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放在胶囊公寓的青春》背后的故事

【编者注:朱熙勇,1996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是该校记者团历史上第一位摄影记者,现任《楚天都市报》摄影部副主任。2013年第九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朱熙勇拍摄的《安放在胶囊公寓里的青春》获得2012年度经济及科技类组照金奖,成为此次获得金奖的3名内地摄影师之一。】

2012年,朱熙勇从同事口中得知在武汉市一个城中村内有一个“胶囊公寓”,租户多为刚刚走出校园,在武汉艰苦打拼的年轻人。朱熙勇嗅到了这个时代特有的味道:高校扩招后,农村学生纷纷涌入城市。而城市土地有限,房子少房价高,刚毕业的年轻人无力承担高额房费,只能蜗居在小小的胶囊公寓里。
2012_Tiny_Apt1




在那栋6层共500多平方米的私房,房东隔出了55间配有独立厨卫和网线的胶囊房,最小的一间面积仅有4.5平方米。看着胶囊房里的年轻人,朱熙勇蓦然间想到了自己的过去。他下定决心要拍好这组图片。

然而,困难接踵而至。敏感的神经和强烈的自尊心让年轻人纷纷表现出抗拒的姿态。朱熙勇深深体会得到他们心中的苦闷,他逐家拜访,不带相机,空手去,纯粹就是聊天。主动和这群年轻人分享自己的生活阅历和感悟,陪他们吃饭,帮他们搬家,鼓励他们坚持心中的梦想,常常从下午五点多一直聊到半夜十一二点。


他与年轻人们推心置腹:“今天看到你们就像看到昨天的自己,当年我住的地方更差更破,但我现在拥有了自己的房子。所以当年如何贫苦一点也无所谓,重要的是你将怎样变化。曾经住在胶囊房502的随州小伙子,现在考上了公务员,你们一样也可以。”

有一个爱美的女生不愿意出现在镜头内,每天打扮光鲜靓丽的她实在没有勇气让大家看到自己住的地方。朱熙勇耐心地告诉她,正是这样的对比才让她显得更加美丽,更加积极。他说他非常遗憾自己当时住的地方没有影像记录,所以要帮他们记录下这一时刻。等到有一天女孩儿靠自己的努力住上了好房子,就可以骄傲地指着以前的照片,告诉孩子们:“妈妈以前住在那样的地方,却从未丢下对美丽的追求和对梦想的坚持。”

朱熙勇的坦诚和真挚换来了年轻人对他的尊重与信任,善良的年轻人们尽全力配合朱熙勇的拍摄,穿着睡衣、甚至裸体、洗澡……他们随意、放松,正像朱熙勇告诉他们的那样,坦然面对今天的现实,但从不忘记内心的梦想。

朱熙勇在拍摄的时候一概使用平视的视角,避免使用俯视和仰视,一如他心中没有偏见和误解。“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只要你有梦想,就是最大的财富。”

这组名为《安放在胶囊公寓的青春》的照片在《人民摄影报》和《看天下》杂志发表后,引发社会对城市蚁族的广泛关注。今年3月25日,凭借这组图片,朱熙勇成为第九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经济及科技类组照金奖得主。

不断的摸索让朱熙勇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大家对社会底层人士的关注。生活在城市边缘的他们活得艰辛,需要全社会的关爱,新闻照片也容易引起共鸣。朱熙勇用相机对准角落里的他们,用心挖掘新闻、用底片讲述故事。




现在,朱熙勇又开始着手拍摄一组全新的作品。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希望在这一个个角落里的世界,我们能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华中科大记者团 贾宸琰 苏彦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