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双语网2014年12月8日讯】艾克顿中文学校(ACLS)近日出版了第100期校刊,前任校刊主编陆青、现任主编任亚平和封面设计袁力专门撰文回顾了该校办校刊的历史。第100期校刊可以在ACLS的网站阅读,网址是 acls-ma.org/journals/201412_SJ_No.100.pdf。下面是前60期校刊的封面图。
第100期艾克顿中文学校校刊要目
• 每月见闻
• 校刊第一百期里程碑专栏:
写给校刊第100期 陆青,袁力,亚平
• 行政与管理
高中志愿者工作介绍 马琳娜
• 小禾集
读《小人国大人国》有感 马可铭
我的小天地 李滢瑨
我的小天地 Emily Shen
北京 张可儿
我的中文名字 八年级作文
• 笔耕
《启迪》的启迪 汤鸿冰
中年之韵 心竹蕙悦
江南与北国的冬 心竹蕙悦
• 绘画世界
儿童铅笔画班学生作品
• 游记
中东之行 – 迪拜散记 武婷婷
• 寄语心评
木心的 《 文学回忆录》 谭正泉
• 漫谈
练习太极拳的好处 孙向中
学习和分享颜真卿书法 读书会
• 泥塑小王国 夏至宁
• 教师生活
关于海外华人孩子学中文 张志莲
校刊100期
作者:陆青
今年秋天学校刚开学不久,在学校里碰到现任校刊主编亚平,她提起来到十二月校刊就出到一百期了,到时想出一期特辑纪念一下,这才想到,真是呀,都到一百期了,也算是艾克顿中文学校的一个里程碑吧。
时间过得可真快呀!和学校一起诞生的校刊,到明年二月就整整十二年了。它一路走来,见
证了学校这十多年的成长中的点点滴滴,为中文学校留下了独特的文字记录,这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应该好好记录保存下来。
最早酝酿出版校刊,是在艾克顿中文学校刚刚成立不久。老朋友王泽养作为学校发起人之一,出任了第一任董事会主席。很想为这个新生的学校做一些事情,我找到泽养,他建议我去协助副校长张逸主办校刊。张逸也是中文学校的元老之一,出任副校长,手头的工作万千头绪,忙得不亦乐乎。于是我们一商量,他就爽快地将创办校刊的任务交给了我。一开始,没有经验,也没什么模式,我捡起久已不用的,有些生疏的中文,一个字一个字用拼音将几篇文章敲进电脑,运用简单的文字处理软件,推出了newsletter 形式的校刊创刊号。多年后,翻开当年的校刊,看着那简朴的刊物,既骄傲和又感慨。
当时的文字排版十分简单,没有多变的字体,美丽的图案,但每一期我们都尽心竭力,力求做到内容翔实,版面美观。记得有一次曾经和邓敏校长开玩笑说,每出一期校刊,都好像在催生一个婴儿,从收集素材,到构思版面,到封面设计,到出版印刷,每个环节看似简单,却都让人费尽心思。
经过几年的磨练,校刊逐渐成型,中文更加熟练,每期刊物的出版也变得驾轻就熟起来。值得感念的是,这中间,我得到很多人的帮助,也结识了很多颇具文采的朋友,他们为校刊投稿,或文章,或图片照片,或学生习作,他们的生花妙笔,他们的丰富学养,为我们的校刊增添了可读性、知识性、娱乐性。我在欣赏他们的才华横溢,羡慕他们的飞来神笔的同时,更和他们中间的许多人结成十多年的老友:亚平,劲冬,利宁,玉芬,周麟,袁力,张敏……记得最早认识亚平,就是通过她投来的一篇文章:孩子的选择,登在校刊的第三期上,当时由于疏忽,我将她的名字“任亚平”错印成“何亚平”;第四期的封面采用一张照片,也是亚平的作品,当时不知为什么认定她是“何亚平”,再次将名字印错,亚平提出了“抗议”:我的姓是“任”不是“何”,终于把
我纠正过来,也算是不打不成交吧。也曾经有过多次为校刊向朋友们“求”稿,记得就有周麟的关于电脑编辑影片的科普文章,还有利宁的“白斩鸡”菜谱,等等。
十多年下来,校刊的主编几度更替,从校长岗位上走下来的袁力,到同时兼任校董事会成员的李伟,他们用自己的才情和热情,将校刊办得有声有色,使之成为中文学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任的亚平,出任校刊主编更是名至实归,多年活跃在社区的她,文学功底深厚,文笔隽永,作品经常出现在刊物中,在她的主持下,中文学校的校刊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地反映我们中文学校和华人社区的生活。
最后,中文学校校刊也离不开读者们多年的支持,希望大家一如既往,踊跃投稿,支持校刊。
校刊100期感言
作者:亚平
接班中文学校校刊一年多,主编了十几期,就迎来了校刊第一百期。毫无疑问,这是我们校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校刊给中文学校交上的一份好成绩,我感到非常荣幸和激动。 很想通过某种方式表达。 于是,我给几位前任校刊主编发出邀请,希望他们写点什么,和我一起把这个里程碑展现给大家。
这些天由于过节, 周末和假期都用来和朋友们聚会聚餐了,心很难收拢回来;思很难集中起来。我自己要写的稿子也一拖再拖,拖到了有要放弃的想法了,这时收到了前任袁力的稿子和封面设计,觉得我要放弃, 会不好意思面对这位我们眼中的大师。 正在为难之时,又收到了前任陆青的稿子,我就彻底不敢放弃了。
对我来说,主编校刊最愉快的事是收到来稿;最惬意的事是阅读这些稿件;最担心的事是快要出刊了还没有足够的文章;最幸福的事是出刊时将刊物打印装订一起带到中文学校。稿件是校刊的“食材”,每次收到来稿, 我和王慧就会高高兴兴地把它们上载到我们的“仓库”,然后认认真真地把它们从仓库中调出来,把每一篇稿子分类放到栏目里,用不同的字体,格式,插图穿插起来,我很喜欢这个编辑的过程。每完成一期, 我会亲自把他们打印出来,装订成册。最后,坐到一个光线好的地方, 再将它读一遍, 真是一种别样的享受。
对我而言,主编校刊最感激的人是编辑王慧老朋友和封面设计刘东小朋友;最感谢的是长期撰稿人:汤鸿冰,谭正泉,夏至宁,孙向中,以及被安排了投稿任务的行政人员和老师们; 最兴奋的是认识作者们,读到好文章; 最感动的是看到许多中小学生努力认真写的作文。
有王慧老友做编辑真是我的福气,她高雅的审美观, 一丝不苟的认真劲, 她的编程背景,都用到了校刊的系统规划上, 她制作了许多雅致的专栏小插图,把每个专栏排得井井有序, 使每期的编辑工作变得容易。刘东小朋友是AB高中学生, 也是中文学校卡通绘画班的老师, 她为校刊每期封面设计的图画恰到好处, 创意和色彩都很吸引人。几位长期专栏撰稿人为每期的校刊提供他们用心写的好文章,散文,游记,励志,篇篇妙笔生花, 文采飞扬。忙里偷闲俱乐部的老师们,对生活存满了热情,常常会弄出些紧跟时代的动静来, 为中文校刊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对我来讲,主编校刊最希望的还是能有更多的读者,更多的稿件, 更丰富的校园生活展现在校刊里。还期待能有一位与时俱进的年轻人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