形字為基礎,表音字為主體,發展成為是形音結合的複雜文字系統, 這也是漢字歷盡幾千年能適應社會需求而存在的基礎。 |
漢文字學是書法學習的基礎,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中國文化寶藏。齊先生的演講引起了與會者就這一主題作了熱烈討論。
齊雅明先生出身於書香世家,高外祖父和曾外祖父為清代名士李輔耀和李庸,父子二人均為書法和金石名家,對中國書法界享有盛譽的“西泠印社”貢獻良多,李輔耀字補孝,號幼梅,又號和定, 湖南湘陰人。其詩書畫印無所不通,尤擅漢隸,學識淵博,著作頗豐。李輔耀为清朝道光時名臣兩江總督并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使李星沅之孙。李輔耀本人宦遊浙江30餘年,曾三任杭嘉湖道台,與金石書畫名家交往甚多。當時在杭州孤山小盤谷置地營建別墅,離杭後委託幼子李庸將“西泠寓齋”及小盤谷、芋禪、留雲諸地捐給西泠印社。西泠印社中有一方名叫“小盤古”的名勝,是李庸奉父李輔耀命贈給西泠印社的,現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西泠印社,仍存有重要碑刻李庸撰“小盤古記”。
齊雅明先生在現場展示了曾外祖父李庸的臨帖《說文部首》, 讓與會的書法愛好者大開眼界。李庸,原名李相綸,又名李元庸,字子扉,行八, 为李輔耀幼子。李庸的臨帖為篆書,書法功力深厚,體勢完備,乾淨利落,筆劃純厚自然,渾然一體而成,無論筆劃還是章法,達到了無可挑剔的爐火純青的境界,可以說盡美盡善矣。專題演講之後,老書法家周九卿先生當下現場揮毫演示。周九卿先生,筆名文卿,今年70歲,中國書法愛好者,擅長金文,篆書,隸書,行書和草書等多種字體,隸書和篆書作品多次在全國大賽中獲金獎,退休後在北京和美國麻省定居。週九卿先生以行楷為書法活動組題寫了“蘭亭雅聚”條幅, 周先生的書法流暢自然,功力雄厚,極富美感。 |
蘭亭雅聚”中國書法講座研討將定於每雙月的第三個週日下午活動,每次將除安排書法和書法有關包括文字學,文學,藝術,歷史等方面的專題,下一次活動講座專題將由程嶺先生作“書法和篆刻的美學標準探討”的專題,此外還將有書法展示,技法討論和現場揮毫等活動,具體日程以最後通知為準。歡迎書法愛好者參加,誠徵演講專題,古今書畫展示和現場揮毫,詳情可聯繫:[email protected]
“蘭亭雅聚”, 好亲切,好喜欢这个名字。兰亭是家乡绍兴的一个名胜古迹, 小时常随父亲去玩。父亲也是书法爱好者,下次来访,定要带他去参加这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