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当兵 陈洁冰一把二胡走天下

【波士顿双语网讯】1962年出生于上海,陈洁冰1971年9岁时因为二胡拉得好,被特招入伍成了东海舰队的一名文艺兵。1984年退伍之后,被选中成为名曲《梁祝》二胡版的第一位演奏者。
1971_Chen_Jiebin
上图:9岁当兵的陈洁冰(视频截图)。



1989年,陈洁冰来到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进修,并把二胡版《梁祝》带给了美国观众。研究生毕业之后,陈洁冰到旧金山定居,并一直致力于在美国和全世界推广二胡这一有2000历史的中国传统乐器。

中国央视国际频道不久前在《华人世界》以“华人故事:我在美国交响乐舞台拉二胡”为题报道了陈洁冰在上海举行的一场中西乐器合作的四重奏,并对她做了专访。



下面是林莫女士女士对陈洁冰的专访

要是问你是否听过二胡拉的《梁祝》,你一定会听过。但是你知道谁是用二胡拉《梁祝》的第一人吗?这个人就是陈洁冰。我在网上搜寻一下,对她的介绍除了华音网站外,只发现了主持人林莫的一次采访,这可能是因为她到国外发展吧。所幸的是林莫女士自己本人以前也拉过二胡,所以多次采访在国外的二胡演奏家。下面是她对陈洁冰采访后写下的报导:
陈洁冰出生于上海,四岁开始学二胡,从六岁起就登台演奏,九岁破格进入中国东海舰队文工团,之后在部队工作生活了十三年。1980年陈洁冰考入上海音乐学院,1984年毕业(她的网站上说是1982年),不久获(文化部主办的)全国二胡比赛第一名,并获一等表演艺术家证书,是当时获得这一荣誉的最年轻的艺术家。陈洁冰1989年来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学习,并获音乐硕士学位。很快她便与美国交响乐团合作,先后与水牛城爱乐交响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新莫斯科交响乐团,匈牙利交响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新世纪市内乐团,好莱坞碗交响乐团等合作演奏,把二胡真正带入了国际交响乐舞台。

在这次采访中陈洁冰女士谈到了她第一个演奏《梁祝》的事情。她说:“我拉这个曲子基本上没怎么动,跟小提琴的版本上差不多的,只不过有一些双音我没有办法拉,我就拉主旋律。但是音域方面我几乎是没有改的,一点都没有改。但是就是在小提琴,就是那种快的跳跃性比较大的那种,在二胡上是特别难拉,确实,到现在只要我要演奏这首曲子,我会一直在练,就是说,确实是有难度,因为它很多小提琴的一些技巧要用在二胡上,那二胡就不是那么方便,因为它弓在两根弦的当中,然后又两根弦,所以不那么方便,但是呢,能拉出来,一点没问题,但是我还是要说它对二胡本身这个乐器来讲是有挑战的。我是在80年代的时候,我是第一个拉梁祝的,而且那个版本是陈刚特意为我改的这个版本。自己觉得我听,因为每次,几乎每次,演出都有实况的录音,我真的觉得我这个曲子越拉感受越多。一般来说像我们这些搞演奏的自己都不愿意听自己的录音。因为你自己听自己通常是找毛病的。但是呢,我是觉得我确实是下了一些功夫,我自己觉得还满满意的。”

对於《梁祝》是用小提琴还是用二胡拉更有韵味的问题,常常听到人们的争论。我觉得首先《梁祝》是以小提琴首演的,无形中就给它定义了一个标准。至少某些段落,二胡确实比小提琴有味道(如《同窗共读》、《十八相送》、《楼台会》这些地方)。但是受到音域的限制,如果就按小提琴谱演奏版本,在极高音区会有不少破音出来(如》、《抗婚》、《投坟》这些部分的高音区)。再有就是象陈洁冰提到的双音等技巧等,用二胡不能完全表达出来。所以陈洁冰第一次用二胡演奏时就已经把版本改了。除了梁祝外,陈洁冰还谈了二胡在美国的状况,在美国教二胡的体会,美国孩子到中国考级和二胡与西方乐器的比较。

陈洁冰的网站(www.jiebingchen.com)完全是用英文制作的。如果读者希望得到有关二胡的英文文献,这里不失为一个好的去处。它甚至提供了拉二胡的示范影像。

顺便提一句,听说陈刚和何占豪在成功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后,两人分道扬镳,不能不令人遗憾。历史上中国人以文人相轻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共同合作并获得了诺贝尔奖,但从此老死不相往来;数学家杨和乐张广厚也有过一段愉快的合作,但后来两人不再来往,张广厚郁闷而死。这样的例子以商人最为常见,以政治家最为可怕。其实说到底是一个利益问题。这话题撤得远了点儿,回到音乐上来说,我们作为音乐爱好者深感遗憾的是陈、何二人再也没有一起创作象《梁祝》那样的好作品了。

各种版本的《梁祝》有很多。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盘香港BMG公司出的《梁祝八记》。还有一个梁祝十奏典藏,网上转贴的很多,很容易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