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周末特约记者李强波士顿报道】 1月6日晚,有着20多年历史的艺文小集新召集人沈安平上任后的第一次聚会在牛顿市大波士顿中华文化协会(GBCCA)会址举行。第一次的聚会以教育为主题,哈佛大学的研究员和资深科学家魏毅博士主要就品德及品德教育进行讨论;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任教,并设有“许颜工作室”的许颜老师则侧重怎样具体实施品德教育。
上图: 魏毅(右), 许颜(中)在演讲中。牛江河摄
|
据主持人沈安平介绍,近年来随着学校对智力教育和考试成绩的日益重视,学生品德素质教育似乎没有得到学校和家庭社区应有的重视。由于当前社会环境的动荡和多变,学生的品德和素质对学生整体健康成长的长期和深远的影响愈加彰显出来,目前校园学生时常发生的心理问题、剽窃现象、欺凌和暴力事件就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教育和社会问题。
魏毅这次所讲的内容在将要出版的书《高等教育展望》(Re-envisioning Higher Education)中有详述。魏毅在讨论中表示,这是个关于多元文化和社会道德准则的“两难”问题很有意思。带有多元文化的移民既给美国带来动力和创造力等益处,但也导致道德共识的消减和模糊,甚至道德准则的丧失。 |
换句话说,因为不同文化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不尽相同,所以在美国这样的多元文化移民国家里,比较难找到道德观的共识。他还建议道德教学的内容可以围绕“智慧、勇气、仁爱、正义、自制、和超然”六个全世界各个文化都赞赏的方面来进行。
|
许颜对魏毅的观点表示赞同。她介绍说,一次让学生现场写诗,主题是红绿灯,有一个平时成绩不好,在班上随意打骂同学的男生写得出乎意料的好,她就在班上念了这首诗,并赞扬了这个同学的创作。有些同学却并不认同,说他写得不好,认为该同学成绩差,欺负同学,不应该受到表扬,很不服气。她引导同学先将注意力指向这首诗,单纯从作品着眼进行评价,这样大家都认为作品很优秀,进而启发学生思考因为作者打人而否定这首诗是否公正,怎样才是客观公正的评价,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效果很好,“公正”,“客观”这样一些抽象的道德理念就自然融洽地、发自学生自身地被体验到,被理解和执行了。 |
30多位与会者对当晚的主题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踊跃地提问题,参与讨论,发表意见。许多观众对两位演讲者的看法表示非常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