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家的科学世界 MIT研究员龚琛晨专访

【侨报周末特约记者李强波士顿图文报道】 在人们的心目中,在麻省理工学院(MIT)这所世界排名第一的理工院校做研究的科研人员,一定是科班出身的理工科天才。日前,记者在MIT脑神经认知科学研 究所,同研究员龚琛晨(Chen Chen Gong)女士的办公室做了访谈。作为钢琴家从事脑神经认知科学研究,龚琛晨开创了MIT历史上的先例,而她独创的龚琛晨钢琴系列教学法培养出众多获得国际赛事金奖的钢琴家。
2013_ChenChen_Gong
上图: 龚琛晨在办公室展示龚琛晨钢琴系列教学法图册。




第一次注意到龚琛晨的名字,是去年读到的一篇关于波士顿钢琴教育家在北京水立方水滴剧场,为拥有艺术梦想的打工子弟们奉上了一场名为“Piano For All——Chen Chen和她的孩子们”的公益钢琴音乐会的报道。访谈就从那场音乐会开始。

龚琛晨吿诉记者,那场音乐会是她近年来同中国的多家慈善和教育机构合作的结果,希望让所有的孩子,包括打工子弟都能够得到钢琴教育的机会。龚琛晨指出,学钢琴和学语言一样,钢琴是艺术的语言。就像小孩子学语言有很长的准备时间一样,弹钢琴也要有认知的前奏。她说:“学钢琴分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郎朗那样的天才毕竟是少数。”

她所在的MIT脑神经认知科学研究所,是全世界在声音、语言以及儿童成长方面的脑神经研究领域最出色的科研机构之一,这是少年时代的龚琛晨所梦想不到的吧。祖籍安徽,龚琛晨成长于70年代的武汉市。武汉大学中文和政治专业毕业的父亲是南下干部,受到政治运动的冲击,没有了工作,于是在家悉心教育她。4岁开始学琴,龚琛晨没有上学,而是在家里学习文化课,直到后来入学武汉音乐学院附中。

“父亲觉得学校的文化课不对,应该琴棋书画都学。专门请了好友美协主席张善平、以及中央美院油画专业毕业的陈朝阳来给我讲各种经典油画。70年代,钢琴教育方 面的书籍很少,晚上练琴,看爸爸一本本地抄谱子,”龚琛晨回忆说。父亲对她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有一次她在上海给父亲写信,被退回来,因为标点符号不对。

高中毕业后,龚琛晨就跟着老师学钢琴,靠参加演出有一定的收入。后来得到一个出国的机会,于80年代末来到美国,靠到各处表演钢琴为生,曾经在丹佛的一个滑雪场雪地弹钢琴,期间经历了病患等各种坎坷。

幸运的是,龚琛晨得到了到堪萨斯州的匹兹堡州立大学钢琴表演专业攻读硕士的机会。“我从丹佛给学校打电话,他们就给了我全额奖学金。那正是我最失落的时候,冥冥之中,仿彿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指引我。”




在麦客(Macay)教授和沃德(Ward)教授的指导下,龚琛晨系统地学习了西方音乐理论,并在学校担任钢琴教学和演奏工作。毕业之后,龚琛晨在华盛顿的施坦威(Steinway)钢琴学校任教,并开始编写《龚琛晨钢琴系列教学法》,历经15年完成,共40多册,通过图画来解释乐谱中的各种乐理和意境。在过去10年的实验教学中,”所有孩子只要听见就能弹钢琴;其课程中,用了分解的方式,让注意力在钢琴习得的各阶段中,分类分期地完成学习目标。在记忆力方面,用显性记忆与隐性记忆相结合 “的理念多次得到见证,孩子对音乐的认知比通常教育方法快很多。

2004年来到MIT做研究员之后,龚琛晨致力于将脑神经的最新研究成果用于钢琴教育,提高人类对音乐以及对钢琴演奏(技能技巧)学科的理解和把控能力。她吿诉记者说,脑神经将会渗入到每一个学科。用脑神经的认知,科学地,艺术地寻找答案,使人类可以最大限度地运用人的本能,通过教育去拥有音乐和钢琴演奏。


龚琛晨对MIT的研究环境表示满意,她说:“钢琴和人结合到这样的程度,需要更深层的研究。我希望更多的人在钢琴教育上不是只注重技巧,要注重人的因素,强调认知。用脑弹琴,肯定是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