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双语网讯】浙江省政协委员、杭州出版集团董事长徐海荣日前在集团总部办公室会见了到访的波士顿双赢网主编李强先生,并向波士顿双语网签名赠送了杭州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徐海荣先生的力作《站在伯克利的讲堂——中国文化的特质与价值》一书。
上图:徐海荣在赠书上签名(李强 摄)。
徐海荣先生在会谈中回顾了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学期间的经历,谈到他体会到很多美国民众对中国并不了解。地理上的阻隔,政治上的对立,风俗上的误解,这里面中国人就应该有一个对自己文化宣传的责任。要让世界知道,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她的成长和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对世界的一大贡献。中国文化走出去,应成为国家的核心战略。
徐海荣先生对中国文化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这本书的内容基于他在伯克利访问期间给美国大学生上课的材料。《站在伯克利的讲堂(中国文化的特质与价值)》通过伯克利的讲堂让世界了解中国。2011年6月份,徐海荣先生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了关于中国文化的12个系列讲座,在该校引发了中国文化热。而该书的十二章也正是这12个系列讲座的主题。
徐海荣董事长表示波士顿是杭州的国际友好城市,希望杭州出版集团同波士顿双语网今后能够加强合作,共同促进中美经济文化交流。李强先生对徐董事长签名赠书表示感谢,并邀请徐董事长有机会到波士顿参观访问。
徐海荣: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行者
2011年11月中旬,北京已浸透在初冬的寒意之中,而杭州却还洋溢着水乡金秋的温润,在徐海荣花香弥漫、绿树掩映的西溪寓所,《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见到了这位个子不高却气场很大,曾叱咤美国一流学府讲坛的中国出版人。
“我不是共产党员,但我在思想上早就入党了;虽然我是一个民主党派人士,但我的心和党在一起,早就融入到中国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之中,融入到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的历史命脉中去了。”
“我是一个只要自己认为是看准了方向,就一定不遗余力去做事的人,哪怕撞了南墙也决不回头。”
“我是搞文化出版的,但是一站在讲台上,我的眼睛就会发亮,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
“伯克利大学曾培养出4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我有幸站在它的讲坛上系统全面讲授中国文化,我深以此为自豪。”
以上是徐海荣的部分经典语录。采访徐海荣总是不由得被他的激情所感染。
采访徐海荣,也是一件快乐的事,他口若悬河,思维敏捷,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政治、经济、艺术,信手拈来;嬉笑怒骂,痛快淋漓,却最终归于对中华文化的热爱、责任与忧虑。他是一个行动派,有坚定的意志和决绝的执行力,在一个中国出版人走向伯克利大学讲坛的路途中,他历经风雨坎坷,承担政治风险,个人自筹资金,付出巨大精力与体力,却无怨无悔,最终修成正果。
采访徐海荣,感受最深的是从他身上透出的那股浓浓的正气、勇气与豪气。
《站在伯克利的讲堂——中国文化的特质与价值》是一本小书,只有392页,单本;但它同时又是一本大书,其12章内容涉及之广、之深、之细,使它的文化容量堪称一套12卷本学术著作的微缩映照。说它是一本大书,还有更深的涵义——昭示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光明前景。因为,该书的作者,杭州出版集团董事长徐海荣正在实施他的大计划——把中国文化课程纳入美国大学学分课程。而自己在伯克利大学讲授的课程以及课程讲稿集成的这本书,只是用来引玉的砖。因为,在徐海荣看来,让世界了解中国,从教育抓起是最有效也最根本的途径。
徐海荣1956年1月生,汉族,浙江杭州人,研究员职称。2004年10月加入民建。现任杭州出版集团董事长、总编辑,民建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政协委员,杭州市政协委员,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兼职教授。
《站在伯克利的讲堂——中国文化的特质与价值》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中国的政治文化
第一节 “羡慕嫉妒恨”——中国政治文化的心态根源
第二节 商场如战场,官场如靶场
第三节 举国体制下的“宪法”
第四节 中国体制下,海盗还能存在吗?
第二章 中国的企业责任
第一节 芭比娃娃:当代中国民企写照
第二节 企业生存中的病态心理
第三节 焕发文化创造力的企业新生代
第四节 “巴比”造访,考问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第三章 中国的饮食思想
第一节 饮食文化一席谈
第二节 烹学之道重在调
第三节 吃的里面有学问
第四节 想讲的话再说说
第四章 中国的风俗特质
第一节 谈谈孝子
第二节 说说儿子
第三节 聊聊孙子
第四节 侃侃面子
第五节 学学君子
第五章 中国的礼仪习俗
第一节 礼治与法治的历史性分野
第二节 中国的传统礼仪
第三节 礼仪的现代化演进
第四节 现代实用社交礼仪
第六章 中国的服饰流变
第一节 中国服饰的传统内涵
第二节 中国服饰的经典之美
第三节 锦上添花的饰品
第四节 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的特色
第七章 中国的收藏热潮
第一节 炽热的收藏
第二节 收藏的种类
第三节 收藏的途径
第四节 收藏的学问
第八章 中国的书画艺术
第一节 中国书画的独特社会功能
第二节 书画——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
第三节 中国书画的发展与流派
第四节 中国书画之大美
第九章 中国的建筑伦理
第一节 “土木建筑”中的等级秩序
第二节 中国建筑的几大类型
第三节 建筑与风水
第四节 汉字与建筑
第十章 中国的城市格局
第一节 中国人的城市观
第二节 城市功能的演变及发展
第三节 历史与现实的博弈融合
第四节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中国的城市化战略
第十一章 中国的乡村特色
第一节 乡村在传统社会中的政治功能
第二节 乡村民俗文化概谈
第三节 全球化下的新农村
第四节 回归希望的田野
第十二章 中国的哲学思维
第一节 中国哲学之源
第二节 中国哲学的历史脉络及演进
第三节 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与思维方式
第四节 “一国两制”背后的哲学智慧
附录 课堂问答纪实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