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思齐教授发表空气污染与人的幸福感论文

【波士顿双语网讯】著名学术期刊《自然》的《人类行为》子刊近日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空气污染的确与人的幸福感有直接关联。麻省理工学院(MIT)教授郑思齐(下图)等人在论文中,分析2014年3月至11月中国144个城市的微博数据发现,空气质量也会影响到人们在社交平台上的情绪表达。


这项研究还发现,女性、高收入群体及沿海地区居民对空气污染的敏感度更高。之前的研究表明,空气污染会对人的健康状况、劳动生产率等产生影响。「空气污染会带来情绪成本,因为人们情绪不佳时,有可能在短期内做出不理智的行为。」郑思齐教授表示。




文章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江浩表示,这项研究共分析了2.1亿条经地理定位的微博数据,利用自然语言处理算法中的情感分析方法,对微博内容进行情绪判断。再将当日每个城市的PM2.5与微博情绪数值进行对比,采用计量模型分析结果发现,PM2.5每增加一个标准差,情绪值会降低约4.3%。

研究还发现,女性、高收入群体及沿海地区居民对空气污染的敏感度更高。那些居住在空气状况极佳和极坏城市的人也更易受空气污染带来的影响。 「这可能是因为那些特别在意空气质量的人会主动搬到环境良好的地区居住,而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人们更能意识到长期生活在污染环境中对其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郑思齐表示。

致力于研究中国快速发展演变的城市

对于郑思齐教授,中国众多快速发展演变的城市,的确成为其检验自己城市研究相关想法的最佳「实验室」。作为MIT中国未来城市实验室(MITChina Future City Lab)学术主任、城市研究和规划系教授,其研究主要关注城市活力(如经济活力、就业增长等)和城市舒适性(如交通便利性、干净空气、学校、住房以及餐厅等)之间的动态联系。

城市活力与城市舒适性的相互作用的机理和过程非常复杂,比如经济和就业的增长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空气污染。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由于增加的更好的就业机会,居民收入得到显著增长,城市生活质量和居住体验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城市管理者制定若干助推城市长期可持续性发展的公共政策,通过提供更多且更高质量的公共交通、公共绿地以及可负担性住房来承载快速、大规模的城市增长,同时吸引来大量优质人才。

郑思齐教授的研究从城市层面以及城市内部区域层面,分析城市活力与舒适性相互作用的条件以及动态影响因素。郑思齐教授的研究主要结合城市居民的个体选择和房地产行业的动态发展,来理解城市价值背后的各种助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