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双语网2021年7月讯】2021年1月29日著名地球物理学家、超声实验专家朱正亚先生去世,享年75岁。因为当时正值美国新冠疫情的高峰期,朱正亚先生的丧事从简办理。过去近半年来,海内外各界人士纷纷对物理学家、侨领朱正亚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
1967年,朱正亚毕业于四川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被分配到煤炭部系统在江苏镇江的一家工厂,与原来的无线电专业全不相干。1977年底,传来恢复招收研究生的消息。已30多岁的他考研究生是在校工农兵大学生的事。正好当时与一同事去北京出差,并同去医院看望华罗庚教授。华老鼓励他们报考研究生,深受鼓舞的朱正亚,回到镇江,赶在截止日报了名。
1978年,朱正亚考上了研究生。1987年,首次有机会出国。1991年,得到国家允许留在MIT从事研究工作。3年的研究生学习,朱正亚被迅速推上科研教学一线,在南京大学工作的10年间,开创了“岩土声学”的研究方向,建立了国内外第一口长源距声波测井模型井。
上世纪80年代,国门已经打开,但出国名额非常稀少,比如南京大学信息物理系每年只有2个名额出国参加学术会议和顺访。在1987年分到一个出国参加国际会议的名额,使他有机会顺访石油声波测井研究者心中的最高学术殿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地球资源研究所(ERL)。
1990年,朱正亚完成博士学位后,再次来到美国。由于他的博士论文研究内容与ERL的研究方向十分接近,在国内又有多年工作经验,MIT有意留他长期从事研究工作。这是当时的国内政策所不容许的。随着改革开放持续深化,1991年,教育部在朱正亚原所在单位试点,他终于得到允许留在MIT继续从事研究工作。
2000年,朱正亚率波士顿高科技代表团访川,开启川美交流新篇章。同年,组团回国推介MIT公开课程库,推动中国的网上教育、远程教育发展。朱正亚先生还曾经长期担任波士顿四川同乡会会长等社会公益职务。
为促进中美科技经贸交流,2000年7月,北美华人科技协会和波士顿四川同乡会在纽约总领馆教育组和四川省侨办的支持下,组团赴四川,由朱正亚担任团长,就电子商务、环境保护、地震监测、风险投资等项目进行交流和洽谈。
他当时带了一项与四川省地震局合作研究地震定位新方法的研究课题,MIT极大关注他们的合作。随后,双方交流更加密切。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石油系的一位教授很快在MIT举办了专题报告会,介绍汶川地震的地质结构、形成机理等问题,使美国科技界充分了解了四川地震的情况。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MIT在2000年4月宣布,把MIT的2500多门核心课程的课件公开上网,供全世界所有学生、学者免费下载学习和使用。这是世界教育史上教育理念的重大突破。2000年下半年,国家教育部一位副部长率团访问MIT,了解到这一计划及其进展,立即邀请他组团回国推介MIT公开课程库。国内以北方交通大学为主联系了10余所重点高校,成立了“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共享协会”,不仅提供MIT的全部公开课程库资料,还将国内的优秀课程免费上网,推动了中国的网上教育、远程教育的发展。
朱正亚大部分时间在从事石油声波测井领域的研究工作。朱正亚又是国内此领域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一人。
2010年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朱正亚拜访四川省侨办。
2018年麻省理工学院朱正亚教授访问水利水电学院。
2018年朱正亚,西南交通大学客座教授,麻省理工学院地球资源实验室研究员,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美国声学学会会员。长期从事岩土体物理性质测试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和重大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