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雙語網特約記者李心茗報道】今年六月份將迎來兩個重大歷史事件的70和80週年。1944年6月6日,盟軍發起諾曼底登陸,以慘重的傷亡終於揭開了反攻歐洲大陸和法西斯德國滅亡的序幕。而1934年6月9日開始的藏本事件,若不是首都警察廳調查課長趙世瑞的及時應對,抗戰恐怕要提前三年爆發了。
上圖:黃君裕(左)同趙鍾英6月1日在家中合影(李心茗 攝)。
而這兩大事件的見證者——二戰英雄黃君裕和趙世瑞的女兒鐘鐘英老師都在波士頓地區。6月1日,鐘鐘英老師到華埠黃老家中拜會了今年90歲的黃君裕。兩人都在波士頓地區生活了半個多世紀,是地地道道的老華僑。這兩位老人有非常不一樣的背景,但兩人對祖國的眷念和侵略者的痛恨是相同的。
1938年移民來到黃君裕在日本襲擊珍珠港之後毅然報名從軍,希望能夠同日軍作戰。不料他所在的陸軍第28師團卻被派到歐洲戰場。在英國訓練了一年之後,黃君裕得到了第一次作戰的機會,而那就是彪炳史冊的諾曼底登陸戰。“我是軍團2萬多名戰士中唯一的華人。我的梯隊有187人,在諾曼底登陸以及隨後進攻德國的戰鬥中,有400多人犧牲了,”黃君裕吿訴記者說。原來,當戰友們犧牲後,又有新的士兵補充到他的梯隊。
在登陸諾曼底海灘時,黃君裕是他所在先頭班中第一個登上海灘的戰士。“海灘上有很多德軍暗堡,但是他們沒有開槍打我,因為他們不想過早暴露目標。”在黃君裕之後登陸的先頭班10多名戰友們遭到德軍暗堡內機槍的掃射,全部犧牲在海灘上,只剩下他一人孤軍奮戰。
黃君裕在1944年6月6日的诺曼底登陆戰中奇跡般地活了下來,之後隨美軍解放了巴黎,後來在德國境內作戰中英勇負重傷。三個月的療養之後,黃君裕又回到了部隊,並於1945年日本投降日(VOJ Day)乘船回到紐約。而直到60多年之後,黃君裕才終於得到了紫心、銅星等九枚美軍最高勛章。黃老為犧牲的戰友們感到悲傷,并告誡大家永遠不要忘記德國法西斯和日本軍國主義在二戰期間的暴行。
2014年6月6日,美國總統奧巴馬,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等世界領袖來到諾曼底的奧馬哈海灘,向70年前為解放歐洲大陸,而在D-Day和之後的諾曼底登陸戰中陣亡的金5萬名盟軍戰士的幽靈致敬。據歷史資料,傷亡最多的三個聯盟國為:美國:2.9萬人陣亡,101,600人受傷或失踪;英國:1.1萬人陣亡,54,000人受傷或失踪;加拿大:5千人陣亡,13,000人受傷或失踪。
1934年6月9日,南京日本總領事館稱其副領事藏本英明失蹤,隨後揚言“應由中國政府負完全責任,如無生還之希望,則日方將撒回僑民發動自衛。”並將在上海的日本憲兵派往南京,日艦雲集下關江面,卸掉炮衣的炮口對準古城,箭在弦上,一觸即發。斯時,全城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下關居民已扶老攜幼,離家逃難。南京憲警全體出動尋找。13日上午9時許,已三晝夜未合眼的首都警察廳調查課長得到消息,即刻趕赴中山陵,於紫金山洞中尋獲藏本,而藏本為了所謂的“光榮使命”,不肯下山,經苦口婆心,再三勸駕,始行登車,於下午二時到達首都警察廳。即送交日本領事館,粉碎了日方正在醞釀的更大規模的“攻勢”。而這位調查課長,亦因此功被授予陸軍少將軍銜,他就是黃埔四期畢業生趙世瑞。
趙鍾英抗戰期間就讀於重慶南開中學,抗戰勝利後回到南京,1949年到台灣。趙鍾英老師回憶說,她的父親趙世瑞和林彪是黃埔軍校的同學,兩人睡上下鋪,交情不錯。不過後來兩人黃埔畢業之後就沒有太多交往,趙鍾英也很少聽父親提起過林彪。趙鍾英回憶說父親對姐弟倆出國留學非常支持。
在1950年作為小留學生從台灣來到美國。1956年之後,趙女士就來到麻州,是波士頓郊區的第一家中文學校——牛頓中文學校的創辦人之一。“1959年開始了所謂‘社會俱樂部’(怕與政治混亂),1963年改名立案成GBCCA中國文化協會,後來籌款買了西牛頓櫻桃街437號做會址,國語中文學校也於1960年左右起源於牛頓梅多布魯克中學,當時只有三十幾個學生,現在中文學校在郊區至少有十五家,幾千人了吧!”趙鍾英老師在《在美國六十年》一文中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