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指数系列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

【波士顿双语网特约记者张橦2014年12月8日北京报道】“绿色发展指数系列报告发布会”今天下午在首都北京央广新媒体大厦顺利举行。由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李晓西教授领衔研究出版的《2014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中英版)、《2014人类绿色发展报告》(中英版)、《中国绿色金融报告》在京发布。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卢中原,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曹文炼,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创始人王辉耀,日本东京经济大学教授周牧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伏军,香港电讯社首席经济学家江濡山等嘉宾出席。发布会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和央广新媒体共同主办。
2014_China_Green_Dev_Index1
图1:发布会现场(图片来自央广网)。



发布会上,系列报告总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李晓西教授介绍了“绿色发展指数系列报告”的写作背景与各自特点,介绍了中英文版本的出版情况。

《2014人类绿色发展报告》

李晓西教授发布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和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合作完成《2014人类绿色发展报告》。报告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来衡量人类绿色发展,将人类绿色发展简单地概括为“吃饱住行、教育卫生、资源长享、天蓝气爽、地绿河清、生物共存”,选用了极端贫困、饮水、教育、卫生、健康、收入、空气污染、气候变化、土地、森林、生态、能源12个领域的指标,构建了人类绿色发展指数(Human Green Development Index, HGDI)指标体系,综合测算了123个国家的人类绿色发展指数,并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人类绿色发展水平与国家经济发展阶段高度相关,排名前列的国家主要为发达国家,瑞典居于首位,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类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排名后10位的国家几乎均为非洲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位列第86位,表明中国的绿色发展任重而道远。


图1:发布会现场,图2:李晓西教授发布报告,图3:潘建成博士发布《2014中国绿色发展报告-区域比较》(图片来自央广网)。

HGDI是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推出人类发展指数(HDI)重点关注人类公平的生存与发展已历20多年之后,在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已对人类造成前所未有威胁的时候,为HDI增加了一个G——Green(绿色),为人类与地球的双重持续发展(Dual-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SD)做简单“体检”,为人类面临的地球危机更集中地表达忧虑。

联合国副秘书长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奇姆•施泰纳先生对人类绿色发展研究表示了赞同与鼓励。联合国秘书长特别顾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行动网络(SDSN)主任、哥伦比亚大学杰弗里•萨克斯教授认为,本研究报告“是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重要贡献”。《2014人类绿色发展报告》中文版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也已经由德国斯伯林格(Springer)出版公司面向全球出版发行。

《2014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区域比较》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博士发布《2014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区域比较》。该研究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合作完成。

报告通过“绿色体检表”的形式展示了省市绿色发展的进展与变化,公布了我国30个省(区、市)和100个城市的绿色发展指数排名。省区绿色发展指数测度结果显示,30个省(区、市)中,绿色发展水平排名前10位的是:北京、青海、海南、上海、浙江、内蒙古、福建、天津、江苏和陕西;宁夏、甘肃和河南位列后3位。有17个省份的绿色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省份绿色发展优势明显,尤其是经济增长绿化度明显优于其他三个地区;西部省份资源环境潜力优越,成为拉动绿色指数排名的主要因素;东北三省和中部省份绿色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城市绿色发展指数测度结果显示,100个测评城市中,绿色发展水平排名前10位的是:海口、深圳、克拉玛依、无锡、青岛、昆明、湛江、烟台和长沙;排名后5位的城市是:齐齐哈尔、鞍山、西宁、金昌和兰州。其中,有49个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低于平均水平。同时,多数排名靠前的城市叶存在一定“短板”,北京、常州等城市属于经济推动型,但资源环境潜力明显处于劣势;海口、昆明等城市属于资源推动型,但经济增长绿化度则较弱;广州、济宁等城市则属于政府推动型。

