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百年路遥——伴随中国现代化的十次留学潮》之前言及读后感

作者:姚蜀平

从最早酝酿到今日付梓,《回首百年路遥——伴随中国现代化的十次留学潮》这本书历经了30年之久。


早在我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及后来工作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时,发现学校和研究所许多教授科学家有留学背景,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1977年,我参加了《物理学词典》审稿会,50多位与会者清一色是一、二级教授或研究员,他们都是早期留学归来学者。和他们近两个月的朝暮相处,激发了我研究物理学史的热情。我知道近代物理传入中国,除了早期得益于外国传教士,其后几乎都是归国留学生作出的贡献。20世纪80年代初,我从高能所转到中国科学院政研室,开始从事科学史研究。所撰写的第一篇论文《近代物理在中国的兴起》即源于此。为了撰写该文,我曾经拜访和请教钱临照、王竹溪、钱伟长、褚圣麟与何祚庥等先生。在完稿后,又呈请物理学家严济慈、周培源、钱三强、钱临照、王竹溪、钱伟长和黄昆等先生审阅,他们热情支持和鼓励我的工作,并提出重要建议。上述诸先生中除了何祚庥外,都是归国留学生。我自此在开始研究科学史的同时,也关注留学史。

1982-1984年,我自带研究课题“华裔美籍物理学家对近代物理的贡献”,到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史系做了两年访问学者。期间,我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坐大巴横穿美国大陆,访问了40多位华裔美籍物理学家及工程师。他们中的老一代,多是早年留学未归,或是留学后回国工作,抗战后再次出国者;而中青年多是来自台湾地区的留学生。我先后访问的科学家有任之恭、林家翘、吴健雄、杨振宁、丁肇中、张捷迁、范绪筠、吴大俊、郑洪、田长霖、吴家玮、沈元壤、卓以和、梁佩璐、林同骅等。这个群体使我对留学生及留学运动有了新的认识,对留学史有了深层思考。我也追踪了留学鼻祖容闳的足迹,从中深深体会到,留学运动与中国现代化相伴而生,自此我又开始关注现代化问题。

1985年,我的母校邀请我前往合肥做了两个演讲,其中之一就是“中国历次留学运动”,这是我对留学运动的初步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80年代后期,我曾撰写过一部30万字的书稿《中国百年留学史》。遗憾的是未出版我就赴美讲学,书稿也无果。同在80年代,我做过两件有意义的工作,有机会再次大量访问和接触众多科学家,而他们都是不同时期的归国留学者。其一是书写中国科学院发展史;其二是参加电视系列片《共和国之恋》剧本撰写工作,我负责该系列片中第二集《热望的凝聚》——专讲归国留学生。为此我又大量拜访了科学家(也包括科学院领导与科学院各级干部)。多次的访问和交谈使我对归国科学家的成长、留学经历、归国道路及回国后的状况等方面,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此间我访问过的归国科学家包括彭桓武、王淦昌、卢鹤绂、李林、杨澄中、施士元、孟昭英、钱伟长、黄昆、汤佩松、冯德培、钱临照、杨承宗等。

我始终把科学史、留学史与现代化问题并行研究,1988年,我曾经写过一本书《现代化与文化的变迁》。在这项研究中,我清楚地看到历史显示,由于现代化的需求,才出现留学运动;而留学生的归来,又促进了现代化的进程。从19世纪到21世纪,始终如此。

2013年,欧美同学会成立百年之际,我撰写了一篇《中国百年留学史》,登载在“财新网”自己的博客上。其后改写并增补的该文发表在《科学文化评论》2015年第2期。同年秋,我在此基础上撰写的《伴随中国现代化的十次留学潮》中文繁体版在美国美亚出版社出版。感谢《科学文化评论》编辑熊卫民教授推荐我予上海教育出版社编辑隋淑光先生,该社决定出版字数倍增的该书中文简体增补版。

