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野接棒中华公所 架起华埠与政府的桥梁

【侨报周末特约记者李强波士顿图文报道】 7月14日,纽英伦中华公所主席黄光野、英文秘书陈国华、中文秘书翁宇才和核数李洁英在中华公所会议室接受了《侨报周末》和美国中文电视的联合采访。

(左起)美国中文电视驻波士顿记者严涵、李洁英、前任中华公所职员周文熙、翁宇才、前任中华公所职员黄镜明、黄光野、陈国华合影。

据了解,纽英仑中华公所英文简称是CCBA,于1923年登记成立。作为今年初上任的新一届中华公所职员,他们向记者介绍了上任以来的主要工作,并邀请大家积极参与将于8月12日在华埠举办的中秋节联欢会。




访谈从位于华埠泰勒街90号的中华公所大楼开始谈起。1980年,中华公所原来所在的大楼倒塌了,中华公所向波士顿市府申请一个开会办公的场地。正好,昆士小学刚刚搬到华盛顿街的新址。于是市长福林(Ray Flynn)以一元钱将有100多年历史的泰勒街90号大楼“卖给”了中华公所。

“福林市长是看到了华埠发展的前景,希望纽英伦中华公所能成为市府和华埠居民之间的桥梁,”黄光野说。他表示,过去20年来,纽英伦中华公所虽然经历了许多风雨,但仍然日益强大,坚持以公平正义、民主和睦、团结合作的精神为全体侨胞服务。他对前任主席梁永基、何远光、黄国威等人为中华公所的热诚服务表示感谢。

1972年从香港来到波士顿留学的黄光野在波士顿北郊的通用电器公司工作长达37年,是一名研制飞机引擎的电气工程师。当记者问到他是如何成为中华公所职员时,黄光野表示,过去15年来,他一直在公司所在的林镇(Lynn)利用业余时间做义工。“我刚来美国时,独身一人,非常孤独、忧郁。所以当我看到许多新移民没有太高的教育程度,又有语言障碍,难以找到一个安身之处的时候,我非常想帮助他们。”

大约8年前,黄光野到华埠的黄氏宗亲会任职,之后又到中华公所任职,并在去年底的选举中当选中华公所主席。他表示,希望把在主流公司里学到的一些经验用到中华公所的管理中,比如切实执行各项财物规章制度,开源节流,认真制订年度预算计划等。




在他上任不久后,中华公所职员就遇到了夏利臣街25号时信大楼火警事件的考验。今年2月8日晚,波士顿消防队在接到火警后检查了时信大楼,并当即宣布该大楼为危楼,31户居民被市政府勒令搬离。在旅馆度过一个不眠之夜后,有29户居民到中华公所求助。

由于中华公所是办公大楼,没有居住许可,经过多方面的协商之后,这29户居民被安置到昆士小学的体育馆暂住数日。但是由于学生家长的反对,这些无家可归的 华埠居民又不得不离开昆士小学。好在这时中华公所已经向消防局申请到临时的住人许可。于是这29户居民在中华公所活动大厅和会议室住了3天。但由于中华公所没有淋浴的设施,居民们还是要到华埠的YMCA去洗澡。

李洁英吿诉记者,黄光野曾经在昆士小学体育馆同受困居民一起过夜,为其提供帮助;翁宇才为受困居民捐款300元。在华埠主街、亚美社区发展协会(ACDC)、华埠社区中心(BCNC)等社团的协助下,经过同市政府的协商,市长曼宁诺的推动,这29户居民被安置到南波士顿的政府廉租屋,居住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

在谈到华埠居民的参政议政时,翁宇才表示,过去30年来,华埠居民的投票率一直在提高,双语选票也起到积极的作用。在他看来,中华公所历史很长,旗下团体也很多,做事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满意。“我们每天都试图做正确的事,如果能得到7成人的赞同就足够了,”翁宇才说。

最后,黄光野表示,纽英伦中华公所将继续团结各侨团共同前进。新移民有困难,中华公所愿意为他们提供职业培训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