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英伦中华资讯网路协会总经理郑茹专访

【侨报周末实习记者夏静、特约记者李强波士顿报道】在最近记者采访的多个活动中,往往都能够看到纽英伦中华资讯网路协会(NECINA)总经理郑茹的身影。郑茹是波士顿当地的活跃人士,卡内基训练授权讲师,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她能够讲流利的英语、国语和粤语,曾与人合办生物医药类公司,善于沟通,极具领导力和亲和力。 今年夏天,郑茹(左二)和NECINA同仁出海观鲸。

波城华埠的一条龙 专访美军二战英雄黄君裕

【侨报周末特约记者李强波士顿图文报道】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军校礼堂举行,侵华日军总司令、日本投降代表冈村宁次无可奈何地在投降书上签了字。就在这个纪念日的67周年到来之际,记者由黄铁镒先生陪同,在波士顿华埠黄君裕(Arthur Wong)先生的家中拜访了这位二战老英雄。 黄君裕青年时期的戎装照。

“互相学习,共创未来” 麻州中小学教育部部长米切尔谈中美教育合作

采访者:麻州中小学教育部教育专家,沈安平教育博士 沈安平: 首先,我想谢谢你在百忙中答应我的采访要求。我很高兴你以我们麻州中小学教育部长身份代表美国教育界同行在今年五月随同国务卿克林顿女士到中国参加中美两国民间交流论坛,与中国教育工作者和领导人会面。你是否可以分享一下你的这次中国之行的体会? 教育部长:可以。对我而言,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与那些积极为自己的公民提供扎实教育基础的教育官员会面。我们有机会和省级和中央政府的教育官员会谈。这使我有机会了解到中国是如何非常严肃认真地改善其学校教育体系。我和中国官员谈论了中国目前所面临的挑战。我所接触的中国教育官员都体现出了反思和自我批评的意识。特别是那些上海教育官员,他们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你知道上海在上一次(2009)的国际学生评估测试(PISA)中获得了第一名(见注)。那些教育官员关心他们上海的学生是否有太多学习上的压力,他们的学校生活是否健康,他们是否在学习和学校功课上花了太多的时间,他们的学习补习时间是否也是太多了。所以总体上来说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机会与中国教育官员共同探讨我们如何改进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对我个人而言,这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经历。

相濡以沫五十载 何毓琦、胡小非夫妇专访

【侨报周末特约记者李强波士顿图文报道】7月12日,记者在莱克星顿何毓琦(Yu-Chi “Larry” Ho)先生的家中,拜访了这位世界知名的数学家、控制理论家。何毓琦的夫人胡小非(Sophia Ho)是当地社区的活跃人士,夫妇俩于1966年从剑桥市搬到莱克星顿镇这栋以3.5万元买下的房子之后,就没有再搬过家。 何毓琦、胡小非在家中客厅合影。

跨越大洋的關愛 敎友助單身父親爲女兒萬里療傷

【僑報周末特約記者李強波士頓報道】9個月大的時候,她的媽媽離家出走,她的爸爸成了一位單身父親。2010年10月16日,10個月的時候,她在家里坐在學步車上,走到了廚房,用手拉到電熱水瓶的電線,一整瓶開水就這樣當頭澆淋下來。奶奶嚇哭了,沒有換衣服就往醫院送(應該先把衣服脫了,用冷水處理),1個半小時才趕到大連大化醫院。醫生竭盡全力的搶救,總算保住了性命。之後,父親帶她到大連另外一家醫院和北京空軍總醫院療傷,視力也得到恢復。

MIT博士生唐爽接受《侨报》专访

【侨报特约记者李强波士顿报道,原载于美东《侨报》6月14日社区新闻版】不久前,中国留学生唐爽和他的导师崔瑟豪斯(Mildred Dresselhaus)因提出“唐爽-崔瑟豪斯”理论模型而登上了麻省理工学院网站主页,引起了国际性关注。日前,唐爽在波士顿亚洲文化中心接受了记者专访,就理论模型的原委以及它的应用范围和留学生活等大家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唐爽在波士顿亚洲文化中心谈“唐爽-崔瑟豪斯”理论模型

MIT女博士周波创办华人职业社区华邻客

【侨报周末特约记者李强波士顿图文报道】5月底的一个下午,记者在波士顿市中心金融区的一家咖啡屋同到波士顿出差的周波女士进行了访谈。她同记者分享了从一位麻省理工学院材料专业女博士,到在华尔街的从事金融工作,到创办大型华人职业社区华邻客 ( theChineseLink.com )的不平凡经历。

闲读近乎勇 朱小棣谈读书和创作

【侨报周末特约记者李强波士顿报道】4月底,记者在哈佛大学住房硏究中心(Joint Center for Housing Studies)与著名中英文双语作家朱小棣先生作了访谈。在哈佛工作了14年之后,朱小棣即将到华盛顿任职。朱小棣向记者热情地介绍了硏究中心的历史,回顾了他过去10多年来的创作历程,并表示虽然他即将离开波士顿,但是他会带着对这座美丽的城市和她的文化底蕴的眷念开始人生新的旅程。 朱小棣在离职前,同哈佛大学住房研究中心创建人邓禄普(John T.Dunlop)教授的油画合影。

中国的路易-阿姆斯壮 郭雅志音乐路上再出发

【波士顿双语网记者李强2012年4月报道】日前,记者在波士顿的伯克利音乐学院同正在该校硏修爵士乐的,被同行称为“中国第一吹”音乐家郭雅志先生作了访谈。 刚刚把妻子和两个女儿接到波士顿的郭雅志脸上充满了幸福的微笑。 他用粗线条把自己的音乐之路划分为3个12年:在北京求学和任敎的12年,在香港中乐团当演员的12年,和在波士顿刚刚开始的留学和尝试中西合璧的爵士乐的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