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励志故事:从讲师到一夜成名

作者:法国华人数学家

一份三十公分的意大利面包,纵向剖开,抹上金枪鱼泥,放上四片奶酪,放到烤炉烤一分钟,撒上生菜,铺上酸黄瓜和番茄,包起来,切成两半,就是又一个三明治。

这也是张益唐曾经蹉跎的岁月。

张益唐在博士毕业后,因为种种原因,虽有真才实学,但张益唐未能在学术界找到一份工作。为了生活,他不得不打工维持生计。即使在他的同学帮助他,找到新罕布什尔大学(UNH)的一份代课讲师工作后,即使在转正成为一名大受学生好评的讲师后,正式而言他仍不是一名研究人员。
2014_PKU_Annual_Meeting3
上图:张益唐(左二)出席2014新英格兰北大校友会年会(牛江河 摄)。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但数学无需官方认可,研究也不需要正式的职位。张益唐受过正式的数学研究训练,有扎实的功底,有充分的能力,知道怎么去做研究,心里也时刻揣着数学。即使没有正式的职位,他骨子里仍然是一位研究数学的学者。

而他心里装着的,正是素数的分布问题,特别是孪生素数。即使没有正式的研究职位,他仍然做着一名研究者会做的事。他紧跟当前解析数论学界的发展,阅读了J. Friedlander和H. Iwaniec在筛法上的突破性工作,阅读了Goldston,Pintz和Yildirim关于素数间隔的工作,还有很多不同的新工作。他思考着新的方法,尝试沿着前人的路径走下去,相信能用新的技巧,把道路走通,证明有无穷对相差不远的素数。

但这谈何容易!即使从Goldston等人强有力的方法出发,要得到想要的结果,也难倒了众多学者。张益唐花了三年时间,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数学研究,莫不如是。

终于,在2012年6月,他到朋友家作客时,灵光一闪,找到了开启关键的钥匙。

要说起来,张益唐的方法并非那种横空出世的新构想,而是利用现有的工具,用新的策略将它们组合起来,再加上一点点新的思想。Goldston等人所用的筛法相对精细,但却稍欠回旋余地,而张益唐稍稍放松了这个筛法,虽然能作出的估计稍欠精细,却换来了更大的游刃之余,得以对筛法中误差与精细的天平作出更精巧的调整,结合一些新的结果,特别是Iwaniec等人的工作,反而能获得更好的估计。箇中精彩之处,恕笔者学识浅薄,难以一一尽述。

用他的新筛法,张益唐证明了,有无穷对素数,它们相差不过七千万。他将他的新方法与新结论,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写成了一篇论文,投稿到数学界的顶级期刊《数学年刊》。

这篇论文名为Bounded gaps between primes(《素数间的有界间隔》)。

收到这篇论文的编辑想必十分意外。在一所不起眼的大学做着讲师的工作,在数学的研究共同体中也不活跃,之前一篇论文还是十多年前发表的,这样的一位默默无闻的数学家,突然声称自己解决了一个困扰众多学者几十年的问题,引起的第一反应自然是怀疑。但毕竟,数学证明就是他学识的证明,他的论文写得如此清楚明白,而所用的方法又是如此合情合理,这冲破了原有的一点点怀疑。编辑认为,张益唐的结论很可能是对的,而他的方法对于解析数论而言,也可能是个重要的进步。

因为很多数学证明都相当艰深晦涩,即使是同一个领域的专家,有时也要花上一大段时间来咀嚼揣摩,才能断定证明是否无误。所以,数学论文的审稿时间通常不短,少则数月,多则数年,期间匿名审稿人通常需要通过编辑与作者多次通信,才能决定一篇论文的命运。而张益唐的论文是如此激动人心,编辑认为他们等不起如此漫长的时间,于是对他的论文进行了“特殊对待”。他们请了筛法方面的大家Iwaniec教授与另一位匿名审稿人(可能是Goldston)来审核这篇论文,很快就有了回音。

两位审稿人都认为这篇文章没有明显的错误。实际上,评审报告中写着这样的评价:“论文的主要结果是第一流的”,“在素数分布领域的一个标志性的定理”。从论文寄出到审稿结束,仅仅花了三个星期的时间。

自此,消息不胫而走。在哈佛大学的丘成桐教授,知悉这个消息之后,很快邀请了张益唐来哈佛做关于他的工作的学术报告。消息很快在数学界与新闻界传开,张益唐几乎是一夜之间,从默默无闻变成举世知名。据说,他的妻子听说有记者要采访时,跟张益唐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发型整理一下。

作为励志故事,这个结尾再好不过了。

UNH校刊2013年报道张益唐时所配的漫画(Joe Cepeda)。

新罕布什尔大学师生高度评价张益唐教授

张益唐的故事在UNH校园引起极大反响,也很快被学校晋升为教授。下面是一位网友在该校网站一篇关于张益唐解决世纪数学难题报道的评论。

“张博士是激励我们的人。他的故事需要在我们的课堂上讲述。张博士几十年如一日地专注一个数学思想的事迹可以让学生们理解一个人真正的潜力。我相信,他们在听到这个故事之后很可能会提升他们对自己未来的期望。

冒着在这个论坛引起争议的风险,我还是选择说:张博士不需要感谢其他任何人(在世的或去世的),他在只有他一个人能够达到的境界。”

下面是网友评论的英文原文。

“Dr. Zhang is an inspiration. His story needs to be spoken in classrooms. The mention of what it means for a human being to stay focused for decades on a mathematical thought could make students aware of what human beings are capable of. I believe that there is a good chance that they would raise their bar on their aspirations hearing this story.

At the risk of beginning anything controversial on this forum which should be more about human endeavor, that Dr. Zhang epitomizes, I still choose to say: No one *else* deserves any credit, dead or alive. Dr. Zhang is in a class of his own.”

张益唐获2014麦克阿瑟“天才奖”

被誉为“天才奖”的麦克阿瑟奖(MacArthur Fellows)9月16日宣布今年的得主,共有21人得奖,每人获得奖金62.5万美元。新罕布什尔大学数学与统计学系教授张益唐获得此项殊荣。

由麦克阿瑟基金会(John D. and Catherine T. MacArthur Foundation)每年颁发的“天才奖”,得主都是美国各界杰出人士,必须在研究上、创作上或在社会服务上有杰出表现。得奖者迄今已逾900人。

今年59岁的数学家张益唐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浙江平湖市。张益唐2013年5月在国际著名的“数学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发表论文“质数间的有界距离”(Bounded gaps between primes),证明存在无穷多对质数间隙都小于7000万,破解“孪生质数猜想”的千古数学难题。让他从一个普通的大学讲师,一步登天,跻身世界重量级数学家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