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老师深度留学研究:孩子来美读高中的心理准备

【李吉老师的深度教育研究和调查反馈专栏分享:我们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责任重大,因为家长和孩子往往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2014年8000名中国留学生被美国大学开除是一个惨痛的教训。青少年学生往往只会黑白式思维(Teenagers are only black and white thinking)。他们各自的态度和沟通变通的能力是决定他们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教育的诚信:教育是一步一步的过程和面对变化的反应处理,和感情的诚信的建立。】
2015_Teacher_Li_Ji
上图:李吉老师(资料图片)。

【下面是我们的一个高中学生嵇霖的心得,爸爸是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他不仅成绩优秀更是个很重感情乐于助人的孩子。】

我在国内完成了初中两年的学业,又用了一年的时间学习英语。在2014年9月份,我作为一个Freshman入读了美国麻省的一所高中,当时我15岁。从那时起,我从亲朋好友中听到最多关于我的话是:那么小就出去?真厉害啊!每每听到,父母脸上总是挂着自豪与幸福。不为人知的是,我们付出了很多。比起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相隔万里的思念对我来说更是一种考验。我从小和我母亲生活在一起,15年来,我从未离开母亲这么久,更没有因为思念她而哭过。

但是来到美国的第三个月,我偶然看到了一张我和母亲走之前的合照,照片上的我满怀“独闯江湖心坦荡,腰包鼓鼓亲情忘”的“壮志豪情”。看着照片,我哭了,我不知道为什么。慢慢了解了,那叫做“想妈妈了”。 刹那间,我理解了类似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之类的诗句。思乡,不如说是思人。明明两个人都是像以前一样安好。可是相距一万公里和相距一米,感觉终究是不一样的。俗话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人际关系又变成了我的一道难关。认识一个人很容易,想和他做朋友也不是很难,但真正难以做到的是,如何维持这段友谊。

在国外,每个人都是独立的自己,没有了父母的庇护。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留学生都会尽情的抒发自己的观点,关于如何说,如何做,如何玩等等。当一群人拥有不同的观点时,分歧就产生了。即使最后所有人妥协了,那也是建立在一部分人的牺牲之上。久而久之,无论多么固若金汤的友谊也会出现裂痕。因此,每做一件事,说一句话之前,必须要想想,这样会不会损害到谁的利益。只有这样,别人才不会对你心生厌恶。 当然,留学生中也不乏纨绔子弟。我先前提到的带有诋毁性质的文章多是针对他们的。在大多数人眼里,他们是富有,享乐和纸醉金迷的代言词。然而也不排除这些都是“羡慕嫉妒恨”导致的负面结果。

总而言之,留学生活是复杂的。在光鲜的背后,留学生付出了太多,也牺牲了太多。我们渐渐习惯了对家里报喜不报忧,怕的不是批评,而是父母的挂念。吃了苦怎么办,不能向父母倾诉,又不想把负面情绪带给朋友,只能自己慢慢混着泪水咽到肚子里。所以,在给留学生贴上负面标签之前,请想一想,这样一个承受了如此之多压力的群体,是否应该得到这样的评价。

(李吉老师交流分享微信:lovelearnappreciate)



1 comment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