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博弈与盛世危言

朱小棣, 哈佛大学

  然而,笑声的背后,几乎有无尽的斗争、斡旋与急智,这些都在书中随处可见。作者在竭尽全力描绘中国领导人的外交成功与胜利的同时,也在书中自始至终表达出自己作为一介草民对国家前途的忧患意识。  
  《公司的力量:决战华尔街》,刘洪著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2年1月出版  




  “选取观察的位置往往是得出正确结论的重要基石和保障,可惜这样的位置向来不是可以自由选择的。于是那些被历史中的偶然因素放置到关键位置,从而可以看清一切的人无疑是幸运的,同时也就有了某种历史的责任,要将其看到的、听到的全都侧记下来,对历史有所交代。”

  我曾经在阅读《人民日报》文艺部多年前的主任袁鹰所著《风云侧记——我在人民日报副刊的岁月》一书后写下上述感悟。如今发现,其实这段话也同样适用于总结我阅读新华社前任驻美国华盛顿经济记者刘洪的新著《公司的力量:决战华尔街》的感受,尽管其蕴意可能完全不同。作者开门见山地写道:“一个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另一个是最大的新兴大国。两者之间的货币博弈,注定是世界范围的。”其实,本来嘛,大国博弈,又岂止在货币之间。

  作者于2006年至2010年在华盛顿任职,刚好亲历了金融危机,又对后来围绕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外交斗争有过零距离的观察。有了这样独家著述的资本,可谓躬逢其时,幸在其位。正如作者以往曾经在文字中交代过:“风起于青萍之末。很巧合的,2006年我赴华盛顿常驻时,正是这场危机爆发的初期——美国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5年的繁荣之后,开始进入痛苦的泡沫破裂过程中。”

  2006年他到华盛顿赴任不久,就采访了我,热切询问美国房市状况。当时的我,和我们哈佛大学联合住房研究所里的其他同仁们一样,对于美国房市软着陆的可能性,仍然抱有一线希望,因为和股市不一样,房市泡沫不会在一夜间蒸发,买主只要不急等着钱用,不必以跳楼价抛售。没想到房市背后的金融产品,最终在华尔街引爆了金融危机,不仅把房市拖下水,还带来了美国整体经济的大衰退。

  作者将他所见证并系列报道过的2008年华盛顿金融危机,作为中美货币博弈的前传,在书中做了绘声绘色的描述。非亲临其境者,恐怕很难着墨如此之深。除去细数华尔街万盏灯火下惊心动魄的分分秒秒,也刻意刻画了中国领导人的形象。跃入我眼帘、引起注意的一桩往事是,刘洪当时作为访问美国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一行的随团记者,跟着前往洛杉矶,参观了尼克松图书馆。面对复制的尼克松故居室内床头墙上展示的尼克松任内主要政策的图片展示,王岐山忽然说:“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你们图书馆应把尼克松废除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文件陈列在其中”。这让随行的美国官员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一时有点摸不着头脑。王岐山解释说:“全世界的金融界,现在都会想到这个文件,世界货币——美元和黄金脱钩,这是尼克松在他任内在金融领域做的一件大事,现在来看仍然是一件大事。”不能不说王岐山是有一点眼力的,普通人眼里,尤其是在一般美国人和中国人眼中,尼克松让人记住的无非就是水门事件和走访中国。




  书中详尽叙述了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国领导人访美与美国领导人对话交流的过程。外交场面里往往有轻松莞尔的一面,作者也曾在以往的报道中做过生动描述。例如,在2009年的首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曾率先用汉语发音“衷心欢迎”,并引用中国谚语“人心齐、泰山移”。而在北京大学学习过中文的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说,“在当前危机时刻,我们正共同行动”,顿了一顿,他又补充,“这句话用中文来说,那就是:风雨同舟”。他的话,使全场莞尔。接下来,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说,“我们能做到吗?我要说,我们一定要努力做到,也一定能够做到。借用奥巴马总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Yes,wecan(是的,我们能)”。这是奥巴马竞选总统时的标志性口号。于是,“人们都大笑,并鼓掌”。

  然而,笑声的背后,几乎有无尽的斗争、斡旋与急智,这些都在书中随处可见。作者在竭尽全力描绘中国领导人的外交成功与胜利的同时,也在书中自始至终表达出自己作为一介草民对国家前途的忧患意识。有别于《中国可以说不》、《货币战争》等书,《决战华尔街》的作者,似乎少了一些民族主义的高调与躁动,略少哗众取宠之嫌。

  作者在书的末尾着重指出了国际金融秩序中的“中国陷阱”,认为“IMF是赢家,中国却可能是输家”。并以对国内房市泡沫的关注来结束此书,让人瞩目于盛世危楼。这些危言并不耸听,只是表达了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不过,从大国外交的角度来看,博弈显然不应是挂在嘴边的话语。斗争也好,斗智也罢,全都要不见硝烟。多少事,化于笑谈中。而恰恰是在这一点上,作者无疑还得要向他所推崇的国家领导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