让我借此书付梓之际,向过去四十年中,曾经接受过我的采访、给过我帮助的诸位科学家前辈,表示由衷的感激和诚挚的敬意!是你们指引我走上这条学术之路,你们通才练识、拔新领异,你们的道山学海珍贵无比;你们为发展中国近代物理学及科学事业作出的贡献,将永存人间。

感谢上海教育出版社时任社长贾立群女士,果断地接受此选题并全力推动此书面世;
感谢上海教育出版社耿坚编审,仔细审读全文,坚持原则,把握住了大方向;
感谢金城出版社总编辑潘涛先生,精心通读书稿,认真修改,积极支持出版;
感谢范岱年老师,我的老同事,在九十高龄之际,不但读完全书,还惠赐修改建议;
感谢赵启正学友,我的科大同班同学,百忙中抽出时间写下感人的推荐语;
感谢王德禄所长,我的老同事,一贯关心和支持我的事业,写下了独特的推荐语;
感谢王作跃教授,科班出身的科学史学后起之秀、明日之星,你的推荐语意义非凡;

最后让我怀着诚挚之心,感谢责任编辑隋淑光先生和严岷先生,你们不辞辛劳、耐心推敲、反复核实、多方查证、尊重历史、严谨治学,让书稿终于可以和读者见面。

此书承载着对历代留学先辈的追忆和致敬,你们为中国现代化作出了不朽贡献。愿它能激励青年一代奋勇向前,学习前辈甚至超越前辈,为中国现代化和国家强盛与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姚蜀平
2017年6月8日于美国麻省北丛林

百年漫漫留学史——姚蜀平先生所著《回首百年路遥》读后

作者:武际可教授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凡是我们与外部世界保持开放和交往,我们就发达强盛;什么时候闭关锁国,我们就停滞衰弱。现在我们说的汉唐盛世,也正是我们中外交流频繁,吸收外来文化最为积极的时代。

宋代以后,我们逐渐自以为天下第一,夜郎自大、闭关锁国。而恰好在明代以后的三百多年,西方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科学发展、产业革命、民主共和;而中国还是专制、保守、落后,不思进取,这就是鸦片战争败于西方,后来又面临列强瓜分异族入侵的背景。

从明末到鸦片战争的200年间,虽然有一些西方传教士,来华介绍西方天文学、科学技术和西方文化,大体上影响面较小,何况当局有时还采取抵制和排斥的态度。只有在鸦片战争惨败后,才激起有识之士认识到向西方学习的必要,这就是“师夷制夷”。此后,派出留学生,就成为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最主要的形式。漫漫百年间,留学生带回了西方的科学、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现代教育、革命学说、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理论,也把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留学生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可以说一部百年来留学史,也就是中华民族改革开放,走向现代化的历史。

正因为此,留学生一直受到史家的关注,有关中国留学生的史料、专著、史话、论文不断涌现。其中,最近出版的姚蜀平先生积三十年之力完成的著述《回首百年路遥——伴随中国现代化的十次留学潮》是一本独具特色的专著。

首先,该书别具一格,将百年留学归纳为十次留学潮,即清末幼童留美、清末留欧、辛亥革命前后的留日活动、五四运动之后的庚款留美、赴法勤工俭学、抗战前后的留学与归国、留苏热潮、台湾学人大规模留美、改革开放后的留学新热潮、声势浩大的新世纪留学。