课题还对我国38个城市绿色发展进行了公众满意度问卷调查。城市绿色发展公众满意度调查旨在了解居民对所居住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政府绿色行动的综合评价。问卷分析是对统计分析的补充,这种双维度对比有助于辩证地看待城市绿色发展的客观情况。问卷结果显示,绿色发展公众满意度调查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别为:克拉玛依、银川、西宁、厦门、重庆、宁波、青岛、乌鲁木齐、珠海和大连;排名后10位的城市分别为:沈阳、兰州、杭州、南京、深圳、广州、石家庄、呼和浩特、北京和郑州。从公众综合满意度三项构成指数看,居民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满意度仍然最高,比2013年提高0.02分;居民对城市环境的满意度也较高,但相比2013年略微下降0.006分;居民对政府绿色行动总体仍不太满意,为-0.055分。

2014年报告还通过动态比较和计量模型对中国省际和城市的绿色发展进行分析,探索了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与所需政策。报告在关注中国各省市绿色发展的同时,也逐步增加了对全球最新绿色发展研究进展的介绍和分析。报告邀请了国内相关领域的27位权威专家进行评审,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张卓元教授、环境保护部潘岳副部长、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徐庆华副秘书长等相关学者和领导都肯定了报告的重要参考价值。

《2014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区域比较》于2014年11月,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是中国绿色发展指数系列报告的第五本。本系列2010年报告曾荣获第二届中国软科学奖;2011年报告和2012年报告分别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项目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中华外译”项目支持出版了英文版,英文版是由德国斯伯林格(Springer)出版公司面向全球出版发行;2012年和2013年报告也受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关注。

《中国绿色金融2014报告》

李晓西教授发布《中国绿色金融报告2014》,报告由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和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合作完成。他介绍了课题组对我国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碳金融等主要绿色金融产品发展现状的分析,并介绍了“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的初步评估和测度。


图4:李晓西教授发布《中国绿色金融报告2014》,图5: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卢中原现场点评,图6:香港电讯社首席经济学家、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江濡山现场点评(图片来自央广网)。

近年来,中国经济步入转型发展的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换挡、经济结构阵痛调整、前期政策刺激消化的“三期”叠加的局面,使中国经济必须进行改革。在世界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萧条与复苏之际,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绿色金融在经济新常态与鼓励金融变革创新中应运而生。

绿色金融是我国金融领域和环保领域的新话题,它既是环境管理的新手段,也代表了金融业发展的新趋势。绿色金融伴随绿色发展而来,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在我国也逐步兴起,是解决目前环境问题与金融问题可行的路径与方案之一。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全面了解绿色金融的基本原理、发展进程和相关政策,同时绿色金融本身也存在很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深入探索,因此,我们编辑出版了这本《中国绿色金融报告2014》。

《中国绿色金融报告2014》由前言、九个章节及两个附录及若干案例组成。前言交代了本报告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面临的困难等,对全报告起着基本评价与介绍的作用。九个章节先后阐述了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综合评价,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碳金融等主要绿色金融产品的发展现状,绿色金融对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转型的推动作用,影子银行对绿色金融发展带来的挑战等。这九章构成了报告的主体部分。两个附录对国内绿色行业测度和对各省区关于发展绿色金融的政策文件进行了梳理和综述。报告中的若干案例介绍了国内进行绿色金融实践的成功经验。报告是对绿色金融的初步探索,对绿色金融诸多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绿色金融作为金融领域的一场变革与创新,代表了世界金融发展的新方向,提供了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蕴藏着金融结构调整的新机遇,研究绿色金融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参会嘉宾对此次“绿色发展指数系列报告”寄予了高度评价。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卢中原对系列报告寄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2014人类绿色发展报告》是中国学者对全球问题的研究,中国学者站在世界学术研究的前沿,李晓西教授团队做的这个贡献是非常值得肯定和赞叹的。”

香港电讯社首席经济学家江濡山认为:“绿色系列报告理念前卫、方法求实、成果实用。探索性研究《2014中国绿色金融报告》是亮点,期待此研究未来有更大突破。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曹文炼对《2014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实证研究方法表示称赞。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王辉耀提出在绿色人才培养方面的相关建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伏军建议建立绿色制度,凝聚政府、企业、社会的三种力量,使绿色经济发展在我国未来制度化进程中做出实质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