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双语网2016年8月15日讯】今天是波士顿美亚出版社成立两周年,该出版社的两本新书将在20日的星岛美亚读书会同读者朋友们见面。读书会暨新书发布会的具体时间为8月20日下午两点至四点,地址为波士顿华埠星岛日报社(130 Lincoln St., Boston, 02111)。
上图:《微海闲集》的封面。
一本新书是首部从微信这个虚拟世界诞生的丛书:《微海闲集》,作者为波士顿世纪合唱团团长宛霞女士。另外一本新书歌词集《我在灯火阑珊处——等你暮然回首》,作者为著名词作家、清华校园歌曲代表人物之一刘兵先生。刘兵作词、李健作曲的《传奇》一歌是新世纪中国流行乐坛最火爆的单曲。
上图:刘兵歌词集的封面。
“一直小心翼翼地、充满期待地呵护着这朵从虚拟世界里开出的花。一朵开放在黄昏中的生命之花!选择书这种传统形式,是因为她能让人感知真实世界一种可触摸的存在。她的体重、她的质地、她的芳香、她的精致、她的婷婷玉立……,无论开合,她就在那里。而网络文学,微信帖子等等现代媒介,打开时她在,合上时就无影无踪了!”宛霞在《微海闲集》一书的序言中写道。
上图:作者宛霞(中)与序的作者孙兰女士、白焱女士在一起。
刘兵先生的校友金得哲先生为《我在灯火阑珊处——等你暮然回首》一书写了题为“传奇在风中飘扬”的序言。他写道:“刘兵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1984级的一名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理论的爱好者,现在在中国建筑理论界叱咤风云的王辉、周榕都曾是他宿舍里一起学习和辩论的常客。他在大学二年级时就曾选修专为四年级学生设立的城市交通规划理论课,并取得了那届的最高分。他在大学三年级时就已通读了建筑学院所有的硕士论文。这么一个学术型的学生,几乎同时从二年级开始就担任了建筑学院学生会的文艺部长,直到毕业前的第五年。这期间他导演的每年12月份的建筑学院新年联欢晚会都是清华大学全校学生集体观摩的盛会。就连他第五年退出学生会后的那次晚会,他也出演了开场小品、山东快书、魔术、舞蹈伴唱,并担任班级无伴奏合唱的指挥,以及其他同学演唱的歌曲《珍贵的故事——毕业1989》的词作者。可以说他是清华大学的一位才子。”
上图:刘兵在2016哈佛常春藤春晚演出《传奇》。
两位作者将在发布会现场同大家分享他们的创作心得,并现场签名售书。刘兵目前正在参与第六届亚美节音乐会的筹备工作,并为亚美联谊会的会歌作词。
下面是孙兰女士为《微海闲集》写的序。
心灵的房间
宛霞,这个非常像笔名的真名,初闻给人的印象就是——“晚霞”,璀璨又温情,夺目却不刺眼,恢弘大气的气场,引力自生,魅力难挡。周围的人,都会渐渐被她吸引……
知道宛霞喜好音乐,是世纪合唱团的团长和波士顿爱乐合唱团成员,有一副让人过耳难忘的醇厚中音,同时还是一名颇具造诣的中国古董鉴赏与收藏爱好者;知道宛霞,惊叹于她的妙手生花,匠心独运的手工首饰,别具心思的精美插花,还有那独一无二的窗帘布艺——不胜枚举的才艺让这个女人熠熠生辉;还知道宛霞,看见她气度从容,温婉优雅,平和有光如行云流水……如此种种的“知道”都谈不上是真正的了解,因为并未触及她的内心深处。
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必须望穿她的眼睛,那是离心最近的窗口,里面装载着她遵从内心的所思所想。窗口微张,与寻常的生活共振同步,与外界通气,人在滚滚红尘;窗口轻翕,可以恣意放松地展现自我,清晰而真诚,身置桃源之外。就像伍尔芙说过的,一个女人应该有自己的一间屋,它是一个女人心灵的单间。这部《微海闲集》,就是宛霞自己心灵的房间。在这里,她卸下设防的外衣,褪去世俗的标签,将由内心伸出的柔软又尖锐的触角轻轻搭在她由衷喜爱或关注的事物之上……
“艺术聊斋”里,宛霞转动着手中的多棱镜,将多重的艺术形态平铺展开,娓娓而叙。美术、音乐、文学、古董……她就像是一个艺术的炼丹士,从这些妙处汲取营养,提炼成丹。她将此部分定义为散文,但在我看来,更像是评论,而且非常“点睛”,有时寥寥几句,便精准地凿出了从混沌到明晰的通途,读来有拨云见日之效。
从“艺术聊斋“中能感受到宛霞独到的艺术品味,回味悠长。但由此单纯地把她认作风花雪月的文艺女就大错特错了。一半文艺一半犀利,在“政治与民族性格之批判”一章中,我们又惊讶地发现,温文尔雅的她竟然在时政观察上也目光如炬,鹰隼般的尖锐利爪,一戳一点直中时弊要害。但她的剖析又不是“学院派”的,既没有务虚的不切实际,也没有凌空式的强加说教,倒像是邻里见面聊几句,蓦地就让人觉得她言之有理,润物细无声般地就被她挟裹了走。
“杂谈”是宛霞与微信好友的互动。她用轻盈的笔尖跳着芭蕾,在朋友圈旋转地跳动着,用真诚的述评赞赏朋友的文字。当然有时也带着一些调皮的尖刻,像是玫瑰的刺。那些心意相通的朋友们偶尔被字里行间的小鞭子抽到,会当作是小惊喜来收藏。微信里的宛霞确实更活泼、更卖力和更接地气,她自嘲是“每天挖地三尺,爬楼三千,为微信朋友圈的朋友们挑选最好的贴子,俯首甘为孺子牛!”
其实前面三个章节的文字有共性:短小、原味、随意。每一段都独立成篇,合在一起就是一片细碎的满天星,自开自落,不迎合不屈就,始终以一种“我”的舒服姿态来行文。但“杂文”一章回归到传统散文集的轨道,这里面收录了宛霞这些年来撰写的散文、游记、诗歌、翻译……读来让人有“大口咀嚼”的充盈感满足感。所以这一章的“杂文”不是指文体——它是说,这一部分是“杂烩的文章”。
书的最后一部分“摘录”是宛霞的阅读笔记,是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砌成了她的馆藏。现代人的阅读时间与精力都有限,以致很多美妙的文字都淹溺于浩渺无边的文字海洋中。宛霞的摘录,就是一种打捞与陈列,为这些养在深闺的精彩文字掀开了盖头,也方便我们一些人的“速读”需要。
王鼎钧先生曾说,”珍珠不该是蚌的私藏”,好的东西要与人乐方为乐。因此在最后,要感谢宛霞的无私分享,打开自己心灵的房间,开门迎宾,将自己用心打造的《微海闲集》宴飨读者,让我们可以畅饮其间,大快朵颐, 尽享其文字的优美与魅力,直至酣畅淋漓……
孙兰
写于2016年7月11日,美国波士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