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圣诞泳装长跑”为慈善 秀热辣身材

【波士顿华人双语网综合报道】12月14日,众多波士顿市民参加了一年一度的“圣诞泳装长跑”(Santa Speedo Run)慈善活动。在大雪纷飞的当天,数百名长跑爱好者们冒着严寒穿泳装为慈善事业奔跑。他们途中有时停下来向路人筹集善款,有时则向摄影师们展示健康性感的身材。



据悉,“圣诞泳装长跑”是波士顿的传统慈善项目,参加者的最低资格是为慈善机构筹得250美元善款。在今年四月份的马拉松爆炸案之后,今年的活动吸引了不少马拉松运动员参加。今年“圣诞泳装长跑”只是美国民众热衷慈善活动的一个体现。




虽然大部分美国人都希望富人多多捐献,他们却从不期待政府也如此慷慨。在美国人眼里,政府只提供公共服务,慈善让个人、企业和其他团体发挥作用,但慷慨者将获得社会的相应奖励。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公共政策和慈善研究中心教授莱斯利•林科斯基就曾指出,在美国,当人们有困难时从不求助于政府,而是认为只能靠自己。实际上,美国政府从一战以后才开始介入慈善,从政策上去鼓励慈善事业的。

对于乐善好施的普通民众,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都给予免税奖励:例如,纳税人若捐出1千美元并按时交纳35%的税款后,她的这笔捐助将帮她省掉高达350美元的税金。2007年,美国民间慈善捐赠总额为3070亿美元,占到当年GDP的2.2%。而美国纳税人因为捐赠而少交的税款,已经成为所有“政府奖励计划”中最大的一笔数目:2002年,美国政府因捐助或其他慈善活动免去了1.4千亿的税款。

多年来,各种统计数据均表明,在美国信教者比不信教者更爱好从事慈善。以2000年为例,在参加志愿活动上,信教者比非信教者的比例高出23%、在慈善捐款上高出25%。如按具体捐款金额和从事志愿活动时间算,对比则更明显,信教者年平均捐款数是非信教者的4倍、参加志愿活动的时间为2倍多。

对于信仰在促进慈善的作用,美国胡佛研究所一份报告曾称,原因可能有二:非信教者更倾向相信通过政府层面而非个人慈善来解决社会问题;其次,宗教既是促进“社会资本”的重要一环,也是美国社会关系重要的“调节器”,行善本身存在于很多宗教的核心理念中,在现实中反过来也促进了人们行善。此外,最乐于捐赠的人群——美国的低收入人口,往往也是虔诚的信教者。2010年5月一份调查显示,22%美国人称信仰对他们的捐赠行为有促进作用。

所谓人无信而不立,确立善款必能善用的公信,是慈善捐款的基本前提。让善款得以善用的制度设计,也是美国人行善的一个重要价值考量。比如,美国的免税制度不仅鼓励人们捐款,同时也有让国税局借机监管慈善机构与捐款人、受捐人之意。纳税人要想享有免税的权利,三方都得在资金上接受国税局的监督。

众所周知,民间慈善机构在慈善活动中承担着难以替代的角色,而美国人对这些组织有信心,首先由于它们大多都有合法的地位、在税务部门有登记,其次还与有第三方私人基金会监控有关。美国红十字会就曾因卡特里娜飓风后滥用捐款被批评,但其后他们迅速纠正后又获得了很多捐赠。

法律不仅为民间慈善划定鼓励框架,还提供监督和惩罚的重要职能,而这些都是民间机构难以完成的。个人和团体可以放心将钱捐给民间组织,因为每个州都有官员来确保捐赠者不会受到欺骗;一旦有人以慈善之名行骗,法律就将其投进监狱。美国政府和民间组织自二战后经过多年磨合,已形成一个比较合理的分工,这免除了美国人捐赠中的许多疑虑。

美国人普遍乐于行善,与其文化传统也有非常大关系。乐善好施不是“锦上添花”,而是每个人应该从事的活动。有学者甚至指出,从事慈善已成为美国的一项习俗,17%的美国人称其捐赠主要受来自家庭(母亲)的影响。在英格兰,由于皇室一直倡导慈善,英国商人大多就受到这一传统的影响,相反,大革命中的法国政府放弃了慈善事业后,对社会行善的动力影响就非常大。

在当代美国,乐善好施还是特别被主流社会看重的品质。一个几乎众所周知的例子是,在美国想上好大学,申请者就必须要从事过志愿工作。据不完全统计,95%一流大学的学生,在高中时代就开始当社会志愿者。捐赠固然不完全等于慈善,但调查却发现无论金额大小,有过捐赠历史的人通常都乐于从事其他慈善项目、也更愿意在其他情况下帮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