这种分段叙述与有的学者将百年留学史划分为清末、民国、新中国三段是很独特的。三段划法是着重考虑政权更替对留学政策的影响,而姚著则着重从社会思潮、文化和经济背景对留学的影响,这种影响对留学生的人员构成、出国学习的内容乃至学成回国所发挥的作用,都是深刻的。例如清末幼童留美,正当国内洋务运动开展,出国学习以工程实务为当先,詹天佑就是这批留学生的佼佼者。再例如,民国初年的留法勤工俭学,正当革命思想传播时期,留学生多为下层穷苦学生,一批人为探求革命道理而留学,其中出现了周恩来、邓小平、李富春、蔡和森等一批著名的革命家。这本书在谈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后的公派流苏热潮之前,首先追溯了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一批革命者留学苏联,在那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列宁的著作,后来回国担任各方面的领导工作,例如刘少奇、朱德、董必武、张闻天、王稼祥、杨尚昆、蒋经国等,中共“1956年当选的八大中央委员总共96人,留苏的有41人,约占总数的43%;”共和国最初的“军事领袖中,10位元帅中有5人曾留苏,10名大将中有3名曾留苏,此外,还有7名上将、8名中将、 6名少将曾留苏。” 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后,随着新政权建立最重要的任务逐渐转到把落后的中国经济改造为现代工业国,所以留学人员所学专业大都是工程技术,回国后都成为新建的国营工业厂矿的技术负责人,选派的留学人员多为革命干部子弟、出身好学习好的高中生或年轻干部,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后选定的。

第二,这本书在全面介绍百年留学的方方面面的同时,特别着重介绍近几十年留学的新情况。中国人出国留学是不断发展着的,整个清末到民国时期留学生的总数也不到区区六万之数,而1949年之后,迄今已达数百万之多,据教育部发布的数字,仅2015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52.37万之多。人数多了、规模大了,可记载的史实也必然更丰富多彩,这就使本书采取厚今薄古的叙述原则,对于近年来出现的与留学生有关的事件,包括留学生的外语培训、选拔、考试、吸引留学生归国的千人计划等侧面,尽可能详细地叙述。对于像由李政道倡导的CUSPEA(China-United States Physics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即留美物理研究生和后来的CUSBEA(留美生物研究生)的起因和过程以及该计划培养的出类拔萃的人物,都做了仔细的介绍。特别是对于近年来留学以自费为主、留学生低龄化和随出国移民潮伴生的子女从小接受美国教育,展现的中西教育思想的差异并由之引发的矛盾和思考,乃至对于国家今后留学的宗旨、政策改进的方向与期待,也都进行了介绍和探讨。

已有的留学史书籍,特别是台版留学史的书籍和资料,大多介绍到1949年以前。以后的留学情况戛然而止。读姚蜀平的这本留学史,能够弥补这种遗憾。

最后,作者姚蜀平的专业经历也赋予本书不可取代的特色。她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后又在高能所工作,对科技史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几十年里她采访和请教过中国科学界的名人周培源、钱临照、王竹溪、褚圣麟、严济慈、钱三强、钱伟长、黄昆、彭桓武、王淦昌、卢鹤绂、李林、杨澄中、施士元、孟昭英、汤佩松、冯德培、杨承宗等,在美工作期间又访问了40多位华裔美籍物理学家及工程师,他们中有任之恭、林家翘、吴健雄、杨振宁、丁肇中、张捷迁、范绪筠、吴大俊、郑洪、田长霖、吴家玮、沈元壤、卓以和、梁佩璐、林同骅等。这批学者,要么是我国一个科学方向的奠基人,要么是中国科学界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由于这种独到的经历,她与专攻历史的学者写出的留学史就有所不同。在写到与科学技术发展的人物和事件时,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所以,在书中介绍有关叶企孙、彭桓武、赵九章、张益唐等的经历时,娓娓而谈,使你觉得真切而生动。因此,如果你是一位对中国近代科技史有兴趣的读者,这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由于有以上的特点,我想,即使你已经读过关于中国留学生的《通史》、《全史》、《史话》等不少留学生史的著作,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的,读后会有不同的体会与收获。

此书可以在京东网购:https://item.jd.com/12134693.html
回首百年路遥–伴随中国现代化的十次留学潮(科学技术史与文化哲思)
副标题:伴随中国现代化的十次留学潮
作者:姚蜀平
ISBN:9787544470728
单价:49.8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月:2017-07
图书分类:文化教育
分类号: G649.29
语种:中文
页数:29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